姜志明
摘要:21世纪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雇主和员工只有结成伙伴关系才能使企业保持活力。文章对当前劳资纠纷的主要特点、表现形式、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建立和谐劳资关系的对策。
关键词:劳资关系 劳资纠纷 非公有制企业 劳资协商
中图分类号:F249.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219-02
劳资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资关系直接表现为资本所有者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及权利义务关系。它不仅涉及工人、工会组织与雇主,也同作为企业资本所有者的政府和其他利益主体相关联。现实中存在的劳资关系不和谐,让雇主和雇员都处于茫然和尴尬的境地,从而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持续成长的市场竞争力。
一、当前劳资纠纷的主要特点和表现形式
由于非公有制企业“多、小、散、杂”的特点,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家庭作坊式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用工制度不规范,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引发的劳资纠纷仍不容忽视。当前劳资纠纷的主要特点和表现形式主要为:
(一)主要特点
1.劳资纠纷案件总量居高不下。随着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法律意识逐步提高,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和网络不断健全,劳动争议呈显性化,使近几年来劳资纠纷数量明显上升。
2.非公有制企业劳资纠纷数量占绝大多数,且多以用人单位败诉为主。从劳动争议发生的用人单位类型看,自199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来,国有企业劳动争议案件所占比例直线下降,非公有制企业案件明显上升。主要是私营、三资、乡镇企业和个体户侵害职工合法权益引发劳资纠纷。
3.集体劳动争议上升幅度较大,主要集中在建筑施工单位和非公有制企业。集体争议呈现突发性强、人数增多、处理难度大的特点。
4.劳动争议案件发生量地域差异大,且更加集中。大量的劳动争议案件集中在沿海县(市、区),山区县劳动争议数量较少。
5.无证无照的家庭作坊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资纠纷增多且处理难度大。
6.因追索劳动报酬、保险福利、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等经济利益争议居主导地位。劳动关系双方对经济利益的重视程度高于对权利的重视程度,由于劳动者处于劳动关系的弱者地位,个人很难为权利与用人单位抗衡,因此多从经济利益方面找回损失,而用人单位对违约出走的劳动者,也大多以经济赔偿为由提出申诉。
(二)表现形式
1.因用人单位拖欠、克扣、截留劳动者工资,压低计件工价引发劳动争议。一些用人单位未依法按月以货币的形式发放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每月只预借生活费甚至只发给餐菜票代生活费;有的用人单位接到生产订单后未公布计价单价就立即安排生产,在完成订单生产任务后也不公布计价单价,而在年终结算工资时压低计件工资;有的用人单位在春节期间截留一个月工资待春节过后劳动者回来工作才发放,以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部分建筑企业因工程款不到位拖欠农民工工资或劳动用工不规范,工程劳务层层转包分包,导致班组长侵吞工人工资后携款外逃,引发劳动者集体上访,造成恶劣影响;有的用人单位生产经营不景气,亏损严重,时常拖欠职工工资,个别企业主则采取携款逃匿的做法逃避支付职工工资。
2.因履行劳动合同而引发大量的劳动争议。《劳动法》颁布实施后建立了以签订劳动合同为主的新型劳动用工制度。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无故辞退职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擅自“跳槽”不支付违约金等情况屡有发生。
3.因工伤事故或职业病的医疗、理赔而发生争议案件也是目前劳动争议的焦点之一。企业不重视安全生产,劳动条件恶劣,缺乏必要劳动保护设施,直接导致职工工伤事故时有发生,死者亲属或伤者为补偿问题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
4.企业超时加班加点不按规定发放加班工资。劳动密集型企业中职工超时加班加点现象较多,有的每天加班少则2、3小时,多则6、7小时,一些企业一个月只让工人休息1、2天。不少企业没有按《劳动法》规定的标准支付加班工资。很多企业加班,事先没有征求工会和工人的意见,带有强制性,如不愿意加班就罚款、扣发工资和奖金,有的甚至按旷工处理导致矛盾激化。
5.企业不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目前很多企业不按规定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少报、瞒报、漏报或逃避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法定义务。有的企业从工人工资中扣取本应由企业承担的保费。部分企业则是经营困难的局面长期没有改观,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
二、劳资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社会稳定产生的影响
引发纠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片面追逐利润,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导致劳资纠纷乃至劳资冲突的发生。有的企业主以尽可能少的劳动力成本,驱动劳动者尽可能多地创造剩余价值,以获取丰厚利润,甚至减少劳动者正常的社会保障支出,不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恶意拖欠克扣工人工资,任意延长劳动时间,尽量节省企业支出。
2.劳动者的弱势地位是其合法权益受侵害的主要原因。一是劳资双方的社会地位不同。广大的农民工和外来工,文化层次较低,社会地位不高,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对社会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很小。二是劳资双方在企业中的地位不同。非公有制企业拥有生产资料所有权和企业经营管理权,虽然一些企业建立了党支部、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影响甚小。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中小非公有制企业尚未建立工会、党支部等组织,企业内尚未建立完善的劳资关系调整机制。此外,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实行家族制管理,许多重要岗位由企业主的亲友担任,一般劳动者在企业中处于弱势地位。
3.劳动关系双方法律意识淡薄引发劳动争议。一方面,有的用人单位忽视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一些违反国家劳动法律、法规、政策的管理制度,并付诸实施;有的用人单位在订立劳动合同时条款显失公平,导致劳动争议的发生。另一方面,一些劳动者守法意识差,不认真履行合同,擅自离职违约“跳槽”。有的外来员工缺乏长期就业的准备,抱着临时就業和流动就业的思想,劳动纪律观念差,在其权益受侵犯时,不能有效地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个别人甚至采取过激的行为,引发治安刑事案件。
4.企业内部劳动纠纷处理的调解机制不完善。由于企业内部的协商调解机制未建立完善起来,劳动纠纷处理和沟通渠道不畅。而有些企业内部虽然成立了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但由于企业职工对该组织不了解不信任、企业领导不重视、调解员素质不高等原因,企业调委会作用没能得到发挥,劳资纠纷不能在萌芽状态得到化解。
劳资纠纷如果得不到及时预防和有效处理,将对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拖欠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工资引发各类刑事案件。从发案环节看,该类犯罪集中发生在建筑、装修、工艺、针织等劳动力密集、管理制度相对落后的私营企业、个体经营户或承包单位;从案件类型看,主要是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从作案形式看,犯罪一般是在追讨未果的情况下,引发纷争,冲动之下实施的犯罪行为,具有突发性。其他如怠工罢工、毁坏劳动设备等行为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如涉及范围较大则会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投资环境。对企业主进行人身攻击、群体性暴力事件、游行示威、阻碍公共交通等行为会引起一定范围的社会恐慌或社会波动,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影响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社会秩序,从而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影响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三、如何让劳资关系不再背靠背
要解决上述的劳资矛盾,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应该注意到劳资关系的核心是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利益与地位关系。解决的基础在于双方共同利益的趋同,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可以使得劳资双方得到“双赢”,因此劳资合作实际是一种管理策略的选择,主要目标在于提高组织的整体营运绩效,使劳资双方的需求都得到进一步满足。
1.员工分红入股计划。此计划包括分红、入股和“分红入股”三种方式。分红是在年终结算有盈余时,给予员工奖金或分配红利。入股也称员工持股计划,是股份有限公司给予员工优惠的部分股权,使其成为股东。分红入股是把分红和入股制度相连,将一部分红利改为股票给予员工,使员工既得到红利又得到了股权。这种方案是使得员工由企业的被雇佣者,变为具有一定利益关系的所有者,把职工的利益更多的捆绑到企业中来,该方法对提高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还可以给组织带来很多效益,例如团队的沟通、成本的降低、竞争适应能力增强,并能够提高劳资关系管理的弹性。
2.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实现体面劳动。工作生活质量是指员工在组织中对个人需要所能得到满足的程度。提高工作生活质量的目的是使员工的工作从沉重的劳作,转变成为一种具有丰富意义和乐趣、讲究质量的生活方式。主要方法有改善工作内容、改善劳动条件、进行工作再设计、要提供与劳动业绩相称的收入。说来说去,人生活在物质的社会里,最关键、最基础的东西,还是要提供良好的物质待遇。这不仅是人的精神满足和物质享受,它其实是一种保障。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可以带来工作吸引力的提升,从根本上来看它是现代管理的一大进步,体现了在企业中对“人”的关注成为重要的组织目标。
3.劳资协商会议。这是一种劳资双方在平等地位上共同协商,优点在于拥有良好的沟通渠道,增加劳资双方的相互信任和理解。此外,劳动安全卫生组织、员工福利组织等促进劳资双方合作的形式。在劳资协商过程中,工会的作用应该得以突出加强,加强了工会的力量,有利于实现劳资双方利益的均衡。
4.员工代表参与。员工参与是现代企业组织立足于发挥员工的能力、鼓励员工对组织成功做更多努力的一种管理方式。它使员工有机会参与组织的决策,主要形式有建立员工-经理工作委员会和员工担任董事会成员两种。对于全体员工而言,有利益代表参与管理和决策,显然也是必要的。
5.为员工构造事业平台。事业是员工的第一选择。員工喜欢这个企业,愿意到这里来,不仅仅是看收入、看待遇,尤其那些有志发展,也有一定才智的员工,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更关注自己在这个企业里能不能增长才干、有没有更好的个人事业平台和良好的发展机会。
有国际咨询公司做企业调查,每年都做,而每一次调查,员工的第一个选择都是关于个人发展。因此,企业领导者应该思考,怎样给员工创造更好的个人事业平台。使员工的个人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并驾齐驱。
参考文献:
1.杨萍.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2.朱哲.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经济纵横,2008(08)
(作者单位:宁波市江北保隆消声系统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38)
(责编:郑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