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红等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当前粮食生产管理的紧迫感
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世界性粮食减产已成定局。粮食增产,是我市农民增收的需要。同时,各种自然灾害直接威胁今年粮食生产,加强粮食生产中后期田间管理十分重要。
1.从国际形势看
粮食主产国美国发生50年来最严重旱情,大陆60%地区自6月份以来处于干旱和极度高温之中,38%玉米作物和30%大豆已处于衰弱或极度衰弱状态,粮食大幅度减产已成定局。玉米期货7月19日升至记录高位,6周内累计暴涨48%。
2.从国内形势看
南方42条河流洪水超警,黄淮多地出旱情。暴雨洪水共造成江西、广东、云南、湖南、内蒙古、广西、福建、四川、甘肃等9省(区)69个县(市、区)452个乡(镇)农作物受灾73.5万亩。截至6月21日统计,全国耕地受旱面积7761万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4620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面积3141万亩,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山东、内蒙古等省区。夏粮主产区粮食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3.从时间阶段看
我市已进入主汛期,据气象部门预测,7月23日开始,我市将进入多雨时段,局部地方有暴雨并可能伴随短时大风、雷电、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可能引发洪涝灾害和水库汛情,导致低洼地块农田内涝和玉米大面积倒伏。
4.从作物长势看
目前作物长势表面上看形势喜人,实际存在的问题不少。6月份以来,我市降水量较多,气温偏低,日照偏少,导致玉米出苗不齐、不全,玉米二类苗、三类苗较多,较平常年份生长发育相对延迟,而且蚜虫和大小斑病发生严重。水稻由于插秧后连续低温阴雨,致使秧苗缓苗较慢,分蘖期延迟,分蘖较少,潜叶蝇和草害发生严重。
二、加大力度,切实强化农作物田间管理和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
1.预测预报
及时预报病虫害的发生趋势,跟踪调查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加强水稻稻瘟病、水稻二化螟、玉米螟、粘虫、蚜虫、双斑萤叶甲、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等重点病虫的监控力度,指导农户进行科学有效防治,减少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当前要重点监测二化螟等虫害发生,提前做好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病害的预防工作。同时,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预测工作。
2.防风防汛
由于低温、寡照,今年玉米植株矮小,不壮,秆脆,建设适宜地块喷施壮丰灵等植物生长调解剂,防倒伏。对低洼易涝地块,要及时排水散湿,增强根系活性,促进根系发育。水田要采取间歇灌溉方式,及时施用穗肥,保持根系活力,实现理想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确保稻株不倒伏。制定防汛救灾预案,充分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确保粮食丰产。
3.合理施肥
对施肥过多的玉米地块发生植株徒长现象的地块,要严格控制肥水,减少氮肥施用,增加钾肥用量,及时进行化控防徒长;对肥力不足尤其是有脱肥迹象的地块,适当补追穗肥,以氮肥为主,如果底肥磷钾少的,也可以适当补些磷钾肥;对玉米二类苗、三类苗地块,要早追肥,喷施叶面肥,促进植株生长;水田在叶色有落黄趋势的地块,追施二次穗肥。
4.病虫防治
做好稻瘟病、玉米大斑病、水稻二化螟和玉米蚜虫“二病二虫”防治工作。目前,玉米大斑病、玉米蚜虫发生十分严重,及时防治。对“吉粳88”水稻种植面积大的区域,不管现在有没有叶瘟,都要尽快普遍施药预防。加大田间、荒地、林地、草塘、泡泽等蝗虫检查力度,一经发现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确保蝗虫不扩散、不迁飞、不危害农田。
5.灾情调查
组织广大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基层、深入田间地头,第一时间对灾情进行核查,指导农民防灾救灾,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6.防霜促熟
玉米蜡熟后,将玉米果穗苞叶轻轻扒开,使籽粒全部露在外面,可以加速籽粒和果穗水分散开,促进脱水,提早成熟。水稻晚插秧地块或长势差的地块,可适当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水稻的后期生长,确保安全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