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杰
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最关键的生产资料,其中种子的纯度和质量是衡量种子好坏的主要指标,两者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生产中种子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影响了农业生产,损害了农民利益。因此,经营者和种植者正确掌握种子的鉴别方法,对确保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子市场的现状
随着种子体制改革的进行,国有种子部门已彻底退出种子生产经营市场,种子的供给工作基本由种子公司和个体代销户来完成。目前种子市场的现状如下:
1.经营主体较复杂,市场监管难度大
国有种子部门退出种子生产经营市场后,杂交种的经营主渠道虽仍为种子公司和乡镇农科站,但个体种子经营户的数量迅速增加,经营主体由高素质的单一体变为复杂的混合体。个体经营者素质不一,一些不合理、违规的经营行为如个体经营户间换种或再次批发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种子市场秩序。
2.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经营活动不规范
杂交种子是季节性强的特殊商品,经营时间相对较短,购买时间较为集中,在经营种子时,种子销售者不具备相应的素质条件;在销售种子时无法出具销售凭证,使得其所售种子无可追溯性,无经营档案可查,有的经营者甚至在到自己经营场所所在地之外的乡(镇)去摆摊设点,销售种子。
3.假冒伪劣种子在市场上时有出现
有些陈种在第2年甚至第3年仍进行销售,由于个体户仓储条件有限,种子保存不规范,很难保证种子的发芽率达到国家标准,对农户造成过多成本投入或直接经济损失。一些个体户或不法商贩,为牟取私利,甚至冒用别人品牌,盗用他人成果,直接欺骗农户,损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4.农户缺少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不少农户在购种时,为图方便和省钱,或盲目求新,不到正规的种子经营场所购种,不索要销售凭证。有的经营者以促销为由,发放一些纪念品,使很多农户为贪图小便宜而上当受骗。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很难索取赔偿,使得农民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二、为了更好的管理种子市场,更好的让百姓选择好良种,根据种子市场现状引起我们如下几点思考:
1.一定要强化种子选择与鉴别
(1)选种原则。明确当地自然条件是否适于生长,如土质、地力、积温、降水、光照、无霜期等,预先了解市场,根据当地自然条件,正确选择适宜品种,特别要明确所选品种的特性能够适应于当地环境条件,明确所选品种栽培技术,最好选择有信誉的大型售种企业的良种,同时要注意种子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有效,是否符合规定标准,品种说明是否满足需求。选购专用品种一定要到诚实守信的正规商家或育种科研单位购买。此外,在生产上,最好不要使用陈种,尤其不能使用贮存3年以上的陈种。另外,种子的生育期对产量也有很大影响,过早收获使植株不能合理利用当地的有效积温,达到高产的目的,过晚则不能正常成熟,致使收获时水分过大,不易贮藏而发霉。
(2)鉴别种子。一般陈种经过较长时间的贮存和干燥,颜色变得深暗,胚部较硬;易受虫蚀,将手伸进种子堆内拔出时,手上有粉末。新收获的种子色泽鲜亮,隔年陈种色泽较暗,自交籽粒有浅色粒存在。此外,如果自交系或杂交种中混入异品种种子,则可根据籽粒类型鉴别。杂交种的形状、大小一般都与母本种子相同。一般一个制种区的杂交种形状大小比较均匀一致,购种时应注意。
三、一定要加强种子管理队伍素质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种子管理机构,完善检验、行业管理、品种管理、综合管理等科室的制度,使之相互协调,规范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体系,完善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加大试验示范力度,提高种子试验、示范、推广的水平,为新品种审定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同时也为种子的市场准入提供依据。
四、一定要加强相关部门合作
加大种子市场监管力度,加强与工商管理、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等部门或单位的合作,在种子销售的旺季,大力开展种子市场清查工作,严厉打击制假贩假、以次充好的行为。特别要加强对在乡村市场摆摊设点及走村串巷的游商小贩的清查力度,对证照不全和种子经营档案不全的经营户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惩处,对销售假冒伪劣种子的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五、一定要规范种子市场秩序
对于新引进的品种,特别是省外品种,由于不同区域,其气候差异较大,所以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实行种子市场准入制度,对于不适宜在公主岭市进行种植的种子,一律不准进入市场,并禁止其销售。此外,还需定期或不定期对经营者的种子经营档案进行检查、核对,从而保证其所销售的种子具有可追溯性,严格把好种子市场准入关和种子源头关。
六、一定要加强宣传教育
各级政府部门要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和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在全市各乡镇的集市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对经营者和广大农民群众讲授识假辨假的相关知识,让制假贩假者无利可图。同时,教育种子经营者自觉遵守市场秩序,自觉接受监督检查,自觉建立健全的种子经营档案,共同维护种子的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