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玉春
[摘 要]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广校要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己任,充分发挥体系健全、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的优势,以远程教育培训体系为依托,对农民进行了大规模的科技培训和多层次的学历教育,为提高农民素质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农广校应当如何着力发挥自身的作用。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农广校;三农
在大力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中,除做好村容,村貌的整体建设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观念,提高他们的科技管理水平,才能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目标。农广校是符合国情民情、行之有效的农民教育培训形式,是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那么在新农村建设中农广校应怎样发挥自身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应该实施“六大工程”。
一、实施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开展多层次、多专业、多规格的学历教育
建设新农村,必须要培养一大批新型农民。农广校的主要职责是面向“农村、农业、农民”开展农业基础知识及实用技术培训。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农广校确立了“以中专学历教育为主,向两头延伸,大力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实现了既有“绿色证书”教育和短期培训,又有各种层次学历教育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办学的新格局,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不离乡,不离土,懂管理的“土专家”、“土状元”。在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广校要发挥自身开展农民教育的优势,把触角真正延伸到农村,为农业一线培养人才。主要做法是利用与高校联合办学的优势,借用高校的智力资源,开展大专函授、专升本科,自考专本科等层次的成人学历教育,为新农村建设培养高素质的管理者,同时由组织部门牵头,依托有关农业院校开展大专素质工程教育,将现任的村级干部培养成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有一定管理能力和专业特长的管理者。
二、实施骨干农民培训工程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科技带头人,农广校要利用与高校联合办学的优势,并以其为科技成果的“龙头”,引进其农业科技新品种在各基点示范,并选择优良品种推广,为保证各基地技术环节落实到位,农广校应抽调技术骨干,专门负责基地的技术指导、项目落实等工作,同时聘请高校专家来基点进行农业高新技术的教学科研活动,以带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示范推广;通过专家建立教学科研基地过程中的直接培训,带动了市、县农广校教师及县、乡农技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组织本地专家学者参加其培训活动,并对骨干农民进行生态农业、蔬菜、果树、食用菌等高新技术培训,来促进了农民科技带头人队伍的形成。
三、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大培训工程
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化建设,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组织参与实施“农业科技广播电视工程”、“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大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速农业科技传播和人才培养,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产品质量提升,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促进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承德市农广校围绕产业发展,开展“四新两高”农民科技大培训活动,特聘掌握农业高新技术及其科研成果的中国农大专家来承深入乡村开展以新世纪、新阶段、新农民、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高起点、高效益技术培训活动,先后培养农民5000多人;加大“农村大喇叭科技广播工程”实施力度,先后建立广播站82个,购置、录制、调拨农业科技录音磁带4280余盒分送到各县分校,各广播站根据农时季节和农民需求播放。
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
把农村富余劳动力组织起来,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然后输送到大城市就业,每年每人可为家乡带来3—4万余元的收入。自2004年以来,承德市农广校本着“为政府分忧,为农民谋利”的宗旨,探索出了“以提高技能为手段,以就业安置为吸引,以转产增收为目的”的农民进城务工技能培训之路,形成了集培训、输出为一体的教育模式。先后开办了计算机网络工程、机电一体化、电子商务等专业,招收农村初高中毕业生5400多人,经过2-3年的中专脱产技能培训,输送北京、天津、青岛等大城市就业发展。
五、开展“送教下乡”工程
自2009年以来,承德市农广校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省农工办、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送教下乡”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意见》精神,围绕承德市“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需求,为新农村建设培养综合性、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让农村的基层党员干部、种植专业户、复转军人和返乡的农民工接受正规的中等职业教育,掌握生产经营技术,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农村改革发展带头人”和“科技致富带头人”。三年来,全市累计招生3500人,有2600多名“双带学员”已经过3-5年的学习,成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改革发展带头人”和“科技致富带头人”,为承德市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六、大力开展“阳光工程”农民培训工程
自2004年以来,承德市农广校开始承担阳光工程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先后完成国家下达的培训任务12110人,学校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农业相关项目,进村办班,培训专业农民。在培训过程中严格按照省阳光办的规范要求开展培训,注重培训效果,狠抓工作落实,使培训工作扎扎实实,保质保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新农村培养了一大批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