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春梅
心脑血管疾病突然发作时,患者通常知道采取舌下含药的方式进行紧急自救。如心绞痛突然发作或发生高血压危象时,患者可立即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硝苯吡啶等药物。一般来说,只要用药方法正确,多数患者可在2~5分钟内控制症状。但在服用过程中有时却得不到好的效果,这主要是患者对舌下含药这种服药方法还不了解所致。
舌下含药的步骤取半卧位或坐位,头部后仰,下颌抬起,张口用舌尖舔上牙床,将药物咬碎或掰开,分别放置在舌下的舌系带两侧凹窝内。然后,舌尖放下,舔在下牙床。为加速吸收,避免吞咽,须张口深呼吸,随着深呼吸,药物自黏膜吸收进入淋巴管,一般经10~50次深呼吸,口中药物被含化完毕。患者用舌下含化法常遇到的问题是,唾液分泌过多,漫到舌上,难以控制吞咽动作,深呼吸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张嘴深呼吸,使会厌关闭,吞咽动作停止;同时细长的深呼吸加速了淋巴循环,促进药物自舌下黏膜吸收,送达靶器官。
舌下含药的误区
方法有误一些患者只是将整粒药片放在舌头表面,由于舌头表面有舌苔和角化层,吸收药物较慢且吸收率低,因此,只将药片放在舌表面是很难发挥药效的。
口腔干燥只是随意将药放在口内,加上有的人口腔干燥,药片难以溶化被吸收,导致药物不能发挥最佳药效。因此,口腔较干燥者,舌下含药时可饮适量水,以利于药物的溶解吸收。但要注意,饮水时不可将舌下含服的药咽下。
适应证不对如严重心前区疼痛,舌下含药一般不缓解症状;如果两次采取正确的方法舌下含药仍无明显效果,就不一定是单纯的心绞痛,很可能是心肌梗死,此时要马上请医生迅速采取止痛、制动、吸氧等治疗措施。有些病症如胸壁肋间神经痛、耳源性眩晕等被误认为是心绞痛和高血压时,采用舌下含药方式也不会收到理想效果。
正确使用外用抗菌药
蒋肖男
抗菌药多为处方药,而许多外用的抗菌药却往往是非处方药。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外用的抗菌药物就可以放心随意使用呢?其实不然。
外用抗菌药选用要对症对于浅表的、比较局限的皮肤化脓感染,如脓疱病、毛囊炎、皮肤外伤后的感染,可外用抗菌药物。如果擦破皮肤后,出现局部红肿疼痛,有两类外用药可选择。一类是抗菌药物类外用药,常用的有诺氟沙星软膏、四环素软膏、红霉素软膏等。另一类是消毒防腐剂,目前常用的有酒精、碘酒等,可作为创面的清洁、消毒或抗感染用。一般可先以消毒液清洗患处,然后外涂消炎药膏。
外用抗真菌药物坚持用2周效果才会显著有些外用抗真菌药物是通过抑制真菌和剥脱含菌鳞屑来发挥治疗作用的,但因为真菌生活在表皮角质细胞中或角质细胞层下,所以不可能短时间用药就完全杀灭,需按正规方法和疗程治疗,每日2次,坚持2周,治疗效果才会显著。不过大部分人很难坚持下来,往往在症状好转后就停药了,结果一旦条件允许真菌又开始繁殖。
不要长期、大面积外用抗菌药物一方面是因为药物会经皮肤吸收,产生全身性的毒性作用,如长期外用庆大霉素,吸收后可能产生耳毒性和肾毒性;另一方面是可能会诱发耐药菌株的出现,造成日后使用抗菌药无效。
孕产妇慎用外用药因为一些外用药能透过皮肤被吸收进血液,引起胎儿或乳儿中毒,造成其神经系统器官的损害。
注意不良反应使用外用抗菌药物,也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常见的有局部刺激作用,外用药局部有烧灼感、刺痛等。其次是过敏反应,外用后局部发生接触性皮炎,出现境界清楚的皮肤潮红,有丘疹、水疱渗出,自觉瘙痒。一旦过敏,应立即停药,清洗患处。如果在外用药后全身出现瘙痒性的皮疹,应立即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