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让教育平民化

2012-04-29 00:17孙超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名校公开课大学

孙超

不用考试、不用花钱,就能与全球最顶尖的学生一道,聆听剑桥、哈佛、麻省理工等世界名校的名师传道授业。当下,各种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视频悄然走红,受到中国网民追捧。

网易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网易公共课频道2010年11月成立至今,最热门的课程“哈佛大学‘幸福课”页面浏览量已近200万。

网络公开课在国外兴起

早在10年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将学院的2000多门课程的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大纲、讲义、习题、测试、阅读书单以及教学录像,都放到了互联网上,免费向公众开放。

麻省理工学院院长查尔斯·韦斯特说:“我们必须下定决心利用我们的新科技,利用它们来对全世界的人类赋予知识的力量,让教育更为平民化……因为我们认为这是我们的使命:协助提升全世界每个角落的高等教育。这个计划基于两个价值观:机会与开放性。这两个价值观让我们的大学与国家强盛,这两个价值观也会让我们的世界变得安全与繁荣。”

2006年,美国苹果公司又开放了学习频道,把乔治·华盛顿大学、杜克大学、密歇根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课程资料也集中了起来,这更像开辟了一块新的知识自由市场。

2008年,国际开放课件联盟正式成立,全球25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都加入这个行列。2008年1月在南非开普敦发表的《开普敦公开教育宣言》,也敦促各国政府和出版机构尽快把由公共资金资助的课程和研究材料免费通过互联网向公众开放。对此,全球开放课程联盟主席斯蒂芬·卡森说:“大学的使命是分享知识,我们的项目正是为全世界的教育机构和个人提供帮助,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由于语言障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世界名校的精品课程在中国乏人问津。2004年左右,台湾青年朱学恒开始致力于翻译网络公开课,初期仅限于在一些影视迷小圈子中流传。直到2010年年初,知名美剧字幕组“人人影视”将一些课程的英文字幕翻译成中文,网络公开课才被更23,知道。随着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相继加入,国外网络公开课的汉化工程出现了热闹场面。

網易门户总裁、网易总编辑李甬在加入国际开放课件联盟(0CWC)发布会上表示,网易名校公开课不会涉及任何商业利益,所有课程免费收看,只要有学习愿望,大家都可以在互联网中享有平等教育权利与机会。魅力何在

人能够从自己的死亡中幸存吗?如果人死后什么都没有了,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要恐惧?死亡以及死亡过程究竟有什么不同?北京一生物科技公司的职员李烨激动地说:“这样的一些思辨话题,很难有几个人能抵挡得住哲学的诱惑。”

李烨说,他是学理工科的,平时很少看文学和哲学类的东西,一次上网浏览,无意问看到了一个消瘦的大胡子老头盘腿坐在讲堂桌子上,侃侃而谈,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哲学。

“国外教授非常有魅力,让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接触世界一流专家教授的机会,让我们能和国际接轨。”李烨说。

北京语言大学二年级学生刘派对网络公开课的喜爱近乎疯狂。刘派介绍说,目前,他正在看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导论》、《博弈论》、《死亡》、《欧洲文明》以及沃顿商学院的金融学公开课。

哈佛大学的《公正该如何是好》是刘派最喜欢的网课之一。他说,主讲人迈克尔·桑德尔教授的课堂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巨大的演讲厅,各种皮肤和国籍的人聚集在这里。“不要以为他就是那种纯粹喜欢风趣幽默的老师,从边沁的功利主义到康德的推理主义,他开出的书单阅读之广超出了国内学生的想象。”

而中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系教师杨向竹与网络名校公开课结缘于2010年年底。她说,一次在课下和班上几个学生探讨问题时,学生向她推荐了伯克利大学的《综合生物学》的网络公开课。她看过之后,也被深深吸引了。

“现在我固定上的课程有《综合生物学》、《博弈论》、《经济学》。”杨向竹说,这些课程不仅使她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同样是老师的她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每次听完课后,杨向竹都会对教育方式产生一些新想法,当她带着这些想法重新投入教育工作时,就会发现和学生交流变得更容易了。

虽然网络公开课受到了大多数人的热捧,但也有人认为其魅力并没有那么大。北京语言大学法语系一年级学生陆顺就认为,虽然“网络公开课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家的知识量”,但如果想利用空闲时间“使自己无论是思想上还是知识上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公开课似乎显得力不从心”。

对于这一点,山东烟台的张晓霞也很认同。她觉得,网络公开课主要是单向性的,学生和老师不能进行互动。

曾经在英国留过学的中国人民大学的教师李焕荣认为,要辩证看待网络公开课。“从学术交流和开阔视野的角度看的确很好,能感受到一些国际知名大学知名教授的学术造诣,确实能让学生在知识积累和思维开拓上有所收获,”他说,“但西方人的一些价值观与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并不相符,因此要结合实际,吸收能够真正为自己所用的东西。”

国内高校试水

2011年4月,复旦大学也推出了网络公开课,由著名历史学者王汎森教授讲述《执拗的低音》。

11月初,由教育部推出的首批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通过公共网络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这些课程涵盖信息技术、文化、建筑、心理、文学和历史等不同学科,由多所中国知名高校提供。此外,不少高校也开始了自己的网络公开课开发。

学习过多个国内外名校网络公开课的北京大学博士李静说,和国外的公开课相比,目前的国内公开课课程设置相对独立,缺乏一定的连贯性,给人“讲座”而非“课程”的感觉。

她说,“授课风格上,国内老师大多比较严肃拘谨,不够有感染力。学生都不喜欢死记硬背,希望教授能带动大家的积极性,真正理解知识,真正去思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中国高校本身的教育体制和授课方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内高校公开课传播。一方面,如果现实课堂的教学质量不高,这样的公开课放到网上更难与国外学校竞争,难以获得网民的欢迎。另一方面,讲课形式可能与国外公开课有很大差别,国外课堂上,老师更多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学生参与度较强;而国内公开课还是以灌输知识为主。

李焕荣认为,建设网络公开课值得鼓励。“网络公开课是考验大学社会责任感的一块‘试金石,是大学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标准。”李焕荣说,高校网络公开课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既服务学生,又服务社会。“当然,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提高当前大学课堂的质量,提升大学课堂的思想性与吸引力。只有如此,建立在大学课堂基础上的网络公开课才能受到更多人欢迎。”他强调,不能让网络公开课的建设走上形式主义的道路,从而变成高校间互相竞争的“政绩”指标之一。

猜你喜欢
名校公开课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名校介绍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名校简介
如雷鼾声惊醒“名校梦”,15岁少年不堪重负卧轨自杀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