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充满“问题意识”的历史课堂教学

2012-04-29 00:04颜景宽
成才之路 2012年1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主体意识

颜景宽

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认真探究,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心理学上对于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中国历代教育家也曾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问之不切,则听之不专”。当今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深层次来看,核心是“问题意识”的培养。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往往是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的方式。它虽然是一种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方法。但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总是让教师“牵着走”,按照教师的思维过程进行学习。显然,这是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用袁振国先生在《教育最新理念》一文中的一句经典的话来说就是:教育“最大问题是没有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深思善问,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那么,怎样让课堂充满问题意识呢?

一、构建课堂心理安全区域,让学生敢问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专家分析认为,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提出问题,主要是学生的提问、表达受到各种限制,可能还会招致教师的指责甚至挖苦、批评,于是因怕给自己惹麻烦而不提问题的学生只能是越来越多。因此,要让学生敢问,必须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为学生的“问”营造氛围。

(1)创设宽松环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要创设宽松、安全的环境和氛围,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信念、意志和品质,释放出巨大的潜能。

(2)开放提问时空。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讲到哪里,学生想到哪里。例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学生可以不举手随时发言。尽管学生自由发言、争论、辩解使课堂显得有点“嘈杂”,但感到很多内向、腼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激发。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3)尊重学生劳动。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间积极互动的过程。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要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肯定。

二、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会问

(1)体现学生主体意识。主体意识是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参与自我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不断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陶行知先生讲,如果你按着鸡脖子喂米给鸡吃,它乱叫乱挣也不会吃。如果你松开鸡,它就会自己去主动吃米。喂鸡如此,课堂教学更应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他们积极思考、自觉实践、主动发问、生动活泼地发展。

(2)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能力、增强素质的主要阵地。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地诱导和启发学生改造、重组和重新解释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并且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问,不断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例如讲“氏族公社时期的居民”时,教师提供史料:“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遗址里,发现有:磨制石器,成堆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一罐粟粒,幼小的猪骨,房子遗址,五十多万件陶器和陶片,一口井。”然后问学生:“如果你是考古学家,你能从上面的遗物推断出河姆渡、半坡居民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吗?”这样的问题情境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了问题的深度,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的思维之中。

(3)培養学生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正像教育家顾明远所说的,“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要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寻疑、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在讲到“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一目内容时,学生说:帝国主义国家向中国输出资本、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都是对中国的掠夺,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吸引外资,对外开放呢?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是其勇于探索的思维火花在闪亮。于是,我马上给提问的学生予以充分肯定,赞扬鼓励他的质疑精神。

三、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爱问

现代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该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尝试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因此,教师应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善于在尝试、探究、合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总之,当前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没有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深思善问,应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连云港市赣榆县沙河中学)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主体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