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单元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12-04-29 00:44王水泉李莉
体育教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学科文章

王水泉 李莉

经过检索,有关单元教学与模块教学的研究情况是:1980年以来,学校体育领域有关单元教学的文章共68篇,其中67篇出现在1994年之后;学校体育中与模块教学相关的文章共66篇,最早1篇出现在1999年,其余的65篇都是在2004年之后。把这个检索结果放在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中去考虑时,单元的研究及模块的研究都还很年轻。其次,从检索到的文献数量来看,单元与模块的研究不能称得上是热门。如果从门庭冷落的状况来看,单元与模块的研究在体育教学领域似乎并不怎么重要。事实是这样吗?

1994年之前为什么单元的研究在体育教学领域没有被重视?1994年之后讨论体育教学中单元问题的理由又是什么?2004年之前的体育教学领域为什么不提模块的问题,2004年之后开始讨论模块问题的背景又是什么?遗憾的是,根据现有资料,单元研究的脉络相对清晰。也容易整理、分析,而模块方面的研究则很少,因此,本文将只讨论单元的问题。

一、单元研究的过去

在整理此前体育教学领域单元研究的资料时,我们会发现1994年之后,几乎全部相关研究都是毛振明先生(以下简称毛先生)两篇相关研究的辐射或延伸,一类是以其观点为理论依据的具体实例分析,一类是对其所提示后续课题的讨论。毛先生两篇文章分别是1994年的“‘大单元教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下简称“大单元教学”),与1998年的“试论体育教学单元的划分”(以下简称“单元的划分”)。以下,笔者将以对这两篇线索性质的文章的整理与分析为主,回顾此前体育教学领域的单元研究。

1993—1994年的《浙江体育科学》连载了毛先生“体育教学改革思考”系列文章,“大单元教学”是其中的第五篇。前四篇主要讨论了体育教学改革的课题、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过程、体育中的集体等问题,笔者把这前四篇文章理解为毛先生对体育教学理念体系(目标、内容、方法)的重构。如何把重新构筑的体育理念体系应用于现实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去,是“大单元教学”及“单元的划分”所要解决的课题。毛先生在其出版的第一部专著《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中,把“大单元教学”放在了该书的第四部分“教学篇——谈怎么教”,应该正是出于这种意图。

“大单元教学”,顾名思义是单元规模的问题。毛先生认为我国此前的体育教学中内容过多,教不完、学不了,低级重复,蜻蜒点水,于是造成了十几年的中小学体育学生没有学会什么体育技能,对体育内涵的理解更是无从谈起。关于此前小单元盛行的原因,毛先生归纳为三个方面,分别是狭隘的体育教学思想(增强体质为中心),被误解的运动学习乐趣的内涵,盲目把新兴项目拉进体育课堂。进而,毛先生提示了国外体育教学中大单元的理论与实践产生的背景,分别是:有利于某项内容的深入学习,建立多种多样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有利于稳定的集体的形成,实施选修制的基础,有针对性地重点培养学生身心发展“最适期”的某些能力,体育教学中认知性学习的时间保障。最后毛先生从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视点提示了从小学到大学不同年龄阶段的单元框架。

在这篇文章的副标题中,毛先生大张旗鼓地把单元问题看作了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然而令人感到些许遗憾的是,此后几年响应其呼吁的只有屈指可数的几篇文章。时隔4年之后,毛先生再次强烈呼吁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应重视单元研究。即,《中国学校体育》杂志1998年第一期的“理论探索”栏目,提议讨论“体育教学单元”专题。这一期刊登了毛先生的“单元的划分”,这是一篇课题提示性质的文章。

“单元的划分”的要点大致可以这样归纳:作为一篇课题提示性质的文章,其核心任务是论述体育教学单元研究的必要性,围绕这一核心任务,毛先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是单元的含义,毛先生以教育领域单元研究的历史为线索,把教学单元的共同特征归纳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根据侧重点不同可以把教学单元归纳为两类。一类以学生的主观问题(课题)为线索展开,即所谓的经验单元;一类以客观知识体系为线索,即所谓的教材单元,其他类型的单元也只不过是这两种基本类型的衍生或折衷。进而是单元的规模,作为对上一篇文章“大单元教学”的归纳和补充,毛先生主要援用几个中外学者的观点以证实大单元的现实价值。其次是单元与课的关系,毛先生以教学评价作为切入点,强调教学评价的整体观,即单元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课是这个完整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评价时要从课在单元中的位置去评价。最后是单元研究在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位置,毛先生在指出单元承上启下、以小见大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强调单元研究若要真正落到实处则需要教学模式的研究,这或许是他当时致力于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原始动机,因为他认为教学模式实际上是“教学单元过程标准化”。

在毛先生的“单元的划分”这篇文章的提议下,不久就看到了几篇响应性质的文章。同一年的《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第5期的“理论探索”栏目刊登了“如何划分体育教学单元”专题。参与讨论的几名作者都是来自体育教学一线的教师或教研员,题目分别是:“浅谈体育教学单元与体育课”,“单元划分要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大单元教学实验的体会”,“影响教学单元划分的几个因素”,“划分教学单元要从实际出发”,“浅谈体育教学单元的设计”,从这几个题目就能明显看出,这几篇文章都是对毛先生此前提示的相关课题的细化或拓展。

笔者的硕士论文也很大程度上受毛先生相关研究的影响。当然,这是读研选题阶段,我的导师贾齐先生给我推荐的研究题目。贾先生的初衷是让我以毛先生的两篇单元研究的文章为切入点,最终意图则是以点代面,通过单元问题思考体育学科的性质。遗憾的是,我当时虽花费不少气力但并未真正领会贾先生的初衷。最后,虽然做完了硕士论文,也顺利通过了答辩,但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并没有超越毛先生的研究,只不过是在单元设计方面的一点理论构想而已。我的硕士学位论文题目是《体育教学单元的构成与展开》。论文的核心在“构成”方面,就是设计、实施单元计划时,要考虑哪些因素。论文中考虑到的因素有4个,即体育学科的特性、身体运动的特性、学习动机、相关性。2003年,对硕士学位论文的核心内容进行整理后,发表在《体育与科学》,题目是“试论构成体育教学单元的几个维度”。

二、单元研究的未来

笔者的体育学术研究道路始于单元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虽不再专门研究单元,但一直都没有忘记两位先生提示的两个与单元密切相关的课题,一个是毛先生两篇文章中提示的单元在体育教学实践方面的价值;一个是贾先生当年对我研究的最初期

望,通过单元问题揭示体育学科性质方面的问题。以下内容将围绕这两个课题展开叙述。

首先是单元研究在体育教学实践方面的价值。以前体育教学大纲下出现的问题与今天课程标准下出现的问题看似不一样,不过深入思考的话实乃同一个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体育学术研究领域有40多年的时间很难找到单元方面的研究,已经奇怪到了大家不再奇怪的地步。究其原因在于,跨越几十年的体育教学大纲时代,体育教师不需要也不允许对单元有过多的想法。因为当时的教学大纲对不同学年各项教学内容(有时被称为教材)的教学时数比重、哪些必修哪些选修进行规定的基础上,在大纲本文部分还按学年对该学年每项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标准予以了解说,当时的体育教师只需把教学大纲的相关描述抄一抄就是一份单元计划。2002年被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课程标准推出后,广大体育教师欢呼庆祝的过程中,却不得不面对一个更为棘手的现实问题,在课程标准下不知道该如何上体育课了,即不知道如何设计单元,如何展开教学。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不知道该如何上体育课,实际上并非新问题,而是几十年体育教学大纲的历史遗留问题。以下,本文将结合体育学科性质的问题对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做进一步剖析。

所谓体育学科性质,通俗地讲就是体育到底是教什么或学什么的学科。从理念水平思考体育学科性质的话就是体育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或学科目标)方面的研究,从现实层面思考体育学科性质的话就是单元的研究。因为教学目标虽然统领全局,但需要学科内容(或课程内容)的支撑,否则将是光杆司令,空中楼阁。而构建学科内容体系的基本单位则是一个个具体的单元,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完整的学科内容。于是,我们反思以前的体育教学目标研究时会发现,大多数的研究实乃光杆司令搭建空中楼阁。我们反省体育教师以前所做的工作时会发现,我们在做的实乃搬运工的工作,而非设计师的工作。专家、学者与体育教师各顾各的工作,还造成了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无法顺畅沟通。双方误读、误解实乃必然结果。可能有同仁会反驳我,体育教师哪有那么大精力思考体育教学目标层面的问题。或许难度不小,但体育教师如果放弃对该问题的思考,将谈不上真正理解体育。12年的中小学体育最最重要的就是协助学生通过运动实践理解体育是什么,如果体育教师都不思考,这一使命何从谈起。另外,创新能力,是课程标准下整个教育改革突出的一个关键词,如果教师都不具备创新意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恐怕无从谈起。

另外。笔者想结合图1,从教学过程的角度再次强调单元研究现实意义。图1只列出初中三年的部分。体育教学目标对应的是“为什么教”,从时间上看跨越中小学及大学全部体育教学,体育学科内容对应的是“教什么”,从时间上看是被分成若干节课的一个单元,表现形式是单元计划,教材对应的是“用什么教”,从时间上看是在一节节具体的教学课上才被切实考虑,表现形式是教案。从教学过程——时间的角度考虑单元,其理由是:一个单元虽然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但它只有在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时,在整个体育课程体系中才具有现实意义。

最后,笔者想强调的是,单元研究若想真正取得突破,尤其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若想使单元能真正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最根本的保障是一线体育教师有足够宽松的实践研究的土壤。另外,专家、学者与一线体育教师真正的协作研究也必不可少,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切实对话。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学科文章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