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与中华孝道

2012-04-29 00:44单滨新
寻根 2012年1期
关键词:孝子蔡元培母亲

单滨新

蔡元培(1868~1940年),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是近代著名教育家、民主革命家和思想家。他以翰林身份参加革命,成立光复会,加入同盟会,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历任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数度赴法、德等国留学考察,为中国文化教育事业和民主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以“持时论者”而自豪,一生立德立言立功。傅斯年在《我所景仰的蔡元培之风格》中说:“蔡元培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的文化,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自由、平等、博爱之思想。”蔡元培圣贤修养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传承儒家人文传统,恪守中华孝道。

孝文化的浸润

据蔡元培《我青年时代的读书生活》记述,他5岁入家塾,先读《百家姓》《干字文》《神童诗》等,接着读“四书五经”,学写八股文。十几岁时,蔡元培在六叔蔡铭恩指导下,阅读古代史书和其他名著,如汉代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宋代王应麟《困学纪闻》,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俞正燮《癸巳类稿》与《癸已存稿》、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等。

从1880年到1883年考取秀才的这四年,蔡元培在王懋修(子庄)先生处就读。王先生是八股名家且深谙宋明理学,对蔡元培的私塾教育影响最大。蔡元培在《展先师王子庄先生墓记》中写道:“培从师四年,所以策励之者尤挚。”《自写年谱》也说:“受教四年,虽注重制艺,而所得常识亦复不少。”受其影响,蔡元培“二十岁以前,最崇拜宋儒”,而宋儒的突出特点就是强调忠孝节义。

除了儒家学说的熏陶,家庭环境也为其砥砺品行创造了条件。蔡元培出生于商贾世家,祖父蔡廷桢是当铺经理,“行事以公正著”。其父辈除六叔外均经商,整个大家庭诚信经营、和睦相处。蔡元培的父亲蔡宝煜是钱庄经理,待人宽厚,慷慨大度,人们褒其“持己接人,都要极到好处”。小时候,蔡元培曾听长辈讲,他祖母生大病时,叔父曾悄悄地从手臂上刮下一片肉,和在药里给祖母吃,祖母吃后病愈并延寿12年。这个故事,给幼年的蔡元培留下深刻记忆。

刲臂和药救母

1877年6月,父亲病逝,家庭经济陷入困顿。蔡元培有同胞兄妹7人,两个姐姐均于20岁前后亡故,四弟和幼妹未成年即夭折。母亲周氏忍着丧夫失子女的悲痛,克勤克俭,终日操劳,坚强地支撑起整个家庭,教育子女读书成才。她勉励孩子们要“自立”“不依赖”,家教甚严。蔡元培在《我的母亲》中回忆:“我母亲为我们理发时,与我们共饭时,常指出我们的缺点,督促我们用工(功)。我们如有错误,我母亲从不怒骂,但说明理由,令我们改过。若屡戒不改,我母亲就于清晨我们未起时,掀开被头,用一束竹筱打股臀等处,历数各种过失,待我们服罪认改而后已。选用竹筱,因为着肤虽痛,但不致伤骨,又不打头面上,恐有痕迹,为见者所笑。”夜里,蔡元培兄弟几个做功课,母亲就在旁边陪读。“有一次,母亲觉得夜太深了,人太倦了,思路不能开展了,叫我索性睡了,黎明即促我起,我尔时竟一挥而就。我终生觉得熬夜不如起早,是被母亲养成的。”

母亲对蔡元培的一生影响最大,蔡元培也最爱母亲。1885年,蔡元培17岁那年,素有胃病的母亲病情加剧,疼得厉害。他每天都在母亲身边侍奉,煎药喂饭,非常孝敬,但终不见效果。这时,蔡元培仿效叔父的做法,毫不犹豫地从左臂上刮下一块肉,和在汤药中给母亲服用,以求消病延年。刲臂和药救母,当然是迷信的,蔡元培也知道这根本不能治病,但他只能用这种方式挽留母亲的生命。

1886年2月,母亲去世,蔡元培悲痛欲绝。为表达对母亲的哀思,他执意要行“寝苫枕块”的丧礼节,被家人劝阻后,又趁夜深人静之际,跑到母亲的棺木旁,睡草垫子,枕土石块,星夜守护着母亲,以当时社会公认的最佳形式来表达对母亲的孝敬,受到世人的赞叹。不久,哥哥为他定了一门亲事。蔡元培认为母亲丧期未过,有违孝道,恳请哥哥取消了婚约。直到1889年4月,母亲丧期满后,蔡元培才与当地姑娘王昭结婚。

在《自写年谱》中谈家世时,蔡元培更多地提到母亲的养育之恩和影响:“我母亲是精明而又慈爱的,我所受的母教比父教为多,因父亲去世时,我年纪还小……我母亲的仁慈而恳切,影响于我们的品性甚大。”晚年,旅居香港的蔡元培改从母姓“周”,取名“周子余”,以示对母亲的无限怀念。

与孝女完婚

蔡元培对母亲的离去深感悲哀,但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善解人意的蔡元培对母亲所经历的苦难有更为深切的理解,对母亲的敬重和怀念逐渐升华为一种理智的观念。蔡元培崇尚孝德,力倡女权,提倡人格平等、男女平等,这与母亲带给他的影响密不可分。

1900年6月,夫人王昭病逝。当时,蔡元培在江浙一带已小有名气,提亲的人踏破了门槛。蔡元培提出了5个条件:第一,不缠足。第二,识字。第三,男子不娶妾,不娶姨太太。第四,丈夫死后,妻子可以改嫁。第五,意见不合,可以离婚。这份“征婚启事”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上门说亲者顿时退避三舍。

1901年的一天,在杭州办学的蔡元培到朋友家做客,对墙上挂着的一幅工笔画极为赞叹,此画线条秀丽、题字极有功底。朋友介绍该画出自江西名士黄尔轩之女黄仲玉,她不缠足、识字、精通书画,还特别孝敬父母,16岁丧母后卖画抚养其弟,17岁刲臂和药以治父病。蔡元培被这位孝女和才女深深吸引,请朋友从中撮合,于1902年元旦与黄仲玉完婚。这对孝子与孝女的结合,在当时成为美谈。

黄夫人是受中国传统妇德影响很深的女性,她含辛茹苦、克勤克俭,全身心支持蔡元培的事业,全力担负操持家务、教育子女的重任。

1921年1月9日,在瑞士考察的蔡元培获悉8天前夫人病逝的噩耗,“心甚痛”,当天挥泪作《祭亡妻黄仲玉》一文,对夫人的孝顺和慈爱作了深情回顾:“汝孝于亲,睦于弟妹,慈于子女……汝所爱者,老父老母也,我祝二老永远健康,以付汝之爱。”字里行间充满着无限的悲悔和哀思:“呜呼!仲玉,竟舍我而先逝耶?自汝与我结婚以来,才二十年,累汝以儿女,累汝以家计,累汝以国内、国外之奔走,累汝以贫困,累汝以忧患,使汝善书、善画、善为美术工艺之天才,竟不能无限发展,而且积劳成疾,以不得尽汝之天年。呜呼!我之负汝何如耶?”

著文立说传承孝德

蔡元培在接触西方、博览西学后,其价值观念有所丰富,但浸入身心的儒家人文传统业已定型。冯友兰认为蔡元培的人格“是儒家教育理想的最高表现”,胡适也说“蔡先生虽不信孔教是宗教,但他受孔教的影响甚深,是不可讳的”。

1907年6月至1911年11月,蔡元

培留德期间编著了《中国伦理学史》和《中学修身教科书》,其中的孔孟思想成分极为丰富,即使是西洋道德精粹,他也以古圣先贤的嘉言懿行来诠释。

在《中国伦理学史》一书中,蔡元培把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分为先秦创史时代、汉唐继承时代和宋明理学时代,系统介绍了古代伦理学界的重要流派和主要代表人物,是我国近代第一部伦理学史专著。在书中,蔡元培多次对儒家的孝道进行阐释,如“孝”的条文这样说:“人之全德为仁,仁之基本为爱,爱之源泉,在亲子之间,而尤以爱亲之情发于孩提者为最早。故孔子以孝统摄诸行。言其常,日养、日敬、日谕父母于道。于其没也,曰善继志述事。言其变,日几谏。于其没也,日干蛊。夫至以继志述事为孝,则一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事,皆得统摄于其中矣。故日,孝者,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一解释,揭示了“孝”从爱亲开始,对内统摄种种修身道德,进而对外推至治国平天下的理论过程。

《中学修身教科书》共五册,全书贯穿了儒家伦理实践的传统,在修身齐家、交友处世诸多方面提供了君子仪范。蔡元培指出,“孝亲是美德”,这一美德能成就健康的心理、性情、人格、品质,增益人的公德、正义。他在书中这样评述:“故孝者,即人之所以为人者也。”“盖人道莫大于孝,莫先于孝。以之事长则顺,以之交友则信。苟于凡事皆推孝亲之心以行之,则道德即由是而完。”

蔡元培还特别强调“家庭是人生最初的学校”,如私德不健全,则很难有健全之公德,“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在家有孝心孝行者走上社会后自然会把这种爱推广到团体、社会、国家,在社会交往与公共事务中不忠诚、不敬业、不讲信义、不廉洁奉公即是“大不孝”,为国家、社会、公共事务忠于职守甚至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是故孝者,不限于家族之中,非于其外有立身之实,则不可以言孝。谋国不忠,莅官不敬,交友不信,皆不孝之一。至若国家有事,不顾其身而赴之,则虽杀其身而父母荣之。国之良民,即家之孝子。”

这套教科书在清末乃至民国初期为各类学校广泛采用,书中所体现的这些观念在新旧社会过渡时期还是颇为适宜的,对传承中华孝德起到了重要作用。

写“赞”文褒扬孝行

蔡元培把“孝”作为一切伦理德行的根本,对社会上的孝行则是大加褒扬。以蔡元培当时的地位和身份,这无疑对社会上弘扬孝道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蔡元培全集》收录的极少几篇“赞”体文中,两篇就与“孝”有关。一篇是蔡元培于1918年受邀为孝子高韫甫所作。江苏无锡高韫甫6岁丧母,“哀恸如成人”,侍候继母十分孝顺,兄弟和睦,平素习字画,不汲汲于功名,待人接物“未尝有怨言怒色”,邑人奉之为“孝悫先生”。蔡元培听到这些介绍“慨然有怀”,欣然作《无锡高孝悫赞》:“昂昂先生,量宇卓荦。志存草莱,气掩衡岳。爱物崇善,道心为确。孝闻弱冠,立身日悫。茫茫丧乱,玄黄沉浊。亮德弗建,素风已邈。肃肃先生,经仁纬义。抱之在躬,行为不匮。洪辉映世,后嗣瞻企。徽音可扇,永垂令谥。”

另一篇是《唐孝子祠校赞》。江苏常州唐驼5岁丧父,与兄妹靠母洗衣为生。6岁入塾,苦学书法终成大家。在上世纪20年代,年逾五旬的唐驼倾其卖字所得,为先辈建“唐孝子祠”加以表彰,并在祠旁建学校供周边孤贫儿童免费就读,希望他们效法前人,更好地“养亲”“立身”“行道”。蔡元培为其感动作《唐孝子祠校赞》,对唐驼的善举大加赞赏,寄托了在全社会传扬孝德的希望:“人群坚涣,爱力推移。爱无限量,始由亲始。代表百行,惟孝何疑。代表群贤,孝子允宜。肫肫唐子,昔人之师。终身儒慕,全受全归。后有达者,名德所贻。诵芬述德,展墓建祠。非祠而已,庠序在兹。广赐尔类,成人有基。养洁《白华》,室筑伯夷。笔耕所得,家法可知。岂等崇闳,设自民脂。清风懿德,楬为国维。”

猜你喜欢
孝子蔡元培母亲
TOUGH LOVE
久病为何无“孝子”?
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我见
宋墓与孝子故事砖雕
蔡元培的气度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借衣服
给母亲的信
孝子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