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漫议

2012-04-29 00:44陈益民
寻根 2012年1期
关键词:礼节师爷死者

陈益民

握手,是现代社会社交场合的基本礼节,初次见面要握手,久别重逢要握手,分别之际要握手。通过握手,增进人与人的感情,拉近彼此的距离。当然,既是礼节,在某种情况下,也可能流于客套,甚至透着某种虚情假意。而在中国古代,握手还有更独特的内涵,与现代人的握手礼仪颇有差异。这说明握手这么个简单行为,其实包含着许多文化的底蕴。

中国有个成语叫“握手言欢”,源自一个历史典故。《后汉书·李通传》记载刘秀与李通初次相见情景:“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意思是双方相见,交谈良久,还彼此拉着手,十分高兴。

他们确实是初次相见,相见时又的确握了手,但那只是表达亲近关系的牵手,与现代流行的握手礼仪是不同的,换句话说,古代握手不是见面时必行的礼仪。中国古人不是没有见面礼,两人相见,抱拳拱手躬身施礼,称“作揖”;更隆重的礼节,便是跪拜,乃至磕头,即所谓“稽颡礼”。所谓握手,并不在古代五礼规定中,也不存在于民间日常必行的风俗里。

而人之常情,关系密切就会有身体接触,牵手或说握手,便是最常见的习性。因此,古时候便一直有“握手”一称。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诗:“吴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伤别情。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两手相牵,久久不舍得松开,就是古人所谓的“握手”。与此相关,如果分别时如此,则叫“握别”,如清代佚名氏《玉蟾记》第十六回云:“那十里长亭之上,才子英雄临歧握别,两人心事不敢明言。”这般“握手”“握别”,是相见或离别时情意的表达,却不是固定的社交礼仪。

值得玩味的是,“握手”一称在古代礼俗中,还有与丧葬相关的含义。古人在举行殡殓仪式时,要往死者嘴里放钱币、谷物等,以示有吃有花的,所放之物称“含”;要往耳朵里填塞棉球,以使之充耳不闻阴间鬼嚎,此填充之棉称“充耳”;还要让死者手中拿着玉或其他物品,以示不是两手空空前往另一个世界,此物就被称作“握”或“握手”。《释名·释丧制》说:“握,以物著尸手中使握之也。”《仪礼·士丧礼》记载更详细:“握手用玄纁裹,长尺二寸,广五寸。”这就是说,早在先秦时期的丧葬礼俗中,就已有了“握手”一称,它是指用黑色带子系在死者手臂上的物品。因这种风俗被后世沿袭,这个称呼也就被历代沿用了,如《新唐书·礼乐志》(《大明会典·丧礼》等都记述了丧礼中“握手”的使用规定。

“握手”既与丧葬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就不免有些不吉利的色彩,它与现代的握手礼仪也就完全格格不入了。那么,现代中国流行的握手礼仪始于何时呢?

“握手”礼仪是随着近代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在它传入之初,古板、传统一些的中国人曾很不习惯,也难免闹出一些不愉快。晚清李伯元写的小说《文明小史》第二回中,描述了一位意大利地质专家(书中称“矿师”)与中国官员初次相见的情形,便反映了不懂西洋礼节的中国人在与外国人握手时的尴尬:

柳知府当先下轿,走在头里,翻译张师爷央在中间,首县打尾。进得店门,便有店里伙计领着上楼,那矿师已经接到扶楼边了。见面之后,矿师一只手探掉帽子;柳知府是懂外国礼信的,连忙伸出一只右手,同他拉手。下来便是读过三个月洋书的张师爷,更不消说这个礼信也是会的,还说了一句外国话,矿师也答还他一句。末了方是首县,上来伸错了一只手,伸的是只左手,那矿师便不肯同他去拉,幸亏张师爷看了出来,赶紧把他的右手拉了出来,方算把礼行过。

在这段文字中,有握手之礼,却未用“握手”之名,而是称“拉手”。可知,现代中国人见面时的“握手”之习,始自晚清,并且最初还未用“握手”之称。《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也有所谓“拉手”的记述:“洋人的脾气亦实在难说话……齐巧龙都司要去讨好,上去同他拉手,周旋他。那洋人的脾气是越扶越醉的。不理他倒也罢了,理了他,他倒跳上架子了。龙都司同他拉手,他不同他拉,却把他的手一推,瞪着眼睛打着外国话问他。”

借用古代传下来的成语“握手言欢”,而名现代的握手礼节为“握手”,应当是民国以后的事了,迄今也不过百年的光景。

然而,礼仪礼节,在某些时候某些场合又可能成为客套,成为外交辞令,它与《后汉书》中“握手极欢”的内涵完全不同。握手本应表达真情实意,而外交辞令却往往充满矫情。民国初年袁世凯倒行逆施,激起各地起兵讨袁。孙中山给袁氏发去通电,劝其退位,便用了一下所谓“握手言欢”:“北京袁大总统鉴:文于去年北上,与公握手言欢,闻公谆谆以人民国家为念,以一日在职为苦……”

现代汉语中频繁使用与握手相关的两个成语:当对立双方消除分歧达成和解时,叫“握手言欢”;当对抗双方不分胜负战成平局,叫“握手言和”。不过,我们应当知道,其语义的历史演变却是复杂而曲折的。

作者单位:天津出版传媒集团

猜你喜欢
礼节师爷死者
明清衙门的师爷
明清衙门的师爷
ORGANIZED GIVING
A well-respected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走近“死者之脸”
李昌钰:替死者讲话
HCN4、Cx43在电击死者窦房结组织中的表达变化
探病礼节
《少年师爷》观后感
猜谜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