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雅彬
“天津的性格不会出彩,但也不会出乱子。”
这是久居天津的邻居送我的原话。的确,作为明朝的军事要地,天津卫的设置掀开了城市发展新的一页,同时也决定了他的宿命:只求平安无事,不需增光添彩。如果在百度里搜索天津,看看里面著名景点一项开列的名单是古文化街、五大道、盘山、津湾广场、水上公园和霍元甲纪念馆,而您恰好去过这些地方的话,就可以知道这座城市的平淡。
当然,近些年天津城市面貌变化很大。现代化的天津火车站和西站,超过130米的摩天大楼近百座,玻璃与钢打造的形如天鹅的天津博物馆,跨越海河的摩天轮天津之眼……看着这些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建筑,可以望见这座城市未来的走向。
整体来说,天津是一座平民化的城市。即便有着二十世纪早期的万国聚集和西风东渐,本地更多的还是贫嘴张大民这样精打细算但心肠火热的小市民,和春晚节目里嘴里一口一个干嘛啦干嘛啦的泼辣大妈。
早些年来天津,容易发现很多不太靠谱的事儿。如果您找个大爷问路,他打量完您之后的第一句话多半是:尼嗓那儿赶嘛且(你上那儿干什么去)?您一五一十跟他说明白,他才详详细细告诉怎么走,不忙的话兴许陪着一起过去。当然,看您面嫩的话,极有可能顺带着问您有没有搞对象。
刚刚接触一些人,发现他们爱热情似火地说:抖似朋友,有四儿您鲶鱼(都是朋友,有事儿您言语)。结果真有事儿了,他就鱼一样的溜没影了,与当时的热乎劲儿大相径庭。遇到几次这事儿,我就总结出来一个道理,其实这是客套话,如果您非实在地信以为真,还真容易伤到感情。
在天津您要经常坐公交车,听到“相声”的几率很大,好多乘客肚子里都是段子,嘴皮子更利索,还有主动捧哏的。连公交车司机边上都常有一个相好的跟他聊天,有的根本不是老交情,随便搭了两句话就成了马路知己,从美国人民团结一致占领华尔街一直侃到天津解放一块炮弹皮落到他爷爷的腿边上,聊的是海枯石烂天涯海角,完全无视眼前贴着的“Do not disturb the driver”。
天津缺少内生性的文化。如今推崇的小洋楼和风情街,大多属于殖民时代留下的痕迹,过去那里充满了中西抗争,甚至有流血性冲突发生。然而过了近百年,都给保护起来了,说这都是风情。现在,赶上周末天气好,那里全是扎堆拍婚纱照的,虽说建筑只是砖头瓦块,何必牵连出那么多过去,可那就是咱们丧权辱国的过去,拿这些建筑当背景,我总觉得,实在没有多少喜庆可言。
不过,现在的天津不仅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有了飞跃,市民素质也有很大提高,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在互联网的滋补下,视野越加开阔。这些变化,在天津多呆些日子能体会得更深。毕竟,城市化将众多城市涂抹得千篇一律,想发现一座城的独有气质和妆容改变,最好避免做过客。
研究天津性格,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都说天津人知足常乐,反过来可以说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都说天津治安好,却说明城市缺乏活力,没有太多外来的不安定因素。但是,天津人勇于自嘲,敢于承认不足。有一位公安系统的领导在广播里回答市民问题的时候,很坦率地说,天津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可满大街见不到几个外国人,大街小巷都是天津话,怎么建啊?
这种反思,体现了天津人的勇气,体现了天津的踏实,体现了这座城市风气的改变——正视不足,要求进取。近些年,天津已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经济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夏季达沃斯论坛都已在这里落脚。可以说,天津的快速发展正是建立在不断反思的基础上。
如今,天津迈入了600多年城市发展史中速度最快、机遇最好的历史时期,相信天津能Hold住自己发展的脚步,变得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张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