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教材,让历史人文闪现课堂

2012-04-29 21:43:27郭利群
考试周刊 2012年10期
关键词:美术字美化甲骨文

郭利群

摘要: 作者在原有的《美化黑板报》课程内容基础上,将课程中“美术字”方面的知识挖掘、拓展,创新设计了一节新貌老课《美丽的汉字》。以欣赏、分析、理解、创造这条引导线将学生带入一个拓展了的“美化汉字”的神奇之旅。由纵横两面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美:纵——从中国汉字的造字规律、汉字的发展史体验汉字的博大美(在此教学过程中,将甲骨文的欣赏融入其中,使孩子们对家乡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横——从中国汉字的不同类型的美术字体效果中体验汉字的精深美,最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创造美化汉字。

关键词: 历史人文美术课堂教学流程反思

人教版《美术》第十册《美化黑板报》是一节老课,课程内容是认识美术字体黑体字和宋体字,学习书写黑体字。原课程的学习内容窄,教学目标是传统的教学生学会一种美术字体的书写方法即可,重技术而轻艺术,没有更多的艺术内涵。

新课程的实施为艺术教师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我们可以发现、可以创新,改变旧的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结合,适应现代学生知识宽面的特点,并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为此,我在原有的《美化黑板报》课程内容基础上,将课程中“美术字”方面的知识挖掘、拓展,创新设计了一节新貌老课《美丽的汉字》。

课程内容不让学生死板地学习某种美术字体的书写方法,而将美术字的学习注入新的内容,以欣赏、分析、理解、创造这条引导线将学生带入一个拓展了的“美化汉字”的神奇之旅。由纵横两面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美:纵——从中国汉字的造字规律、汉字的发展史体验汉字的博大美;横——从中国汉字的不同类型的美术字体效果中体验汉字的精深美,最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创造美化汉字。这纵横两面探讨学习,使学生对汉字美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学生被老师带入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汉字美化情境,这是一个全新的体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创新欲。

这节课的教学分为设疑—释疑、欣赏—分析、尝试—创造、评价这四个主要环节。

一、教学流程

1.设疑—释疑

上课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朋友冷饮店招牌‘冰字不醒目,怎么改?”同时将一个写着大大的“冰”字的“招牌”出示给学生。这个疑问的设置令学生很疑惑:这不就是个“冰”字吗?怎么不醒目?怎样才醒目?疑惑的产生其实达到了一个目的:吸引学生的眼球。于是我顺势说明并提示:“怎样让‘冰字看起来符合冷饮店食品给人的感受?哦!是让‘冰字很‘冰凉啊!”学生的思维一下明确起来。“小组讨论,看看同学们有什么方法改观这个‘冰字?”学生讨论的结果:让“冰”字的颜色变成冷色调;让“冰”字笔画变得又尖又硬;让雪花覆盖在“冰”字上……就这样学生被我引导进入美术字艺术化的视野中,思维打开了,想象力打开了。这时我把刚刚抛出的问题接回来,并兴奋地、充满谢意地说:“嗬!同学们想的办法真多,来,我们试试。”我将准备好的冰雪装饰花纹粘贴在“冰”字上,一个如沐冰雪、冰冰凉的“冰”字一跃而出。这个被冰雪覆盖的“冰”字,像有了动感和活力,一下子变得那么醒目。这是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的结论,他们兴奋了:“汉字美化后,原来那么有趣而美丽,而且它的美,也有我的功劳呵!”(图1)

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注重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设疑—释疑”这个环节,注重学生的自主性,用问题解决式的学习完成了第一个学习目标:引导入门、激发兴趣。

2.欣赏—分析

经过第一个环节的学习,学生进入了一个新奇的汉字美化世界,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求知欲十分强烈。于是我带学生进入欣赏汉字博大美、精深美纵横两面的环节。“同学们,汉字很美,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汉字怎么造出来的?”这对五年级孩子来说是一个浅显的问题,孩子们根据自己课前准备的资料告诉大家:仓颉造字,于是产生了汉字……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是一名导演,表演者是学生。但作为导演,教师一定要掌控好课堂节奏及程序。做到语言精练、目的明确,适时地点拨指导学生:“同学们,古人很聪明,他们通过对自然、生活的观察,创造了汉字。来,看这几个字,它是哪种古字体?”展示写有“山、水、日、鱼”等甲骨文的字板(图2),让学生欣赏。“甲骨文!”同学们异口同声。这是因为安阳是甲骨文的故乡,是安阳人的骄傲,而且这个内容也是我们能常常利用的优秀的地方课程资源。同学们欣赏甲骨文“山、水、日、鱼”,并能将它们一一读出。于是我问道:“甲骨文中有很多简单的文字,字形、字义明确并相关联,说明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他们发现,几千年前的文字,今天我们也认得出,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时,我进一步展示“山、水、日、鱼”的书法字体,如隶书、楷书等。(图3)学生们欣赏着、思考着,经过讨论,得出结论:“汉字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除了甲骨文,还有篆、隶、行、楷书等书法字体,今天汉字和古汉字没有很大区别,这说明,我们的文化没有中断,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的最传统的文化。”同学们通过对汉字的分析,居然学会了剖析中国文化。这是一个惊人的收获,在课堂中是不易得到的,但我之所以能够捕捉到这一闪光点,是因为课前工作做好了,如:布置课外学习任务,收集汉字故事,查找不同汉字字体,包括书法方面及美术字体方面的。学生的课前准备就是一个积淀的过程,加上课堂上的激发引导思维发散,学生超越课堂教学内容达到一个更高的学习状态与效果,也有可能。

在我的带领下,汉字的欣赏从纵线走向横线。我提出:“汉字不仅有历史感,而且适应时代产生了另一种变化——美术字。”展示“山、水、日、鱼”的黑体、宋体、琥珀体、综艺体等美术字体。(图4)“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不同的美术字,说说你印象深刻的。”同学们兴奋了:“黑板上面的标语是严肃的黑体字。”“我的饮料盒上面‘娃娃乐三个字,圆圆胖胖,就像个可爱的小朋友。”“电影招贴《哈利·波特》,那些字又尖又棱,像刀锋,像闪电,具有强烈的神秘感”……这么一个欣赏过程,学生对汉字美又有了一个新认识,并且感受到,美术字体和书法字体的美又不一样了,美术字体的变化更多、更新、更现代。

以上纵横两条线的欣赏和分析,为学生展开了一幅汉字美的长卷,学生的思维被最大限度地激发,为下个环节的学习打好基础。新课程要求确立新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发现学习,是转变传统的被动式接受学习的学习,体现学习的真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同学们欣赏分析时,自己准备资料,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索问题,这是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的亮点。

3.尝试—创造

学生思路理顺,我抛出一个问题:“汉字这么有趣,我们来和它做个游戏吧。”将黑体(黑体字便于字的变化)为基础的“木”、“飞”写在黑板上,提出:“你能将这些汉字装扮一番,使它更美吗?”有了对“冰”字的认识,有了对中国汉字美的理解,学生们思绪活跃,个个高举小手。他们动手写绘,最后达到了很不错的效果:美化的“木”,就像真正的木头拼接而成,还有木纹呢。“飞”字的撇、点变成了两只翅膀,腾空而起……学生在进行这个环节时,个个跃跃欲试,都要试试,这说明学生已经进入创作的兴奋期。这时,我在已经淡化技法的美术课上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给予明确:“字的美化,要大方、醒目,不要装饰得过多使字成了画而变得不好认了。”淡化美术技法并非没有技法,这不仅适合新课程改革目标要求,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放开头脑,去想象,去创造。

接下来,进入作业阶段。我又抛出一个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汉字或词组,用彩笔进行美化。学生们情绪高涨、思维灵动:“火焰山”真如着火的火山;“春天”有红花有绿叶,春意盎然;“看”中的“目”变成一只明亮的探索世界的眼睛,“看”得真真切切;“爱心”中,一个个小爱心变成字中的笔画,爱意浓浓……我在辅导学生时,没有要求字形结构的严谨,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思维。当作业完成后,我惊叹于学生的创造。(图5)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的角色由课堂“权威”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提供了空间。

4.评价

兴奋的学生,兴奋的老师,我们都在创造,也都渴望被肯定。学生渴望老师的肯定,而老师对学生的肯定就是对自己的肯定。于是,在学生埋头创作的时候,我已经悄然在黑板上开辟了“美丽的汉字”展览园地。当然,“美丽的汉字”这几字,是我用心以美丽的方式写出的。孩子们完成了自己的“美丽汉字”,争着把它展示在展览园地中。看,汉字真的这么诗情画意,真的这么美不胜收。看着展览园地中多姿多彩的汉字,学生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评价环节自然显现:“同学们,这么多漂亮的汉字,哪个是你最喜欢的,为什么?”这是让学生相互评价。学生指出最好的作品,并用“字形美观、字义和字形结合得好、与众不同”等词句表达评述,达到了互评目的,并由此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深层的。我请学生自评,这样学生与同学进行了知识共享。然后我总评。我的评价将课堂带入最后的高潮,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与效果。最后,学生带着对美化汉字的深层理解走出课堂。不难想象,今后,同学们在看到美的汉字时,会有一种热情,这种热情折射出的是,他们的艺术感受力在提高,他们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提高,这就是新课程艺术教育追求的目标。

二、反思

淡化技术的艺术课堂会不会仅仅成为一节欣赏课呢?结合本课实践来看,并非如此。在课堂中学习这个汉字怎么写得标准,怎么写得好看,是传统教学中要求达到的目的。但今天,我们强调的是学习过程的愉悦感,是学生的创造力。学生用不专业的方式美化汉字,却有灵动的构思。其效果是:你可能看到的不是一张技法娴熟没有破绽的作业,而是一张表象不是很美的,内在中却隐藏着天马行空的创意的作品。这个淡化技术的课堂,其实有深刻的人文性,它打动了孩子们的心灵,学生因此认识了美,理解了美,抒发了美,也创造了美,这就是成功。

今天,新课程的实施让艺术教师有了更广阔的施展舞台,应怎样把握是我们时刻要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新课程不完全是教学条件的新,课件的新,而是理念的新。当一位艺术教师把新课程理念学习精深,把教材分析透彻,教学思路了然于胸,教学层次合理清晰,并以坚实的基本功走进课堂时,尽管他手中只有一支粉笔,但依然能为学生带来一节精彩纷呈的好课。

猜你喜欢
美术字美化甲骨文
SLOW MANIFOLD AND PARAMETER ESTIMATION FOR A NONLOCAL FAST-SLOW DYNAMICAL SYSTEM WITH BROWNIAN MOTION∗
1949-1999 年美术字视觉之美
河北画报(2021年16期)2021-08-31 00:17:52
数学期末测试题(二)
甲骨文“祸”字新证
民国时期美术字设计研究
美化生活
中华诗词(2018年12期)2018-03-25 13:46:26
初中美术课件制作初探
三千年甲骨文
遵义(2017年24期)2017-12-22 06:10:48
最“萌”甲骨文——心
通信天线美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河南科技(2014年10期)2014-02-27 1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