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
摘要: 高中住校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远离家庭生活,他们的成长更需要父母和老师的特别关注。自理社团是住校生以自主兴趣和意愿集结在一起的团体。自理社团为住校生提供了自我学习的场所,对住校生的成长起到了多方面影响。
关键词: 高中住校生学生自理社团影响
一、高中学生自理社团的组建
高中学生社团是高中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愿结成的,有规范章程的学生群众性组织。2007年我校基于教育教学的现实需要,经过反复的探讨和论证,适时提出了“以社团为载体,以活动为支撑,夯实‘选择性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新思路。学校通过打造丰富多彩、魅力十足的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了发挥潜能、主动成长、增强自信、塑造人格的新平台。高中生处于从少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身体逐渐发育成熟,自我意识逐渐确立,个性化不断增强。根据这个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培养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是青少年成长的迫切需求,而住校给学生独立生活提供了场所。由于住校,学生远离父母亲人,与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相聚在一起,生活学习在一起,全面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认识了多姿多彩的世界。近年我校学生社团发展红火,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在这种热烈的氛围下,住校生们组建了自理社团。
二、自理社团开展活动
1.内务训练,走入社区,服务孤寡老人。
随着当今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孩子在家中生活起居有人照料,“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理能力差,不会独立生活。他们进入学校住宿开始集体生活,离开了父母的帮助,有很多的事情是他们以前不曾遇到过的,会碰到很多困难。因此,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学生在最初住校时会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同学相互鼓励与学习是非常必要的。自理社团开展了帮扶活动,请往年学校宿舍评优中的文明寝室、优秀室员对社团进行指导、交流,就“收拾床铺”、“洗衣服”等具体事项进行交流。这些活动与学校开展的“宿舍风采展示”活动相结合,解决了学生的实际生活问题,培养了他们独立生活的技能。为了扩大这次训练的成果,社团走入社区,服务孤寡老人。这个活动为学生内务训练运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深刻了提高生活技能的意义,让学生感受到了帮助他人所带来的认同感,更加确定了自我的价值。
2.住校生个人消费调查,树立良好的理财观。
尽管高中生的学费和住校伙食费等都相对固定,但由于离开父母,独立消费的机会增多,而一周或半个月才回家一次,家里给的生活费经常“不够花”。住校生应做好理财计划,学会花钱和管钱。为了解住校生的消费状况,我们对全校住校生进行了个人消费问卷调查。我们对消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学生消费中就餐是最大的消费支出,而通讯、零食、朋友交往等占有剩余相当大的比例,学生的消费随意性比较大,大多数学生的钱并非不够花,而是不会花。我们找出个人消费共性中的不合理之处,通过查阅资料,征集理财计划,制作了一个可资借鉴的理财计划书。在这次活动中,社团成员对个人的消费有了更新的认识,做到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消费,减少不必要开支,建立合理理财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三、自理社团对住校生成长的影响
1.掌握生活技能,提高自我生活能力。
学生离开父母到学校独自生活,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既丰富了校内生活,又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生活能力在家庭生活中很难得到发展,住校生活给予了学习的机会,在自理社团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个人的成长是立竿见影的。
2.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改善学生的生活态度。
学生社团是将“志同道合”的学生组织起来,通过同辈心理趋同和组织富有特色的群体文化活动,弥补学生离家在外的心理缺失,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学生社团活动给学生们提供了展示特长与张扬个性的舞台,互相学习,得到他人认可,自尊心得到满足,把学生吸引到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来,使学生的剩余能量有一个正常的途径得以释放,在学习之外,找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社团是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更健康成长的组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他们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和个人兴趣爱好自愿地组织和参加活动,寻找各自的舞台,最大限度地锻炼自己,努力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能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基础。
4.服务社会、参与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社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通过社团活动将社会服务和知识学习相结合,在有组织的服务活动中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同时在活动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服务社会和参与实践过程中,学生将逐渐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杨宝忠.论学生社团的功能[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3,15(4):68-70.
[2]赵瑞情.中学生社团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3]杜祥培.教育与人的发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