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单纯的偶然发现, 一次成功的生成教育

2012-04-29 00:14:38刘秀玲
考试周刊 2012年10期
关键词:儿歌翅膀蚂蚁

刘秀玲

一个单纯意外的发现,我们开展了一次成功的生成教育活动。

2011年春末的一天,小朋友在自由游戏时,突然惊叫起来:“蚂蚁!蚂蚁!”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群小朋友围在一起唧唧喳喳议论着:“蚂蚁出来干什么?”“蚂蚁的家在土里吧?”“蚂蚁也是昆虫?”“蚂蚁不是昆虫,因为它没有翅膀。”……应该说,蚂蚁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但真正了解却谈不上,而此时正值春夏之交,正是蚂蚁出洞的季节,面对孩子如此高涨的探究欲望,我想这不正是主题生成的最好时机吗?于是,我就借题发挥,生成并成功组织了一次《有趣的蚂蚁》的主题教育活动。

主题生成后,一方面我积极发动孩子与家长共同搜集有关蚂蚁的资料,另一方面我通过上网等各种形式寻找、查阅资料,丰富有关蚂蚁的知识,以备在活动中及时引导。

第二天,小朋友带来许多有关蚂蚁的图书、图片、介绍文章、VCD、网络下载图片等。这种共同收集、共同探索的活动,让幼儿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激发了兴趣,搜集的过程变成了探索学习的过程,并且明白了浏览书店、网络等都是获取知识的途径。翟娜小朋友带来了一本介绍蚂蚁的图书,他高兴地向同伴炫耀:“这是我妈上书店给我买的,这书上有黑蚂蚁也有白蚂蚁。”王宇小朋友一进园举着一张图片高兴地对小朋友说:“看,一只蚂蚁在产卵,这是我爸从网上打印下来的。”

区域活动里有了蚂蚁的材料,就有了幼儿的互动活动。赵翔雨和申豪对蚂蚁有没有翅膀的问题争执起来,两人相持不下,只好找我。此时,我并没有急于告之答案,而是说:“对不起,老师也不清楚,我们来问问其他小朋友吧。”于是,在活动小结时,我把这一问题又抛给大家:“哪个小朋友能想办法知道小蚂蚁到底有没有翅膀呢?”大家带着这一问题讨论探究,这时孟祥浩说:“老师,我带的VCD光盘里有介绍蚂蚁的,让我们看一看吧。”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于是在下一节集体活动中,播放了VCD蚂蚁片段。这一看,大家大开眼界,原来蚂蚁家是一个大家族,蚁后和蚁王是长翅膀的,工蚁和兵蚁是没有翅膀的,不仅外形特征不同,它们的分工也不同:蚁后负责产卵,蚁王负责交配,工蚁负责觅食建巢,兵蚁负责看门值勤。

看完这段录像后,幼儿对蚂蚁更感兴趣。一到自由探索时间,孩子就跑出去观察蚂蚁。有一次吃完点心后,我发现院子里有一些点心渣,再一看蚂蚁标本瓶子里也有,我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立即问大家:“这是怎么回事?”徐心怡战战兢兢地说:“我舍不得吃,我想看一看小蚂蚁是不是喜欢吃。”这正是孩子探究性强的表现。“小蚂蚁到底喜欢什么食物?”正是全班幼儿的兴趣点。于是,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大家。在以后的活动里幼儿的参与兴趣更加强烈,他们纷纷从家里带来了糖类、点心类、水果类、蔬菜类食品去喂养去观察,有的小朋友竟然观察到小蚂蚁喜欢吃蚜虫分泌物,观察之仔细,可真令人惊叹。

小蚂蚁主题持续了一周的时间,但幼儿的兴趣还非常旺盛,始终渗透着探究的灵性。在观察小蚂蚁怎样搬运食物的过程中,丁泽轩说:“老师,我看不清小蚂蚁是用身体的哪个器官搬的。”于是李翔艳随口便说:“老师,我有办法,用放大镜观察。”第二天,果真有七八个幼儿带来了放大镜,的确这样观察得非常清晰,有的用前腭含着,有的用前腿抬着,有的用后背背着……

幼儿对蚂蚁有了特殊的情感以后,就有了一系列的表征活动。角色游戏区里开始表演蚂蚁家族,有的演蚁后在产卵,有的演兵蚁在守卫,还有的演工蚁在觅食、运粮等。在绘画活动区里,幼儿开始记录观察蚂蚁的过程,有的画蚂蚁和蚜虫做朋友,有的画蚂蚁运食,有的画蚂蚁排队;在语言活动区里,幼儿在讲述蚂蚁的趣事。

在相互对话中,我发现孩子们对蚂蚁的兴趣越来越浓,于是就组织孩子们大胆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孩子们讲述了许许多多有关蚂蚁的趣事,如“两只小蚂蚁,出来爬滑梯,一只往下滑,一只往上走,咕咚一下碰了头”。小朋友的讲述不仅有趣,而且朗朗上口,于是我组织了一段创编儿歌活动,因为有了对蚂蚁的丰富感性认知,大家创编儿歌灵性特别强,创编了不同形式的诗歌、儿歌40多首。有的还创编了故事、谜语等,把蚂蚁的外形、习性、趣事等都编进去了。其中,徐心怡创编儿歌:“小蚂蚁,去玩水,掉下水,喊妈妈,妈不在,姐来抱。”又引起大家的争论,小蚂蚁到底怕不怕水呢?于是,我们又进行实验:“小蚂蚁游水”。

每一次观察实验,孩子们就喜欢回来画画,于是我让他们做观察记录。有一次,在对蚂蚁进行观察记录中,有一个小朋友把小蚂蚁画得很大很大:身体分为头胸腹,一对触角六条腿,清晰逼真,并且周围有一个大圆圈,我问其原因,她回答说:“这是放大镜下的蚂蚁。”于是大家都开始了绘画的创作,画面栩栩如生,非常生动。大家就这样互相欣赏着,共同享受着探索和创作的快乐。

通过这次生成教育活动,我认识到活动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抓住了幼儿的兴奋点,并随着幼儿兴奋点的转移,不断生成新的项目,不断深化活动、深化内容,整个过程流畅自然,幼儿乐于接受,老师便于组织,双方积极性非常高,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整个活动过程都是处在开放宽松的环境中,幼儿的思维一直处在活跃状态,思维的火花不断向主题的广度、深度延伸。有些问题是老师都没有想到的,但恰恰又是十分有价值的。整个活动就是这样借助孩子思维的火花,教师抓住契机及时引导不断拓展引申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辩论、分析、合作、分享等形式,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发现,只要给幼儿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孩子们的发现力就是无穷的。幼儿只有在亲自实践中获得知识印象最深刻。此时,教师应该是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的支持者、学习的伙伴。因为顺应了儿童兴趣,所以幼儿越来越喜欢和老师交流、分享他们的新发现,从而融洽了师生关系。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我深切地感悟到:良好的教育契机随时随地都会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教师应该做有心人,只有抓住时机择机而教,才能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兴趣和欲望。另外,在确定生成活动时,不要仅看幼儿是否有兴趣,而且要看幼儿兴趣点是否有价值,要看是否与幼儿年龄相适合,是否与幼儿已有经验相接近。

猜你喜欢
儿歌翅膀蚂蚁
没有翅膀也要飞向远方
环球慈善(2019年6期)2019-09-25 09:06:42
『无脚鸟』枕着翅膀睡觉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睡觉儿歌
蚂蚁
儿歌绝唱
小说月刊(2015年11期)2015-04-23 08:47:39
蚂蚁找吃的等
因为我没有折断她的翅膀
七月的儿歌
中国火炬(2012年7期)2012-07-25 10:11:33
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