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飞飞 刘京
11年12月23日下午,借“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作品奖、理论评论奖颁奖典礼”举办之际,主办方还举办了“当代音乐理论评论研究高端论坛”和“当代音乐创作高端论坛”。部分获奖作者、评委、嘉宾以及受邀前来的国内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畅所欲言,就如何进一步提升“金钟奖”的科学性、权威性提出建议,更为新时期我国音乐理论评论事业和音乐创作发展如何健康、良性发展出谋划策。
一
“当代音乐理论评论研究高端论坛”由陈荃有(本届理论评论奖评委、《音乐研究》常任副主编)和张萌(本届理论评论奖组委会、《人民音乐》主任)分别主持。与会专家围绕“倡导学术规范、杜绝学术腐败”的现实问题,一致认为有必要借此次颁奖典礼之际重申《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联合声明》并就此展开深入讨论。王次炤(本届理论评论奖获奖者、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人民音乐》主编)说,为了严肃学术纪律和学术规范,建设优良的学风和文风,《中国音乐学》、《音乐研究》、《人民音乐》等十四家刊物曾于2003年4月10日在北京举行“学术道德建设问题”座谈会。座谈会就音乐教育界和音乐研究领域存在的种种不正之风,提出了预防学术腐败问题的紧迫性,并发表了联合声明和建议。时隔8年,学术抄袭和学术造假行为并没有得到制止,为此,我们再次重申联合声明和建议中的8条意见,希望通过学术刊物的出版管理和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进一步防范和治理学术腐败现象。同时,希望得到广大学人的关注、理解与支持,为端正学风,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而共同努力。随后与会学者就如何树立学术道德和抵制学术腐败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一、依靠内在的学术精神树立学术道德。杨燕迪(本届理论评论奖获奖者、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音乐学研究取得四大业绩:学科自主意识增强;学科队伍力量增长;学术成果积累增多;学术影响辐射增大。目前在学术规范制度上仍面临诸多急迫的任务,但是仅仅依靠建立一些制度和形式层面的学术规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术发展和知识增长的内在问题。学术规范制度更多地属于形式逻辑层面,具有表面性的局限,绝不是学术发展的万能钥匙。学术的发展必须依靠内在的学术精神。为此,他提出三个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概念:经典、敬畏、承诺,经典是经过大浪淘沙留存下来的人类精神作品,我们要树立权威和标准。敬畏是服膺经典的内在洗礼。承诺是一种没有外在强制性的要求、但却发自内心的认真与执着。有了经典的指引,有了敬畏心的存在,我们才能有某种自觉的承诺。刘再生(本届理论评论奖获奖者、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强调,学术是社会公器,不是个人的谋生手段,这是古今共识。学术腐败关系民族精神文化的生死存亡,学术界应该对现象和根源进行深入理论研论。伍国栋(本届理论评论奖获奖者、南京艺术研究院音乐学院教授)认为,整治学术腐败现象刻不容缓,怎样才能在污浊的环境中驶向彼岸,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蓝雪霏(本届理论评论奖获奖者、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提出,学风问题是体制问题,依附于一定的社会氛围,基层教师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王安国(本届理论评论奖获奖者、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指出,面对身边的朋友或学生“照顾”或“通融”的请求,是否能够做到没有私心是对个人的考验。
二、建立明确奖惩制度,抵制学术腐败现象:张弦(本届理论评论奖评委、原《人民音乐》主编)指出,学术道德说到底是做人的道德,“不要抄袭”这本应是社会的基本道德标准,但由于背后利益的驱动,学术腐败一再挑战社会的道德标准,因此要通过严惩其行为,让其利益落空的办法来抵制腐败现象。秦序(本届理论评论奖评委、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院)认为,当前学术腐败现象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是学术评审机构、学院、期刊等单位缺乏深入的信息沟通和建立明确的惩罚机制,致使一些作者有恃无恐。董维松(本届理论评论奖获奖者、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建议中国音协成立专门的“学术调查委员会”,对被揭发出的学术腐败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居其宏(本届理论评论奖评委、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对这一问题则提出了更为具体措施,所谓“抓中间、放两头”,就是对在校的青年学子以批评教育为主,而对当前的学术中坚队伍,一旦发现类似问题则要严肃处理,因为他们对学生、单位、学术界影响重大。此外,相关机构在做到奖惩分明的同时,还要对于学术研究所应遵循的基本规范做出严格规定,使研究者做到有章可循。修海林(本届理论评论奖获奖者、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则表示,有必要从本科生开始就严格要求,从学生起步阶段就建立明确的遵守学术规范意识。李淑琴(本届理论评论奖评委、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表示,面对各领域广泛存在“复制”现象单靠音乐领域来做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我们要有规范,另一方面我们要教会学生正确的研究方法,走良性发展的路线。郭树群(本届理论评论奖获奖者、天津音乐学院教授、《天籁》常任副主编)则从刊物编辑者的角度提出增加‘编者自律的内容,从另一角度堵住漏洞。李岩(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教授)认为,保障作者著作权也是反对学术腐败的重要内容,另外,获得金钟奖理论评论奖的作品基本上都是20年前的作品,这也提醒学术界应该有更大更快的进步。
在音乐批评方面,金湘(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强调,面对“音乐创作的主流是什么?主旋律还要不要讲?”的问题,学界应将蒙于主旋律表面的个人崇拜因素抹去,真正的主旋律不是贴标签,而是一种发自内心而又能震撼时代、激励社会前行的力量。戴嘉枋(本届理论评论奖获奖者、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指出,目前存在着大量的学术论文不规范、理论批评言之无物现象,一方面低水平重复前人的学术成果,另一方面音乐评论环境的恶略,导致一批有良知的学者不愿为伍,逐渐退出,或是一些评论并非出于作者本心。卞祖善(青岛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表示,作曲界缺乏真正的研讨会,理论评论和创作者关系暧昧,都助长了学术腐败现象的滋生,理论界必须要说真话、肯批评!
二
“当代音乐创作高端论坛”由贾达群(本届作品奖获得者、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主持,与会专家就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一、获奖作品的定位:叶小纲(本届作品奖评委会主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认为作曲家在作品的学术专业性与文化市场的融合方面可多做努力,注重专业性与社会性的结合,创作出令大家喜爱的优秀作品;徐坚强提出音乐家要有良知和责任心,音乐家通过超凡的洞察力,捕捉到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灵感和最精彩的瞬间;艾立群(本届作品奖评委、中国广播艺术团副团长)指出中国青年作曲家在创作的时候要考虑中国元素;杨鸿年(本届作品奖获得者、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希望作曲家在创作中能注重作品的可唱性、多样性、前瞻性、多元化、民族元素和人文情怀;刘霖和宋小明从音乐文学的角度发表了见解,刘霖(本届作品奖获得者)认为音乐作品要让听众听得懂,以技术表现情感不能流于形式,宋小明(本届作品奖获得者、中国歌舞团创作中心一级编剧)认为当今的歌曲题材单一,视野狭窄,他向在座的各位作曲家发出了邀请,希望作曲家们能够正视世俗音乐的创作。二、获奖作品的推广:叶小纲、高为杰(本届作品奖评委、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建议通过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钢琴学会、北京现代音乐节来举办“中国钢琴音乐百年回顾音乐节”等平台将好作品推广出去;王世光(本届合唱作品奖评委会主任、曾任中央歌剧院院长)认为“作品奖”比赛很好地促进了创作的发展,尤其是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作曲家脱颖而出,建议今后的评分标准要均衡专业性与群众性的作品以适应不同的表演群体的需求。石叔诚(本届作品奖评委、中国爱乐乐团驻团指挥、钢琴家)演奏者的角度建议作曲家与演奏家多交流,使创作者能多想到演奏,让演奏者多了解创作。
2011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已落下帷幕,在鼓励和褒奖我国各领域优秀代表的同时,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长久的。通过与会专家深入而务实的讨论,就进一步规范金钟奖的评奖工作、明确创作方向和建立音乐理论评论环境健康有序发展的策略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学术的进步意味着思想的进步,我们深信“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的伟大理想必将重返中国乐坛。
(责任编辑荣英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