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感动

2012-04-29 00:44陈爱兰
中国文化遗产 2012年1期
关键词:普查文物队员

陈爱兰

因文物工作的特殊性,我们的普查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没有豪言壮语般的誓言,也不可能创造惊天动地的宏伟业绩,但全省普查队员在平凡岗位上无私奉献、求实创新的精神,却感人至深,令人敬仰。

一幅影响广泛的文物普查宣传册页

作为文物普查工作的试点省份,经过2006年的实践探索,河南省文物工作者对文物普查的认识更深刻,准备更充分。因而,当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下发后,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随之启动。其中,省文物普查办公室精心创作的宣传册页,内容通俗易懂,语言琅琅上口,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河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已经全面启动,这是一次对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全面普查。请把你知道的告诉我们,也许一片瓦砾、一片碎砖就是一段历史;请把你发现的告诉我们,也许一块石头、一通残碑就是一个故事;请把你听到的告诉我们,也许一个传说、几句碎语就是一个文化空间……总之,你能告诉我们的,就是我们想知道的。让我们一起把昨天的历史寻找,把今天的文明延续,为中华民族明天的辉煌贡献力量!”这份文物普查宣传册,于2007年全国文化遗产日期间印发后,各地文物普查办公室以不同的形式印制宣传,或为张贴彩页,或为公告告示。形式各异的文物普查宣传材料张贴到全省各地的城镇乡村、大街小巷,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广大群众纷纷参加到普查工作中来,有的提供文物遗存线索,有的做义务向导。据开封县文物普查办公室统计,在文物普查开始的前三个月,他们就收到有价值的普查线索200余条。在西华县文物普查座谈会上,一位92岁高龄的老人争先发言,“让我把知道的都告诉普查队员,如果我不说,以后就没有人知道了。”2008年4月,我们到地处偏远的台前县调研文物普查,一位曾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船工,主动向我们介绍1947年6月刘邓大军在台前县孙口村抢渡黄河时的事情经过、渡河地点和有关遗迹遗址。说明我们的宣传已深入人心,民众已逐步成为文物普查的重要力量。

一页科学规范的文物普查工作流程图

走进焦作市文物普查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规格统一、印制精美的田野调查工作流程图。工作流程规定,普查队员首先要完成前置作业,然后进行田野调查,最后做好普查资料整理工作。限于篇幅,简单记录了前置作业流程:首先收集本行政区域相关文献档案资料、地理信息资料、区域信息资料、需复查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等;然后制定田野调查工作计划,包括工作目标、队伍组织、人员分工、技术线路、工作时限、普查设备、交通联络、保障措施,成果形式等。工作流程既科学实用,又便于操作。

文物普查流程图的设计,不是焦作市的首创。它最早由许昌市文物普查办公室在实践中探索,后经周口等地文物普查工作者的逐步完善,最后在焦作市开花结果。经省文物普查办公室的总结推广,流程图张贴到了全省各级文物普查办公室的墙面,记在了每个文物普查队员的心头,落实到了每一天的普查实践中。同时,各地文物普查队员在普查实践中结合当地实际,都精心准备了一系列文物普查参考资料,如县乡村文物保护网络图、文物分布一览表、地名词条选,地形地貌图等等。这些来自基层又在实践中反复修改完善的工作程序,规范了全省的文物普查工作,使全省扎实、有序、高效地完成了文物普查任务。

一份感人至深的古建筑普查要诀

“古建筑,按群算,

查进数,量长宽,

论朝向,中軸线,

大门、二门、大殿、二殿、寝殿、坐北南。

两厢房,前后院,

顺山房,连着山,

垂花门,建中间,

倒座、平座、照壁、影壁、门楼、有套间。”

这是郑州市各县区的文物普查队员人手一册的古建筑普查歌,也可以称为古建筑普查要诀。古建筑普查歌共有13段,详细体现了古建筑的特色和普查要领。文中仅仅摘录了其中的前2段。古建筑普查要诀的创作者,是曾参加过第二次文物普查并且已经退休多年的郑州市老文物专家于小兴、冯百毅等同志。他们把一生文物知识的积累,编写成各类文物普查要领传授给年轻人。大家都知道,第二次文物普查距今已经二十多年,当时的文物普查队员已经成为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年事已高,绝大多数已经休息。而参加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多为年轻人,学识水平高,知识面宽,上进心强,适应工作快。但是,他们缺乏文物普查的基本知识和实践经验,虽然经过层层培训,掌握了一些普查的基本方法,还缺乏文物知识的积累,急需老师在实践中传帮带。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一开始,从省直,到市、县,曾参加过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已经退休多年的老一代文物专家,不计名利,不计报酬,不顾年迈体弱,积极投身于文物普查第一线,同年轻队员一样成为文物普查的中坚力量。同时,他们手把手的传帮带,起到了书本无法替代的作用,使这支年轻的队伍茁壮成长。

一首发自肺腑的文物普查队员之歌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河南省共组建了158个普查队,1700余名专职普查队员全身心投入田野普查工作。普查队员多数为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年轻人。2008年5月6日,河南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现场会在沁阳市召开。沁阳市的20名文物普查队员满怀激情,为会议代表演唱了由文物普查队员辛中山同志创作的文物普查队员之歌——《我是文物普查队队员》:“我是文物普查队队员,普查的任务担负在肩。祖国的信任是我的骄傲,党的关怀给了我力量无限。我沿着崎岖羊肠板道寻找那前人文化遗产,我在那险要的悬崖壁上,记录着石窟遗迹的文化内涵……”也许,与名曲名段相比,这首歌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优美的旋律,但是,它是广大文物普查队员发自肺腑的心声。它给大家带来了力量。

科学的文物普查方法

在普查工作中,普查队员反复探索实践,把经验性的东西规范化、制度化,逐步形成科学的普查方法。如三门峡市文物普查办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五全”工作法,即,各自地盘要走全,不漏乡,不漏村,不漏地块;信息资料采集全,不窝工,不误时,不偷工减料;登记表格填写全,不空格,不缺项,不出“半成品”;普查信息通报全,层层上报,同级通报,逐级下发;档案资料整理全,全面收集,分类整理,专人保管。在“五全”工作法的规范下,各县市区的文物普查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洛阳市在普查中加强文物保护知识的宣传,特别是对古民居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杜绝“前脚普查,后脚拆除”行为的发生。许昌市对普查中发现的可移动文物实行全面科学的登记制度,对自愿捐献者,及时办理收藏手续,使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的普查有机结合。武陟县对全县367个行政村进行拉网式普查,普查队员在走访群众时得知,

本县西小虹村有三座石牌坊,“文革”时期村民为防止破坏,将其垒砌在其他建筑物夹墙内。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8名普查队员认真查找村内每一座建筑,三座石牌坊悉数找到,被当地群众称为“从墙缝中找出来的文物”。

切合实际的专题调查思路

在全面普查的同时,结合河南文物工作实际,我们开展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与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调查”“具茨山岩刻调查”“黄河水利遗迹调查”“淮河水利遗迹调查”“早期铁路遗迹调查”等专项调查,均取得了一定成绩。近两年到焦作开封等地调研时,当地普查队员都在进行早期修建铁路遗迹遗物调查,因而印象颇深,记录内容较多。

二十世纪初经过河南境内的铁路有三条,即京汉铁路,陇海铁路和道清铁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这三条始修的铁路,有的被废弃,有的被改道,有的被新兴的现代铁路所覆盖或替代。特别是京汉铁路,几经扩宽改道,在河南境内,原来的道路几乎不复存在,目前只有已废弃几十年的郑州黄河铁路大桥仍横架在黄河激流中。对于这个饱经沧桑的铁路大桥,一代又一代文物工作者呼吁保护,反对拆除。早年修建的陇海铁路的状况基本同于京汉铁路。开封市一直没有放弃对陇海铁路的调查,并且在这次文物普查中有了重要发现。2008年初,开封县普查队沿着陇海铁路开展拉网式调查,在距开封县城东13公里处的兴隆村,发现了修建于1913年的兴隆火车站。火车站位于陇海铁路路北,由法国、比利时和日本建造,现存有售票处、站长室和防空洞,主体建筑面积约有150平方米,欧式建筑风格,保存基本完好。该火车站很可能是目前发现的陇海铁路最早的火车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河南三條铁路中,留下遗迹遗物最多的当数修建于1902年的道清铁路。道清铁路为当时在焦作开采煤矿的英国福公司建造,东起安阳滑县道口镇,西至焦作博爱县清化镇。道清铁路的修建使焦作成为当时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地区。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的焦作是河南省最早供应自来水、最早使用电灯、最早拥有电影放映机的城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之前,英福公司部分“泽煤盛矿厂”的井架、英福公司医院旧址和总办事处旧址等已由河南省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保存完好。在三普中,又普查到已经废弃多年的道清铁路路基和桥梁,它虽然只有150公里长,但有可能是三条铁路中留下路基最长、实物最多的一条。在早期铁路遗迹调查中还有意外收获。桐柏县普查发现一座建造于1969年的信阳明岗镇至桐柏毛集镇的铁路桥梁,该桥梁属于二次利用,由信阳明岗钢铁公司于1960年代在东北购买,铁桥上铸有“1935年路王公司制造”的字样。一系列的调查发现,为我国铁路建造史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见物,见人,见精神”是河南省文物工作者秉承的原则。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文物普查取得的丰硕成果,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几代文物工作者创造的尊重科学、求实创新、忠诚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正在一代新人中传承、发扬、光大。文物工作的新生力量正在茁壮成长,这是文物普查的又一重大收获。

感人的精神、动人的事迹还有很多很多。工作之余,谨将部分耳闻目睹记述下来,以示对全省文物普查队员的感谢,又为激励自己,鼓舞同仁。

猜你喜欢
普查文物队员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以“一刻钟”导航队员“一辈子”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队员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的思考
水下考古队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