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蕴珊
雍涛,1963年10月生于陕西西安,1985年毕业于陕西省团校,先后在团校任团委书记、咸阳市三原县政府任副县长、陕西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任学生处处长。2004年6月到西安曲江新区工作以后,历任曲江新区文化副局长、大唐芙蓉园艺术总监、曲江演出集团常务副总、西安秦腔剧院常务副院长、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等职,始终坚持践行“文化强”的战略思想,先后策划并组织实施了几十项大中型文化艺术活动,其中《2006盛典西安》、《梦回长安》、《柳河湾的新娘》、《秦腔》等大型文化活动及艺术作品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011年,雍涛个人被《陕西日报》评选为“推动陕西文化发展的领军人物”,光荣当选为新一届陕西省剧协副主席,荣获曲江新区年度突出贡献奖,并被推荐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百年剧院展新颜
2007年6月22日,西安市委、市政府决定,由西安易俗社、五一剧团、秦腔一团、秦腔二团等四个秦腔艺术团体“四团合一”组建的西安秦腔剧院,整建制移交曲江新区。移交后,在省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西安秦腔剧院以市场化、精品化为导向,以精品剧目编排、运营和院团改革、改制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向企业的改革,迈出了关键性的步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西安秦腔剧院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2009年5月1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专程视察西安秦腔剧院,对改革取得的已有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同时要求尽快进行深度改革。2009年6月,雍涛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曲江管委会的有力支持下,攻坚克难,仅用18天时间平稳彻底完成了全体人员身份转变与经营模式的转换,公司真正从“体制藩篱”中闯出,向“市场大潮”中驶去。
2009年6月10日,公司与170名原事业身份的竞聘上岗员工签订了劳动用工合同,这标志着西安秦腔剧院的改制工作全面完成。转企改制使公司全体演职人员的思想观念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激荡,堪称“洗脑”。为此,雍涛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组织召开了近十个座谈会,与演职人员面对面谈话达几十人次,谈改革,讲政策,说道理,换取演职员工对改革的信任和信心。公司作为陕西省甚至西北地区唯一的事转企改制文艺院团,央视《新闻联播》进行了充分报道。
同年8月,公司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雍涛在南京召开的全国文化改革大会上做了经验介绍。西安秦腔剧院的文化体制改革为陕西省国有文艺院团事转企改制树立了第一个标杆,被誉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面旗帜。
经营管理开新篇
2010年是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事转企体制改革开局奋飞的第一年,全年公司共荣获国家、省、市各类集体个人奖项近80个,全年演出1000多场,演出场次较改制前增加了近10倍, 在不依靠财政供养的情况下, 全年实现经营收入2002万元,演职人员平均收入较改制前增加幅度最高超过95%,“梅花奖”等尖子演员收入较改制前增加了225%,广大演职人员的艺术创造力和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西安秦腔剧院改制后,在曲江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和坚强保障下,公司的改革真正迈入了深水区和快车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社会的普遍赞誉和广大演职人员的积极拥护,央视等媒体多次报道剧院的改制成果。
2011年,公司继续紧紧围绕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出人出戏出效益”的总体要求,狠抓艺术产品质量,目前共创排演新剧目8个,恢复上演传统经典剧目30余个。其中《柳河湾的新娘》已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国家舞台精品工程奖,艺术作品先后六次被中宣部、文化部选调至北京等地演出,这是西安戏曲界迄今为止取得的最高艺术成就,填补了西安传统艺术史上多项空白。公司今年的各项经营指标完全有把握实现新的突破,其中各类奖励有望突破100项,公司经营收入超过2500万元,实现剧院成立以来的首次盈利,这在全国国有文艺院团中屈指可数。这一切在公司总经理雍涛眼中,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从2011年开始,雍涛为公司建立了第一个十年计划,公司要由原来单一的票房经营,逐渐走向经营舞台、音像出版、艺术教育、休闲娱乐等各种新业态为一体的立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重点包括坚持一个中心,搞好两个增长,开拓三个市场,即坚持以改革为中心,深化体制改革;搞好经营收入增长和演员收入增长;努力开拓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和资本市场。雍涛计划在十年之内把这三件事情做好,把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打造成国内首屈一指、国际一流的演艺企业。
创新管理新举措
在收入分配上,西安秦腔剧院公司打破了原有的职称终身制,实行评聘分离,采取按岗聘用,以岗定薪的新政策,即便是新进来的演员,如果是業务尖子,也直接可以领衔主演,因此更好地调动了演员积极性,激发了大家的活力。同时,雍涛强调,在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同时要兼顾公平,改革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因此全公司演职人员的收入普遍都提高了,但也有个别人的收入有所下降。雍涛说:“改革一定会触碰到某些人的利益。但必须建立科学、公平的分配原则,才能使整个公司具有活力、实力和竞争力。”
面对市场,雍涛要求公司全体演职人员转变观念,“以前因为易俗社和三意社这两块金字招牌,有点‘皇帝女儿不愁嫁,但现在必须主动寻找市场,不仅是今天的市场,还有未来的、潜在的市场。产品也要边生产,边储备,为明年、后年做准备。”最重要的是,雍涛强调,生产出的产品不再是为了获奖和专家好评,而是要考虑有没有价值和市场。他认为,西安秦腔剧院公司首先要定位准确,公司目前四个分公司要进行细分,锁定不同的观众群体,生产不同的产品;要成为国内首屈一指、国际一流的秦腔戏曲演艺企业。
谋划发展新未来
雍涛计划在公司内部成立戏曲产业发展中心,开发一系列后戏曲舞台产品,挖掘戏曲文化产品的附加值。“我们虽然演出费和票房收入不是很高,但也不算太低,这仅仅只是辛苦钱,不是真正的文化附加值,公司作为文化企业该产生的效益还没有产生。文化产业的收入远远不仅是票房,要跟资本市场联合,进行资本运作。”
雍涛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其实现在最缺的不是钱,而是创意、观念、理念。文化艺术是有经济价值的,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这是不能回避的。”
对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认识,雍涛坦言更多来自于危机感。“作为艺术工作者,不能盲目自恋。其实文化人在很多方面都没有话语权。我们到底为社会创造了多少财富?给子孙留下了多少财富?不能总是吃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或者弄些一次性或短时间内消费的文化产品。今天的西安秦腔剧院公司,今天的易俗社和三意社,以往的百年辉煌早已成为历史,只剩下了块牌子,如果不把它开发好,就会慢慢被埋没了。”
秦腔迈上新轨道
体制改革结硕果,百年剧社迎新生。改制后的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坚持以市场化、精品化、产业化为目标,打造全国一流的艺术院团,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排头兵。
市场化就是全面以市场运作为手段,以《梦回长安》项目为带动,以易俗大剧院和易俗小剧场为依托,打造秦腔体验经济、娱乐经济和相关衍生产品。
精品化就是通过整合吸引优秀艺术人才,高标准创作,年年出新戏,部部是精品,场场有市场。公司改制后创排的大型秦腔现代剧《柳河湾的新娘》、大型秦腔音乐剧《杨贵妃》、大型秦腔历史剧《大明宫》和下一步将排演大型秦腔现代戏《白鹿塬》等重大剧目,向秦腔爱好者和国内外游客展现秦风唐韵的艺术魅力。
产业化就是依托曲江新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优势资源,以陕西秦腔发展为龙头,以带动辐射西北五省秦腔文化为目标,打造大秦腔艺术产业聚集基地,推動秦腔作为陕西的重要文化产业版块走向全国。
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将依托西安曲江新区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的优势,以市场化为导向,以资源整合为手段,规划建设西安秦腔艺术博物馆、秦腔文化一条街、秦腔艺术广场等重大项目,形成固定资产达5亿元、年产值达4000万元,以文化、旅游、商业、演艺为主营业务的新型文化演出集团。
尽管带领西安秦腔剧院事转企改制后整整两年改革成果显著,演出收入和演出场次大幅增长等业绩斐然,可是雍涛却非常谦虚。他说,“要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戏曲能够像中国的经济一样,在国际上产生影响力才成!这不是哪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如果我本人,能在这个过程中起到铺路的作用,就已经很满足了。”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间岂能留的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唐代诗人李忱的这首《瀑布联句》能够算是雍涛对秦腔戏曲事业不懈追求的另一种写照吧。
(作者单位: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