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雅菲
中小企业融资难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很难正常地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所需要的金融服务,或金融服务不能完全满足它们的需求,从而形成金融服务壁垒。换句话说,它们被金融機构完全或部分排斥在服务体系之外,导致金融排斥现象的产生。
金融排斥理论是一门新兴的金融经济学理论, 国外学者对它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 最初被作为地理学的研究议题, 后来其研究领域突破了经济学、社会学, 进一步拓展到金融管理学,并且成为国外政府部门在金融管理决策过程中优先考察的议题。金融排斥的外延也已经被拓展到区域、微观企业的商业社群等层次。关于如何判定金融排斥,目前最受学界推崇的是坎普森与韦利提出的六个维度指标:地理排斥、评估排斥、条件排斥、价格排斥、营销排斥和自我排斥。以下将从六个方面对我国中小企业中存在的金融排斥状况进行分析。
一、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排斥的现象及成因分析
1.地理排斥。地理排斥指被排斥对象为获取金融服务,不得不依赖公共交通系统到达距离较远的金融机构,其程度往往取决于金融机构的分布密集状况。在我国,相当一部分的小微企业都处于农村以及农村和城市边缘地区,在这些地区,商业性金融组织机构网点较少,使得这些企业到金融服务网点较远和交通不便,大大增加了获得金融服务的难度,从而被排斥在发达的金融体系之外。而这种金融地域的长期割裂, 会造成这些地区金融和经济的滞后以及与发达地区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2.评估排斥。评估排斥指风险评估程序限制了客户接近金融资源。金融机构作为风险与收益相对称的独立的经纪人, 其经营目的是获取利益最大化。现在大多数的金融机构拥有了自己的客户价值评估体系,为了提高自身的收入与财富,这种客户价值评估体系就必然使金融机构更愿意服务那些风险小收益大的优质客户,进一步远离处于劣势的中小企业这样的弱势群体。可以说诸如此类的风险评估程序限制了弱势群体接近金融资源。
3.条件排斥。条件排斥即附加于金融产品的条件不适合某些群体的需要。金融机构往往通过提高金融服务的准入条件而将中小企业排斥于金融体系之外。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属于家族企业,由于观念、传统、习惯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企业存在诸如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信用管理观念差,内部财务制度、产权制度不健全,经营风险较高,可抵押固定资产较少,信用担保体系缺乏等方面的问题, 所以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放款条件严格、十分谨慎。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 往往要求借款人提供一定的抵押、担保、资信档案等, 还对借款人的偿还能力、贷款用途有着具体的要求。
4.价格排斥。价格排斥指金融产品定价过高,超出了某些经济主体的偿付能力,而将其排斥在外。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价格排斥性。如上面所分析,大多数中小企业经营存在一定问题,使得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具有高风险性和高管理成本,金融机构自然会对其收取较高的贷款利率。如果利率过高,超过中小企业的承受能力,就会降低中小企业对资金的可获得性,从而形成价格排斥。在我国,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利率普遍高于基准利率30%-50%,有的甚至高达70%以上,远超出大型企业的贷款成本。
5.营销排斥。营销排斥指一些人或群体被排除在金融机构产品营销目标市场之外。金融机构为了最大限度获取收益,大多金融产品的创新主要是针对富裕客户群体, 而供应针对低收入等其他被排斥群体的产品却很少,这些群体的需求几乎被忽略,导致我国金融机构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市场出现了产品空洞。据调查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感到可选择的金融产品太少,金融机构对其金融服务较匮乏,缺少针对性。
6.自我排斥。自我排斥是指由于人们认为申请获得金融产品的可能性很小,被拒绝的可能性很大,从而把自己排除在获得金融服务的范围之外。自我排斥往往与经济主体的心理、风俗习惯等主观方面密切相关。信息获取成本、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较高,贷款风险较大,使得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另外我国金融机构的一些金融服务手续较为繁琐,条款过于复杂难懂,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对贷款手续简便、灵活、快捷的需要。于是中小企业会选择非正规金融渠道(如民间贷款等) 来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长此以往, 这些企业被主流金融边缘化, 造成其金融习惯的不同和金融知识的贫乏, 产生了对金融机构的不信任。于是这些企业便主动地把自己排除在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金融服务的范围之外。
金融排斥使得这些企业缺乏金融服务,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和融资困难,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从而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
二、我国中小企业应对金融排斥的政策建议
1.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法律法规,做好引导规划。立法是确保中小企业融资体系顺利运行的最好方式。我国虽然在2003年颁布实施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体系还相当不完善、不健全,急需继续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和支持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2.建立以政策性金融为主导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模式。为了帮助中小企业顺利进行融资,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美国设立了中小企业署,国会拨款作为资本金,通过设立在全国各地的办事处或投资公司直接对中小企业进行包括贷款担保、风险投资和直接投资等方面的金融支持。韩国有专门的小企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中长期信用,协助其改善生产设备及健全财务管理。我国政府也应采取一系列支持和保护措施,建立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政策性金融服务,减轻或消除中小企业在融资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3.加大商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力度。商业银行应根据中小企业的生产周期、市场特征和资金需求,进一步优化贷款期限结构,在适当维持中长期贷款需求的同时,积极增加短期贷款,努力满足其合理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另外要综合考虑企业成长周期、信用状况和盈利水平等因素,细化金融服务,完善中小企业利率定价机制,在收益覆盖风险前提下合理确定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同时,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应该明确客户定位,提供有针对性的贷款计划,科学化信贷管理体制,规范贷款程序。
第一,对国有银行及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可以将市场主要定位于大型和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型企业。应该对中型企业实行有别于大企业的授信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符合中型企业特点的授信管理体制,设立科学的信贷准入和审批标准,扩大信贷审批权限,简化贷款审批程序,提高贷款审批效率。
第二,对城市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而言,应发挥其自身优势,定位于“社区银行”,加快以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为服务主体的市场化改革进程。针对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设计不同的金融产品,满足中小企业“小、急、频”的借款要求,灵活、高效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4.多渠道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对中小企业上市后备资源的培育力度,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到创业板融资。大力发展私募股权投资,推动各类股权投资与中小企业的对接。充分发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扶持创业投资企业的发展,集聚更多的资金投向科技型、能源型等中小企业。发挥信托公司、企业和政府的整体合力,推动部分地域、行业发起设立中小企业信托基金。鼓励小型企业发行集合票据、集合债券和短期融资券,利用银行间市场扩大融资来源。
5.规范民间金融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民间金融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社会基础,在我国的某些地区比如浙江温州市中小企业资金70%以上来源于民间金融。民间金融形式灵活多样,交易成本低,手续简便快速,有利于满足不同经济能力对金融支持的需求,同时还可以使借款人迅速方便地得到急需的资金,尽快投入生产经营过程之中。所以国家应进一步放宽对民间金融的政策,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同时,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支持民间金融的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放宽对民间金融的政策,降低民间投资准入门槛,鼓励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民间金融机构,充分利用民间金融资源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作用,促进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