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视域下品德高效课堂的构建

2012-04-29 00:44闵玉鹏
中小学德育 2012年10期
关键词:品德师生主体

闵玉鹏

伴随着人们对主体性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主体间性已成为了当下教育教学理论自我审视与重构的新基点。它超越了以往的单一主体性认识,更加重视人与人之间在语言和行动上的相互作用、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双向互动以及主动对话的交往。基于此,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也应转换视角:从封闭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走向开放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多地直接参与社会交往互动;从简单平面的认识活动教学走向丰富多彩的角色体验活动教学,进而促进学生的相互沟通与理解;从师授生受的传统教学走向交往互动的对话式教学,真正实现师生德性生命在课堂上的共生。

一、实施开放式课堂,拓展主体间性空间

课堂是动态发展的。我们只有把学习时空开放,从教室扩展到学生的一切生活领域(家庭、学校、社区、田间、工厂及学生的其它生活空间),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机会深入社会,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体验、实践与探索,进而培育主体间性。因此,我们主张在品德教学中多开展社会性活动,如社会调查活动、资料搜集活动、参观访问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等等。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学会与人交往、交流,进而促进主体间性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你、我、他》时,让学生课前到公共汽车站、商店、公园、医院、电影院、超市等地方调查,了解不同行业,不同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劳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担好自己的责任,才能更好地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在教学《环绕地球看世界》时,让学生分主题搜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校资料;搜集我国农村、城市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的图片、文字资料;搜集不同国家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在与他人交流、与他者文化互动的过程中增进了对不同文化的认识,深化了对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性本质的理解。又如,教学《说说我们生活的社区》,安排学生到附近的“星光之家”或社区服务中心参观访问,或采访社区干部,了解大人们的学习工作情况,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一切中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社区的和谐。

由此,培育学生主体间性的空间得到了拓展。在社会大课堂中,学生与教师之外的更多的主体进行互动和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沟通,真正实现社会性的发展。与此同时,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学生置身于与现实密切联系的教育情境之中,继而生发出为了自身发展而学习的思想,其学习动机不再拘泥于分数、升学与外在奖励,使真正的教育目的得以体现。

二、实施活动化教学,丰富主体间性内涵

活动化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教师精心设计、合理创设学习环境,开发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继而培育起真正的主体间性。因此,我们的品德课堂要摒弃那种简单的认知活动教学,鼓励采用以“生活情境”为依托的活动化教学。

活动化教学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角色游戏、小品表演、讲故事、听音乐、看录像、讨论交流等。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教师可灵活地选用活动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利用录像、录音、电影等多媒体手段,真实地再现某些生活场景,用情境的感染和移情作用,使学生获得真切的体验;也可以将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用小品、角色游戏等形式再现于课堂,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他人的处境和内心感受,从而加深对自己行为方式的道德价值的判断,形成健康的道德情感。

例如,在《我们遵守规则》教学中,可以“小黄帽行动”开展角色游戏,模拟创设学生日常生活场景,让学生通过参与这些场景中的活动,去体验生活中处处有规则、事事要讲规则,从而获得认知和情感的发展。在《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开设“跳蚤市场”,让其在亲临其境的场情中获得认知,求得体验。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积极地进行道德建构,学习过程成为了有意义的生命过程。并且,随着体验的日益丰富和深化,学生的主体间性也会得到不断升华,进而有力提升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实施对话式教学,促进主体间性发展

所谓对话式教学,其深层含义就在于通过对话,使人“成为”人,使人过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交往的过程即是生命舒展,生命涌动的过程。基于此,师生的交往活动必须从人的自身发展出发,双方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条件下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在对话中,双方共同在场,相互接纳和共同分享。

高效的品德课堂教学就应该是师生交往和对话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围绕着教材提供的话题,一起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小而具体、新而有趣的矛盾性问题或发散性问题,营造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融入问题情境之中,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得出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此时,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而是同伴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

在教学《我们的班集体》这一课时,以“民主管理”为话题,通过平等对话帮助学生理解对人对事要公平、公正的重要意义。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充分肯定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能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选出同学们心目中的好干部。当教师问:“如果现在我们选举班干部,你会选谁?并说出你的理由”。同学们讨论热烈:有主张“选学习成绩好”的,有的选“人缘好不得罪人”的,有的选“跟自己关系好”的,有的“选爱集体有号召力”的,有的选“爱劳动”的……,各自都说出了选择的理由。当具备单一优势的学生总是不能让全班同学信服时,通过辩论,达成共识,大家选出了“发展相对全面,且优势明显”的同学担任班干部;同时,也对这些同学存在的小毛病及时指出来了,希望他们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更好地为班级同学服务。

通过对话,教师与学生促进了理解,增强了信任;通过对话,师生之间产生了心灵的共鸣,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了积极的人生态度,进而达致师生德性共进的目的。

建构品德高效课堂,应立足于主体间性的发展,实施开放式、活动化以及对话式教学,进而真正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深化其道德情感体验,实现师生德性共生的终极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东平小学

广东广州510440)

责任编辑 王清平

猜你喜欢
品德师生主体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麻辣师生
品德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