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军等
江苏省南京市某猪场于2012年8月购进400头仔猪,6d后发病,经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副嗜血杆菌病。持续15d,共发病189头,死亡65头,发病率为47.25%,病死率为34.39%。
一、临床症状
发病猪体温40℃-41.5℃,精神萎靡,食欲废绝,咳嗽,呼吸困难,腹式呼吸,有的腹泻;有的口鼻流出泡沫样黏性渗出物;有的跛行、膝关节肿胀;个别猪皮肤发红、耳尖发紫。
二、病理变化
胸水增多,肺脏肿胀、出血、淤血,肺脏与胸腔发生粘连,心脏表面有一层绒毛状增生,腹股沟淋巴结、下颌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腹腔内有大量黄色积液,关节炎,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三、实验室诊断
1.细菌学检查
采取肺、肝、脾组织及心内血液做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细小杆状、个别两极球杆状革兰氏阴性菌。
2.病原分离
取肺炎区、心血、肝、脾、胸腔渗出物分别接种于兔血琼脂平皿培养基、肉汤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中,置于37℃恒温箱内培养24h,兔血琼脂平皿培养基表面见有许多边缘整齐、针头大小的圆形隆起,呈灰白色、半透明、湿润、光滑、露珠样的菌落。挑取菌落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大小不一、形态有细长、丝状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
3.培养特性试验
取心血、肺、肝、脾组织中分离出的病菌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平皿培养基,经纯化增菌培养后,挑取接种犊牛血琼脂培养基,不表现溶血现象。划线接种于有葡萄球菌的血液平板培养基上培养24h后,在划线周围菌落生长良好,呈卫星现象。
4.生化试验
挑取细菌分别接种于生化试管,结果除葡萄糖和过氧化氢酶反应为阳性外,蜜三糖、木糖、乳糖、甘露醇、蔗糖、伯胶糖和溶血性都为阴性.
5.动物感染试验
小白鼠试验:取5只成年小白鼠,用纯化的病原菌悬液,皮下注射,每只0.2mL,在18-43h内全部死亡.取致死小白鼠的心、肝、肺、脾等病料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上,分离培养出同样菌落、形态、染色的细菌。
回归试验:纯化的细菌悬液给2头体重约5kg健康仔猪滴鼻,剂量为每头2 mL,6h后2头试验猪均表现精神沉郁,体温稍有升高.3d后扑杀,病理剖检与自然死亡的病例基本相同,同时在试验猪的心血肝脾等组织中分离检测到同样的细菌.
6.药敏试验
将纯化培养的细菌接种于鲜血琼脂平皿,用纸片法对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头胞噻肟、克林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链霉素、土霉素10种药物进行药敏试验,37℃培养24h观察。结果该菌对磺胺间甲氧嘧啶、头胞噻肟高敏,对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中敏,对克林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链霉素、庆大霉素、土霉素低度敏。
四、预防和治疗
1. 预防
消除诱因,加强饲养管理与环境消毒,减少各种应激。在饲料中添加药物也可以很好地预防该病,一般可在产前1周和产后1周的母猪料、乳猪料和保育猪料中添加预防量药物,如阿米卡星、氨苄青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等。
免疫接种可用灭活苗免疫母猪,初免猪产前40d一免,产前20d二免。经免猪产前30d免疫1次即可。受该病严重威胁的猪场,从10-60日龄的猪都要进行免疫注射,每次1 mL,最好一免后过15d再重复进行免疫注射1次。
2.治疗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用丁胺卡那霉素和磺胺间甲氧嘧啶肌肉注射,连用4d,病猪病情得到控制。未发病猪用上述2种药物进行拌料和饮水,病情没有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