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剑斌
【摘要】 设计有效合理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时会出现一些问题. 个别教师将教学情境仅仅设置在有趣的层面,而忽略了对教学情境本身的思考,反而对教学的开展起了阻碍作用. 所以,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将数学知识的内涵与数学的探索性结合起来. 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情境设计;课堂教学;方法
一、巧妙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如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关键.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实际,针对所学课程,创设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情境,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究新知.
案例1 在教授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
很久以前,有个老财主要将土地分给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分得一块长方形土地,另一个儿子分得一块平行四边形土地,长方形土地的两边长和平行四边形土地的两边长对应相等,但是两个儿子都说对方分得的土地比自己多,那么这两个儿子谁分得的土地更多呢?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这位财主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样的情境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让学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2. 设计生活情境,在实践中体验数学
数学的精髓在于逻辑概念,而逻辑概念又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所以,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按照学生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设计情境,从而有利于增加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现实中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 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及发展,让他们真正热爱数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案例2 在平均数应用题教学时,我拿出了本校初二年级部分班级学生在某次活动中的成绩和人数,让学生观察并提问:“现在让你担任评委,你觉得哪个班级成绩好?”学生看到名单中全是熟悉的名字,脸上显露出新鲜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通过这种让学生担任比赛评委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引导学生独立地探讨,积极自主地体验
学习的精髓是什么?怎样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我们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对此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的概念,在他看来,教师的作用应是启发和引导,而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他们应按自己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去表达学科知识的结构,同时借助于教师或教师提供的其他工具去发现事物,去了解事物. 布鲁纳还强调说,“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是发现,这也是人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假如我们要展望未来,那么对学校来说什么是应特别注重的问题,我们就得说如何训练几代儿童去发现问题、寻找问题、思考问题,这就是应特别注重的. ”数学家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东西 ,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数学家弗赖登塔尔的“再创造”原则也说明,通过自身活动所得到的知识和能力要比别人硬塞的理解得更加透彻,掌握得更快,并且也更善于应用. 当教师把学生引入特定的问题情境后,引导学生主动地分析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尽量做到独立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感受这个过程,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独立地分析和解决.
案例3 在轴对称课程教学时,首先让学生预习教材,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回家找一些是轴对称图形的图片、照片、小的实物等,最后根据这些来展开对轴对称图形的学习. 在搜集过程中他们就实实在在地看到、感受到了这些轴对称图形的模样,所以很快就进入到了学习的氛围当中. 在解答相关习题时,我也采用这种独立探究的教学方式,学生根据问题设置,亲自动手制作模型,通过制作的过程,探究出问题的答案. 学生们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在实践中,不仅提高了他们实践的能力,而且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解疑导拨,“生生”合作探究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遇到困难,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时教师应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思维,寻找解决的方法. 最后将学生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综合在一起,组织学生一起探讨,发挥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相互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既可以让学生自由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相互探讨,共同解决问题,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别探讨,再由小组发表意见,商讨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由老师点评,公布最终结论. 这样做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发挥积极性,主动去学习,发挥团队意识,共同探究问题. 在合作中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增强了相互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让学生在更加融洽的环境中学习.
案例4 对于平面坐标内的坐标转换问题,给学生完全的自主性,先让他们自己画出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内任选一点,再通过测量、填表、比对,让小组内各成员相互交流,共同发现规律. 探究问题的步骤:
(1)在坐标系上任意标出点A,测量并写出它的坐标;
(2)分别把A点向左、向右各平移5个单位,并写出它们的坐标;
(3)分别把A点向上、向下平移3个单位,并写出它们的坐标.
与小组成员交流,比较点A与它的像坐标,你发现其中有什么规律吗?
从上面的合作学习中得出:平面坐标内的点与它平移h(h ≥ 0)个单位后所得像的坐标关系. 新课导入时让学生们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体验数学思维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谭月娥,李景.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2]刘英.营造教学环境,激活生命课堂[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3]陈代坤.追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命意义[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