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静
师资是影响职业教育质量和内涵建设的重要因素。不断改革、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制,提高教师素质一直是我国职教改革发展的一个关键领域。近年来,通过实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工程、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等一系列举措,职教师资培养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培养制度建设不断加强。但是,能够满足实际教学需要的“双师型”教师不足、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等仍然是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严重问题。因此,加强对职教师资培养过程的质量保障和专业化建设是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制度建设的紧迫任务。
从国际视野来看,发达国家普遍从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和外部质量保障机制两个角度加强教师教育的质量保障机制建设。一般来说,针对教师个体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及教师培养机构自己开展的课程评估属于教师教育的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外部保障机制即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教师教育项目开展的专业认证制度。这两种质量保障措施一脉相承、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对教师培养培训过程进行质量监控的任务,是实现职教教师培养专业化的有效手段。
与国际社会相比,在内部质量保障方面,我国已经制定并实施了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但在教师教育外部质量保障机制,即专业认证制度建设方面还有待加强。根据国外的相关实践,教师专业认证是指由独立的外部(第三方)机构对教师的职业准备(培养)课程进行评估的过程,其目的是评估这些课程能否培养出达到这一职业教学标准的毕业生。这一制度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改善学生进入教师职业的标准,提高教师培养的质量,并加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平,为教师职业提供更清晰的入职、晋升及生涯发展路径;其构成要素一般包括认证对象、认证主体、认证标准和认证流程四个部分,从认证组织成员的构成、认证标准的制定到认证流程的实施都必须确保客观、公正和科学。
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为建立完善的职教教师教育专业认证制度,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职教教师教育项目专业认证目标、原则和流程;其次,需要制定专业化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专业化的教学标准是认证过程的基础,其主要描述出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实践及价值观等,即教育者应该知道什么、相信什么及能够做什么,专业标准可以根据如下框架进行开发: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能够帮助学习者获得积极教育与学习经验的能力;第三,有效、可信的认证过程应该由一个专业化的独立机构实施,以确保认证过程的客观性和可信度。为此,需要建立独立的职教教师教育认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