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五岁离休干部六十余年的档案情怀

2012-04-29 00:44张素玲
档案天地 2012年10期
关键词:离休干部图书室承德

张素玲

走进平泉县杨树岭镇排杖子村李维章的家里,地道的农家小院种满了各种蔬菜,三间老式小房,房间不大但很整洁。十平米左右的东屋集卧室、书房、客厅于一身,沙发边上整齐排列着报纸架,唯一的书橱上排满了老人的日记和书籍。由于房间窄小,暖气管子和墙壁上也都巧妙地设置了一层层的隔板用于存放各类书籍和剪报。映入眼帘的百余本日记、千余册图书和各类报纸杂志等,占满了十多平方米的简陋房子,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家庭档案室。

坚持日记六十余载

八十五岁的李维章老人,从上个世纪40年代起,就坚持每天写日记。从国家大事到家庭琐事,从工作学习到天象收成,从生理疾病到家庭理财……134本日记达200多万字,垒起来已有1.5米高。写回忆录165篇,达10余万字。2012年8月15日,燕赵都市网以《承德平泉85岁离休老干部60多年写200多万字日记》为题进行宣传。上百本几百万字的日记,几乎覆盖了他所经历生活的各个层面。同时,也从侧面折射出大半个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真实状态,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活化石”。

就在15岁那年(1944年),他当时在承德师范学校学习时的一篇日记里记载:“主食整日是高粱米饭,没有蔬菜,患夜盲症,天一黑什么都看不清楚。”

1945年春天的一篇日记里记录着“请假乘火车回家因无票中途跳车,没有经验造成左臂脱臼。”

1947年春天的一篇日记里写到“去玉皇庙途经吴家沟南坡时,国民党驻七家部队向我开枪,子弹落在我的脚前,多亏子弹无力,有惊无险。”

……

看到老人手里拿着的一本本新老日记,感觉它就是一部沉甸甸的史书。

办图书室方便邻里

早在2001年,李维章老人看到村民虽然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他们的文化生活还很单调。想来想去,他决定收集、购买图书,自己办一个小图书室方便群众。他四处购买、收集党史法制、经济管理、古典文学、农技工具、地情资料、医学等各类图书1000余册。

2005年腊月,他的图书室成立了,吸引了村子里很多人前来阅读和咨询。为了进一步发挥图书室的作用,老人自2006年起,连续7年每年自费1000余元订阅了《半月谈》、《时事报告》、《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家庭保健报》、《河北农民报》、《承德日报》等10多种报刊杂志,为诸多村民免费开放。

2010年春,他看到“张杂3号谷”品种抗旱高产,适合北方种植。他从报纸中学到种植技术,就联合本村71岁的李锦秀、70岁的王瑜一起试种。秋季经县老科协组织人员实地称量,平均亩产550公斤。此谷在大旱之年依然获得高产,被县农牧局定为在全县大力推广的作物之一。“三翁”试种“张杂3号谷”事迹在《承德日报》刊发。

证件档案维护权益

李维章老人保存许多证件类档案: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会员证,1964年持久性避孕优先证,1973年李维章工作证,1979年自行车执照,1984年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会员证,1988年居民身份证,1989年离休干部荣誉证,2003年离休干部公费医疗证,2004年退耕还林现金兑现证……这些证件中较好地体现了党建国以来在基层各方面工作政策的落实,更是维护好自身权益的有力依据。

虽然手持离休干部公费医疗证,但是从他保存的病历档案来看,仅2007年有过一次住院记录。他常说,自己能做的事就自己做吧,党的政策好深入民心,不要给党和国家增加负担,更不能随便占国家的便宜。

家庭责任重于一切

李维章老人不但对社会有责任心,而且从档案里也能看出他是一名家庭责任心非常强的人,他公开理财,一点儿不马虎。从1949年开始,老人就建立了工资收入帐,从中很清楚地就能了解50余年里一名正科级离休干部的工资变化情况(以每月为单位):1949年100斤小米,1950—1952年24.50元,1953—1956年30.50元,1957—1982年54.50元,1983—1984年60.50元,1985—1988年97.00元(1988年离休。累计工作39年零9个月,期间工资总额25548元)。這些记录从侧面体现建国后基层干部工资变化的轨迹,被载入第二部《平泉县志》。这也是他家庭理财公开公平、对家人负责的重要体现。

2004年6月25日老伴因突发脑溢血瘫痪成植物人,他像婴儿一样伺候老伴7年零2个月,写了43本饮食起居方面的护理日记。李维章老人和目不识丁的老伴相濡以沫64年,直到老伴于2011年8月因病去世。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丈夫的责任和对妻子无私的爱。

档案情怀矢志不渝

李维章老人凭着自己多年来对档案的保存积累,从自身的角度总结出自己整理保存档案好处有四:一是见证家庭的历史变迁;二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是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四是锻炼身心,老有所乐。他老人家也许还没有意识到,他保存的档案不仅是自己多年积累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名建国时参加工作的基层干部工作生活变迁的真实记载。

老人常说家庭是一个小社会,这个社会只有管理好,才能使家庭发展和谐,实现“家和万事兴”。2011年8月20日的日记中写到:“我60多年日记本、消费支出日记帐、回忆录等是我多年积累起来的一笔精神财富,也是一部近代史,是用金钱买不到的,也是不能复制的。家庭保管条件是不具备的,我决定去世后上交平泉县国家档案馆。”此事纳入他自己制定的晚年生活安排中并形成文字,目前四个子女人手各一份,县档案馆一份。这些日记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出生的老一辈完整人生的真实写照,更体现一名年逾八旬老人对档案事业无限挚爱的情怀。

猜你喜欢
离休干部图书室承德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
奉献一生捐资助学
提高基层单位图书室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观山湖区增加离休干部定点医疗机构
图书角和图书室的设计欣赏
铜仁市为离休干部开通外购药绿色通道
离休干部护理费标准提高到了多少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