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杰 范江龙
被誉为“新中国雏形”的华北人民政府,始于1948年9月,止于1949年10月,仅仅存在了13个月,便完成了歷史使命。
60多年来,那些散居在平山县王子、东冶及诸多村庄,沾满了青苔的青砖瓦房及剥落了泥皮的土坯墙四合院,仍在默默地感染着世人,讲述着那段不寻常的历史。
1947年11月,我华北野战军攻克石门后,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已连成一片。我党不失时机地组织筹建,于1948年8月7日至19日,在石家庄秘密召开了华北人民临时代表大会(对外称石家庄生产工作会议),选举产生了27位政府委员。由于石家庄刚刚解放,社会秩序还不够稳定,会后领导成员即迁往原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联合办公的驻地——平山县王子村。
1948年9月20日至24日,当选的委员(应到27人,实到22人)在王子村李保妮家南房,举行了华北人民政府第一次政务会议,选举产生了政府领导成员。主席董必武,副主席薄一波、蓝公武、杨秀峰;通过和任命了政府各部、委、厅、院领导人;统一了边区钞票通使案;处理了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决议事项。
在此还举行了政府成立庆祝活动,演了话剧《兄妹开荒》和电影《十月革命》,十里八乡群众,一饱眼福。
由于王子村住房拥挤,政府核心领导计划迁往东冶。因1948年10月太原战役打响,又加上傅作义袭击石家庄,根据战事需要,华北政府领导遂迁至山西阳泉市办公。11月1日,董必武在阳泉主持了第二次政务会议,任命了太原市市长和太原市军管会领导等相关事宜。11月2日到平定城住了几天,并在此召开过领导同志汇报会。由于傅作义偷袭退兵,华北政府领导返回平山,直接从平定移驻东冶。
政府的办事机构分别住在王子、孟堡、七亩、范西冶、南铜冶等村。董必武住在东冶村孔青山家,蓝公武住在了张林海家,杨秀峰住在范天润家,警卫排住在范禄清家,电台在范禄永家,大伙房在前街寺庙里,会议室设在北庙。当时所有的桌凳家具,都是村干部从老乡家借的,平山退休干部杨凤连、东冶老党员范五元等人,曾帮着借家具,登记人名,并应邀在大伙房吃饭。
由于时过境迁,有的人认为华北人民政府一直在王子办公,此说是错误的。2005年9月2日,全国政协秘书局原局长、时任华北政府文书科副科长的马永顺和原华北人民政府机要室主任冯志山等一行9人,回访平山,与乡亲们叙旧,进一步考证了华北人民政府在王子和东冶这段历史。后来,原杨秀峰的秘书兼文书科长赵秀山,也撰写文章,回忆考证了这段历史。
经回忆和查证档案:华北政府在东冶期间,主要工作是抓支前和生产,其次抓政权建设。董必武主席在就职典礼上曾宣布过“这个政府是由游击式过渡到正规式的政府,首先要建立一套正规的制度和办法。”
1948年11月11日华北人民政府秘书厅,在东冶召开会议,对由山西转移到东冶进行了总结,并就迁入后尽快转入正常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根据董老的指示,华北政府在东冶期间,各部门集中精力,先后制定了条令法规80多个。11月18日,华北人民政府在此召开第三次政务会议,会上讨论通过了《华北人民政府办事通则》、《华北区村县人民政权组织条例》、《村县人民代表会议选举条例》、《关于成立中国银行发行统一货币的命令》、《工商业申请营业登记暂行办法》、《华北人民政府金库条例》、《关于颁发普通中学师范学校暂行实施办法令》、《关于奖励科学发明及技术改进条例》、《关于保护文物古迹的训令》等一系列有关政权建设、发展经济和发展文化的重要法令法规和施政纲领。从上述条例条令可以看出,华北人民政府迁到这里后,各项工作已全面开展起来,并准备长期住下去。
由于解放战争战局发展迅速,各大中城市相继或即将解放,中央要求华北抽调一批干部,接管北平、天津和南方新解放区的城市,华北政府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这一重任。从各地抽调的人员,经过短期集中培训,组成新班子,随大军北上南下。每解放一座城市,在时间上不留空白,马上有新班子接管。有力地支援了全国解放,稳定了新解放区的秩序。至今北京、天津、安徽、上海、广东、湖南等地,有许多河北籍的离休干部,就是那时调去的。
在此还筹备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统一货币,为全国胜利做好了经济方面的准备。
随着平津战役的发展,华北党政军部门准备向北平转移。1948年12月15日,华北人民政府在东冶召开第四次政务会议,首先听取了淮海、平津战役的支前工作汇报,接着董必武作了入城思想动员,并由秘书科拟制了入城守则和有关规定。并作出了整饬政风克服无组织无纪律的决议、成立华北教育委员会和华北文艺委员会等决议。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根据组织安排,分批进京。第一批入城的为各单位领导和干部;第二批为妇女、老幼、医院、学校、保育院、工厂、家属等。为此,成立了搬迁指挥部和留守处,指挥部设在东冶。为了便于工作,留守处由杨芳同志负责,下分4摊:民政部、财政部、秘书厅、参议室集中在东冶;司法部、法院、检察院、法委会集中在王子;农业部、教育部、财经委集中在七亩;卫生部住在范西冶;其他直属机关留守人员暂在原地不动。
那时,毛泽东的亲家张文秋在华北政府司法部工作,住在王子村,她的两个女儿刘思齐和韶华(即后来毛岸英和毛岸青的妻子)也随其母亲住在这里。张文秋母女这在里度过了1年多时间,和乡亲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进京50多年后,韶华还于2005年5月23日回访过王子,已是后话。
2月5日华北局发出通知,迁移前必须进行纪律检查,损坏东西要赔偿,以村为单位召开联欢会,宣传大好形势,密切军民关系。2月11日至13日,华北人民政府离开平山,迁往北平。各村干部群众,敲锣打鼓欢送到村口,眼含热泪,依依惜别。
1949年2月20日,华北人民政府在北平正式办公。
4月8日至5月初,留守人员,先后与驻地有关部门办理了移交手续(移交清册至今仍妥善保存着),至此,华北人民政府由平山向北平迁移工作全部完成。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颁布命令,华北人民政府工作移交中央。10月31日华北人民政府,正式向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办理移交,董必武等40多人出席了移交仪式。董必武在移交仪式上讲:“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共13个月,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出色地完成了支援前线和发展生产两大任务。”华北人民政府秘书长陶希晋,将印信、档案、资料、人事清册、会议记录、机关财产等册簿,全部移交给了中央人民政府代秘书长齐燕铭。
华北人民政府,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环境里,建立起来的新型人民政府,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多党合作联合政府的尝试。该政府将战争时期各根据地的工作,经过综合归纳,纳入了有序运行的轨道,为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了蓝本。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型。
中央进京后至新中国成立(1949.3——1949.9)期间,华北政府曾临时代行过中央政府的职能。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务院各委部办的领导人和工作人员,有许多都是华北人民政府的原班人马。1949年10月21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在第一次政务会议上说:“政务院及所属的各委、部、院、署、行,是以华北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为基础组建起来的”。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从西柏坡走出了个新中国,从华北人民政府走出了个中央人民政府。
华北人民政府共辖5省(河北、山西、平原、绥远、察哈尔)2市(北平、天津),26个专区,334个县(旗),4961万人,历时一年零一个多月。由于时间短暂,它的许多职能尚未来得及充分发挥,甚至连块正式的牌子都没有挂,就已撤销,似乎像一个流星一闪而过。但它在特定时期所肩负的光辉使命和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将永远铭记在我党的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