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智慧宝山”迈向现代化滨江新区

2012-04-29 00:44林必德
上海信息化 2012年10期

林必德

宝山,地处黄浦江和长江交汇处,北与江苏省苏州市接壤。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淞沪铁路即从宝山出发,两次吴淞开埠更成为上海迈入近代社会的重要发端。历史上,这里传统产业较为集中,给人的印象是“粗而黑”,与其滨江风貌很不协调。如今,作为上海重工业主战场的宝山,正在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致力于“由重变轻”、“由硬变软”、“由黑变绿”,一座令人刮目相看的现代化滨江新区正在呼之欲出。

宝山,北上海的一颗明珠,如今正基于“建设全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区、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最佳实践区,率先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总体目标,探索和实践着“产城融合、城乡融合”的发展路径。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信息化日益成为这一区域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重要“引擎”。智能化的应用改变着传统的管理模式,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助推着一批传统产业企业转型升级,信息高速公路像“神经网络”一样连接着这座城市。

在此过程中,宝山区荣获2011年“中国城市信息化管理创新奖”,成为国家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应用、国家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单位,上海市首批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践区。在“十二五”期末,“智慧宝山”将成为这座现代化滨江新区的重要标志。

智能精细的城市管理

智慧城市之变,新技术的应用将是灵魂。在硬件基础日臻完善之后,信息和智能技术能否广泛应用,能否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服务于城市的管理,将成为检验一座城市是否智慧的关键。

环保监管24小时“在线”。环境保护是宝山区转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技术监管是环境保护的有力“武器”。目前,宝山区建立了120多个水质、烟气、噪声、空气质量监测点,川路、长江路、月浦路等重点区域装上了视频监控系统。在不眠不休的“机器人”24小时实时监控之下,类似夜间偷排得“小聪明”已经越来越行不通——只要现场监测探头的采样数据超标,环保执法人员的手机马上就会收到短信提示,启动现场执法。

水闸实现智能监控。上海依水而生,宝山滨江临水。近年来,宝山区水务信息化加速推进,建立水闸自动监控、实现远程视频会议……水务管理朝着智能化方向大步迈进。现在,通过水位闸位自动监测和视频监控,宝山区监控中心可随时观察各个水闸的关键部位是否正常运行;遇到水位异常、设备故障,系统都会自动报警;利用激光对射原理,荻泾水闸外闸首船只超高可及时报警……方便的是,系统利用标准化数据库结构,实现了高度自动化的管理;在区监控中心,就能对闸门启闭、通航灯开关等进行“遥控”操作。

“智慧城管”创新城市管理。市民一个电话,政府及时响应,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已成为主动及时服务市民的基本平台,是科学评判城市管理成效的基本支撑。目前,宝山区已建立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任务返馈、案件核查、案件结案七个环节,城市管理部件676316个,万米网格1662个,责任网格62个。源头信息采集量、案件立案数、案件派遣数保持在日均310件左右,结案率100%,及时率99.48%。

“智慧工地”实时监管。宝山区探索运用“制度+信息化”的方法,构建“四位一体”的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建筑市场管理的长效机制,着力打造“智慧工地”。在完善监管联动机制、组建工程监管队伍、出台配套监管制度的基础上,“智慧工地”信息系统发挥重要作用。该系统由项目信息查询、在建工程监管、应急处置、视频实时监控、竣工验收并联服务、诚信管理、用工管理等7个分系统组成。目前,全区200多个工程建设项目和300多个工地纳入系统,涉及在建和改扩建的房屋建筑、市政道路、住房修缮、园林绿化、水利水务等工程。同时,系统还可对全区重点工程项目、政府投资项目、重大危险源项目以及保障房等重点建设项目视频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对区内各类建设工程的动态管理,方便监管部门及时、全面掌握全区建设工程项目数量、工地分布、人员构成、工程进展等信息。

图像监控架起城市“天网”。宝山区公安分局在主要路口、人员密集场所、案件易发多发区域安装了2250只视频监控探头和28套高清图像采集系统,时刻捕捉着交通、治安等各类警情,对净化社会治安环境、打造平安宝山起到了巨大作用。图像监控信息传到区公安分局后台,系统还可抽取“关键词”进行组合分析,及时发现可疑情况。在城市网格化管理方面,信息系统为快速响应、联动处置提供了平台。

惠及全民的社会服务网络

智慧医疗惠及民生。宝山区是上海市“健康信息网”工程试点区,2011年实现与市级健康信息网互联互通及临床信息共享,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达到124万份,动态管理率达99.05%。每位市民的健康档案在各医院间实现共享,医生只要点点鼠标,就对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等一目了然,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迅速选择最佳医疗方案。到2012年底,全区健康档案将应建尽建,公立医疗机构信息化就医流程不断优化,医生“工作站”临床信息化实现全覆盖,门诊电子病历实现电子打印。

实现药品在线监管。“药品在线实时监控系统”为宝山市民的用药安全再添一道“防火墙”。全区各药店、药品批发企业与监管部门实现“联网”,药品从进入宝山到销售完成,监管部门的电脑终端会同步建立“动态档案”。不用打电话,更不用挨家挨户上门,区药品监管部门对全区近250家药店、药品批发企业的药品经营管理情况一目了然;药店新购药品入库,系统会就批号、标识等进行比对,识别疑似假劣药品并实时报警;药品一旦过期,系统就会自动提示下架处理,并列入销售“黑名单”;驻店药师每天必须通过指纹认证“签到”,处方药没有他们的指纹认证无法销售;储存的温湿度是否达标,只要温湿度记录出现异常,监管部门马上就可组织检查,确保药品质量。

为此,宝山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切身感受到,依托信息化的药品在线实时监控系统,在药品管理特别是在特殊时期,面对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全面提升了药品监督保障的应急、应对能力。比如,原来紧急查控某个药品,由于对“家底”不了解,集中人力、财力耗时也要2天,现在通过系统只要1个人仅仅5分钟全部解决,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智慧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宝山教育的均衡化、优质化发展开拓出了一片新天地,通过“网络阅卷”方式,450名教师在两天内处理近4万份考卷——以往起码需要近千名老师花费三天时间。现在,建立了面向区域所有师生、家庭和社会的教育门户网站,不断扩大网站影响力,提供网上信息发布、会议通知、信息公开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在教学研究指导活动中,教育网络视频系统发挥重要作用;构建教学资源库,部署10个学科资源分中心,积累了2090个课例,教学信息共享发挥倍增效应;网络实验室实现远程实验进程控制与数据采集,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实践平台;形成名师课堂网络数据库,学生利用社区、学校和家庭的信息技术设备,可以视听全区最好教师的课,目前已有近2000节名师课堂实录,实现了23.5万节课时的网上学习。

信息化加速城乡一体化

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信息化是有效手段,对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新农合实时结算。2011年,宝山5万多农民就医迎来了新变化。以前,传统的合作医疗结算模式是事后报销,先由农民全额垫支医药费用,再到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排队申请报销,这既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又给病人带来了不便,特别是老年病人。2011年利用信息系统发生实时结算125631人次,不再需要病人另外报销;以前,宝山区村卫生室发生新农合门急诊病人垫付补偿资金740.18万元,占总基金补偿的100%。2011年实行实时结算模式后,病人垫付的补偿资金仅为8.18万元,占总基金补偿的1.1%,大大减少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农民一点通”。在农村,宝山为58个涉农行政村安装“农民一点通”,建立了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针对农业生产关键时期和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利用农民一点通视频系统进行村级远程培训,与科技入户专家和指导员队伍相衔接,加强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农民可通过触摸屏上网,随时获取市场信息;“农民一点通”同时还是“涉农资金监管平台”,从水稻种植补贴到农机具购置补贴等13项惠农补贴政策、补贴标准和补贴结果全都在上面公开。目前,还开通了三农服务热线,直接为农民提供强农惠农政策、农村集体“三资”政策、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农产品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内容。

智慧社区管理。埋头各类文书抄报,一度是众多居委干部最大的烦恼。居委会日常工作中大约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完成各种工作记录、会议活动记录、人群信息汇总、统计报表填报等等。据统计,一个居委会每年约要完成26个条线部门布置的81本工作记录(台账),包括736项指标,内容达3000多页。在手写台账之余,近年不少相关条线部门相继开发出独立的信息系统,需要居委干部用网络形式完成数据填报。不少居委干部反映,每逢各类会议、考评,不仅纸质台账任务并未减少,还要一个个地输入电子数据,双重负担无异于雪上加霜。

2011年,宝山区电子台账系统通过数据整合,把居委会台账中的各类指标减少到155项,全年需打印备查的页数缩减至324页。该系统依托区政府办公业务网,同时实现居委会在线记录、委办局及街镇实时指导交流、信息展示等功能,并将居委会日常工作平台、街镇委办局对居委会考核平台及交流互动平台统一整合,从而避免了居委会“多头登记”、“反复上报”等情况。

两化深度融合力促企业转型

作为上海市首批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简称“两化融合”)实践区之一,宝山区聚焦重点、探索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实施路径,典型引导、建立一批信息化示范企业,上海东方泵业(集团)、中冶赛迪上海工程技术2家企业,被评为上海市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上海中国弹簧制造“运营管理和控制信息平台”、上海标五高强度紧固件供应链服务平台、华润雪花啤酒“能源计量管理信息系统”,被评为上海市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项目。通过全方位、全网络、全流程的信息化建设和改造,提高了企业的业务管理能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促进了传统产业整合和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

上海中国弹簧制造将信息化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搭建集成化、标准化、一体化的企业运营管控平台,有效强化总部对6家投资子公司和10多家三层次企业的管控能力。通过信息化系统将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准确把握企业运营发展趋势,也使管理指导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东方泵业集团的产品设计研发、生产管理、销售全面实现信息化,并建立客户水泵运行的远程实时监控系统。通过信息化建设,企业库存下降20%以上,库存周转率提高40%,制造成本降低8%,管理人员减少6%,生产能力提高近10%,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信息化推动企业管理创新;信息化拓展企业营销创新。钢之源电子交易中心搭建钢铁行业B2B网上贸易平台,钢铁贸易公司通过网络就能多渠道获得订单、迅速回笼资金。

如今,宝山区迈向2020年的战略蓝图已经绘就:建设成为体现上海国际大都市发展水平,经济稳步增长、环境优美宜居、生活幸福安康、社会文明和谐、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滨江新区。与此同时,信息化正迈向宽带、泛在、可视、智能的高端发展阶段,无处不在的宽带网络加速形成,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新理念步入应用,绿色生产逐步成为主流。

“智慧宝山”的建设将紧紧围绕宝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逐步构建“1+5+2”的“智慧宝山”总体框架。“1”即集约化推进宽带、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宽带城市”、“无线城市”;“5”即加速推进市民服务一体化、企业服务网络化、城市管理精细化、政务管理协同化、产业智能化和智能产业的集聚化;“2”即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可以预见,通过“智慧宝山”建设,实现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各领域的全面融合,将为现代化滨江新区带来更加智慧的生产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