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花在数学教学课堂绽放

2012-04-29 15:48裴蓓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10期
关键词:德育教材活动

裴蓓

摘要新课程标准理念特别强调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品行。数学教学活动不仅有知识传承的作用,它同样是德育的土壤,是德育渗透的沃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教师示范作用、利用教材、通过数学活动来实现数学教学的德育渗透目标。

关键词数学活动渗透德育教师教材

中图分类号:G40-0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0071-02

美国当代德育家托马斯·里考纳(T.Lickona)认为,各科教学对道德教育来说是一个“沉睡的巨人”,潜力极大。不利用各科教学进行价值与道德教育就是一个重大的损失。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重视德育,怎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教师示范,渗透德育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绝不仅是传授知识,教师的言行、气质和道德修养也时时刻刻对学生产生影响,学生会有意无意地进行模仿。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花时间做好课件,课堂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身体力行,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和言论感化学生。

二、利用教材渗透德育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一)体会数学的美感

数学的美感体现在它的简洁美、抽象美、逻辑美等方面,它是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好资源。比如利用阿拉伯数字能画出小兔、青蛙等美丽的数字画;七巧板的形象生动和变化无穷;数学线段图的简洁直观;未知的字母可以表示无穷的具体的数量。

教师只要结合教学的内容,抓住时机,让学生领悟数学的无尽魅力,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鉴赏和审美体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

(二)挖掘教材的德育资源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的每一学段“教材编写建议”中,都指出:教材的编写可以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比如第一学段建议:教材可以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做到浅显易懂、生动有趣。

如教材中在第一册《比一比》一课的“想想做做”中出现了一个小女孩推着一个坐在轮椅上腿受伤的小男孩的情景图,比他们的高矮,教师就可以适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又如第四册《认识几百几十》一课的习题中,出现了一些野生动物和珍惜动物数量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读出的数据写出这些数。我想这时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时机,向学生讲述由于环境原因,很多的动物都面临绝种,对学生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师在教学实施时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地补充与利用资源。比如在教学《认钟表》时,我就收集了一些钟表资料向学生介绍古人用最原始的方法——“立竿测日影”来确定时间,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人又发明出影钟、日晷、水钟、漏壶、沙漏等一些计时仪器,后来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钟表来计时。学生们听了以后不禁赞叹人类的勤劳与智慧。又如在学习乘法口诀时,告诉学生乘法口诀的历史很悠久,两千多年前,古人就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了,使同学们知道中国不愧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另外,教学中的许多资料和因素本身并不是进行德育的专门素材,但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内涵,这些资源对学生的德育效果看似无形,实则长远。比如教学《人民币》后用“元、角、分”购物过程中使学生知道爱护人民币,并懂得如何理财。

(三)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中通过教师一丝不苟的演算和对学生作业过程及结果的要求,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一丝不苟的学习作风,使学生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比如:教学《统计》中,需要学生养成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在教学《解决实际问题》中,我要求学生认真地审题,边审边分析题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用什么方法去算?为什么?这需要学生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和认真踏实的作风。

三、通过数学活动渗透德育

很好的途径,学生的德育行动。学生们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最深刻,教育的效果也最为直接,并且可以马上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因而教师应积极将德育因素渗透于活动中,让活动承载德育的功能。

(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德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有知识和较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合作”。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能力。比如学习第四册《有余数的除法》时,在小组里进行分10支铅笔活动,并准备记录单。同学们在亲自动手分的过程中,气氛非常活跃,人人都参与到活动,人人有动手的机会,说说自己分的方法和理由,真正体验到商是怎么得来的,明白了为什么会有剩余,而且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在小组交流中,学生思维相互碰撞,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取长补短。

(二)在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或数学主题活动渗透德育。

1.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的有关数学方面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题材可以是书本上提供的内容,如教材第四册《分米和毫米》的习题中有一题是要求学生在家中自己培育一瓣蒜头,观察它从发芽开始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不同时期蒜叶的长度。学生很感兴趣,他们不仅利用学过长度单位知识做好观察记录,对长度单位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体验了“小小蒜叶”生命成长的过程,感悟生命的意义,使他们明白关爱生命、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道理。

除教材以外,教师还挖掘教材因素和生活结合,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把课堂变成学习数学的乐园。如:结合“千米”学习,介绍宁沪高速公路的有关知识;结合“时间”学习,带领学生走出去,寻找生活中的时间应用等等。

2.开辟数学阅读阵地——读数学报活动

课外读物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知识视野的极好工具。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学生喜欢读书,课外知识就比较丰富,识字量大,在独立做题时优势显现出来了,不用教师读,就能认识并很好地理解题目含义。让学生通过阅读《小学生数学报》《数学辅导报》等,掌握更多的数学信息,提高了数学素养。

如学生在读“数学家的故事”活动中,学生搜集一些关于数学家成长过程中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那些伟大的数学家们对数学的热爱,对待数学的认真、严谨以及成长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激励学生从小就要像他们学习,明确自己的目标,并能克服困难,不断朝着目标去努力。

当然,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不要喧宾夺主,忽视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应当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我相信,德育之花将在数学教学这片沃土中绽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德育教材活动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