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是一种力量

2012-04-29 15:03:58史建伟
课程教育研究 2012年11期
关键词:包容因材施教老师

史建伟

【摘要】包容是一种修养和美德,它能让班级和谐;包容是一门教学艺术,它能让“因材施教”升华;包容是一种力量,它能让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特殊个体”转化、提升。

【关键词】包容力量和谐升华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17-01

魏书生先生有段名言:如果让人买生气,买牢骚,买忧愁,买精神负担,准没有一个人肯付钱。可现实生活中,人们支付大段大段比黄金还宝贵的时间用来生气,发牢骚,用来忧愁,背思想包袱的例子却比比皆是。我所在的是一所山区农村中学,平时在办公室就经常听到同事抱怨:某班某学生基础真差呀、纪律真差呀或行为习惯真差呀,简直是无法教、简直要气疯了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归根到底是他们缺少一颗包容之心。是骨子里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在作祟,只注重分数而忽视了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独立的个体。而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求我们老师要有一颗“包容之心”。

“包容”乃宽容大度之意。是“仁爱”的前提。那么,如何让包容在师生间释放它的力量呢?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心得。

一、让班级因包容而和谐

真正地热爱学生、营造和谐、包容的课堂。热爱学生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我们高尚师德的具体表现。英国教育家宾塞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对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便变得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一个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而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某某老师真厉害,他能镇得住学生,学生对他不敢说半个“不”字。每每听到这些,我心里就不是滋味,这是一种悲哀,是老师的悲哀,也是学生的悲哀。我想一个让学生害怕的老师绝不是一个好老师,真正的好老师至少是一个学生可以信赖的朋友。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无心的玩笑话都可能让学生一辈子难忘。要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除了有超凡的教育机智外,还要有一颗包容的心。你只有包容孩子们的顽皮、错误甚至作弄,你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因势而“导”,才能既教育了学生又不伤害他們的自尊心。这样就自然而然地避免了在伤害个别所谓的“问题”学生的基础上来教育其他学生的局面出现。

二、让“因材施教”因包容而升华

因材施教不是简单的分层教学。它真正的目的是挖掘学生的潜力、增强学生的自信、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材施教的前提是老师必须具备“听其言、观其行、知其惑”的能力,光具备这种能力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详细、科学、易操作的施教策略。施教的过程不同,它的效果就不同。但万变不离其中,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除了上述因素外还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包容他们的现状、包容他们的反复、甚至是包容他们的学习结果。做到了包容就给孩子们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让“错误”因包容而转化

英国皮亚丹博物馆收藏了两幅画: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这是当年一名小学生约翰詹姆士劳德麦克的作品。劳德麦克好奇,想看看狗的内脏,于是杀了校长的宠物狗,校长知道真相后并没有暴跳如雷、大声怒斥,而是“罚”他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人体血液循环图。这就是博物馆收藏的那两幅画。而这名小学生由此对生物有了强烈的兴趣,后来成为一名有名的解剖学家,并获得了诺贝尔奖。校长的包容保护了劳德麦克的好奇心,而他这种利用孩子的“错误”反过来教育孩子,引导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探知欲的做法令人敬佩。我想几乎没有不“犯错”的孩子,重要的是我们老师如何对待孩子的“错误”,我们老师有没有一颗包容的心,这也是教育的艺术与魅力的具体体现吧。

四、让课堂因包容而精彩

有人说:我国当前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书本知识主宰的世界,是一个抽象的世界,是一个远离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世界,是一个“冷冰冰”的世界。这是因为教师总是以知识的代言人自居,以成人的经验世界和逻辑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接受所谓的正确的、标准的、唯一的“知识”。这种无视学生的个性、武断否定学生多样化的见解、扼杀学生创造性的课堂怎能有趣呢?这样的课堂怎能不出现或呼呼大睡、或窃窃私语、或游离课堂的情形呢?要想课堂活跃而精彩,教师一定要有包容之心。允许学生将生活世界的感受和经验带入课堂,鼓励学生提出不同于教师的见解,甚至允许学生对教师直接质疑。这有可能使课堂教学产生更多变动的因素和不可测的内容,甚至会发生课堂秩序的“混乱”和教师因答不出问题而“难堪”的局面。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追求有个性的见解,才会敢于展现自己真实的想法,才会养成崇尚真理敢于质疑的品质与勇气。才能真正成为知识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五、让教学因包容而创新

曾经看过这样的一句话:“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战战兢兢,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在大学毕业的时候,踌躇满志,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在快要退出历史舞台时,饱经风霜,却又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了。”英语教学内容精彩纷呈,但也需要花很多的内功、苦工。一个富有创新的课堂,他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集思广益。仅凭一人的力量毕竟是不够的,不仅要向专家学习,更要虚心向老师同行学习,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包容老师们不同的认识和见解。甚至是与自己相左的观点,学习他们的精华之处。试问哪个教学专家不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呢?我想只有如此,才能在教育的阵线上立足,才能在教育的领域里昂首挺胸。

当然,包容不等同于简单的原谅,更不是放纵,它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一种承认与担当。懂得包容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学会包容的人,才真正学会了生活!

但愿包容之花处处开放,包容之心绽放出力量!

参考文献:

[1]赫钦斯:《教育中的冲突》,见《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

[2]《重构课堂》,《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3]唐劲松编著:《教育机智》,海天出版社2002年版。

[4]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

猜你喜欢
包容因材施教老师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省域基础教育改革
中小学校长(2016年3期)2016-12-23 09:02:12
浅谈“中庸之道”的精神内涵与当代价值
老师,节日快乐!
送给亲爱的老师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