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
8月30日至31日,一个看似平常的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此次会议的名称也显得那么平凡:“四川省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理论研讨会”。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平常而又平凡的研讨会,却汇聚了我国众多党建专家学者,释放出深化为民服务的施政理念。如果再将其放到面临诸多挑战的新的历史时期,此次研讨会也就更加引人关注、让人思考。
“厅官”考题所折射的民生意识
就在这次会议召开的前4天,我省一场公选“厅官”的考试正如火如荼。
考试内容被媒体广为关注,其中领导能力测试聚集在一些民生问题上,围绕其中的矛盾冲突考验干部处理问题的能力。最后一道论述题更是直击“论如何建设民生政府”。
“让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建设民生政府对策”,一位来自北京的考生认为,“政府将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支持和保障,民生政府意味着执政者将把目光从GDP转移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上来,这就需要领导转变理念和政治创新”。
考试内容不仅是用于选“厅官”,也可以看作是新一届省委班子的施政理念,提醒且强调即将上任的“厅官”以及诸多干部在工作中的民生意识。
“民生政府”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就是被频频提及的热词。在群众路线工作法研讨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强调要做好群众工作得坚持“一本、三化、三支撑”,其中的“一本”就是坚持以民生为本。实现群众利益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所追求的,在今天,如何实现群众利益的路径方法更加复杂,“表现在群众的利益分化和利益诉求更加多样化,经济发展是党群关系建设的物质基础,但单纯的经济发展不能满足群众全部利益诉求,相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还会给党群关系带来一些问题。”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主任、教授姚桓在研讨会上如是说。
所幸的是,改进和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早就成为大家的共识,也才有了“厅官”的民生考题。之所以能形成共识,其中原因之一正是在多项事件中群众所表现出来的主体作用。
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
重建后的灾区,城乡整体布局优化,民生事业提升。
在攻克灾难的同时,我们也收获了财富,包括在重建中放手发动群众,在农房重建、农民增收、新型村级治理机制等方面,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
其中都江堰市让群众最大限度地参与到灾后重建中来,探索出10种农房重建模式和12种城镇住房重建模式,加快了灾后重建进程。
与灾后重建相伴相生的,是精神的成长和品格的再造。灾后重建中的“应激反应”或许是“即兴发挥”,但当它沉淀并形成机制后,就成了人们受益良多的智慧。
为确定村改项目,都江堰市安龙镇何家村通过议事会集体协商。
为破解税费改革后农村水、电、路等公益事业建设难题,盐亭县积极探索农民群众在乡村治理和改革发展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建立乡村“公益事业理事会”,走出了一条“支部领导→民主管理→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村级公共服务资金项目实施前征求群众意见,让成都市武侯区金花桥街道永康村工作运行顺畅。
“近年来,四川在抗震救灾和改革发展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第一位,充分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求是》杂志总编辑陶骅在四川考察调研之后作出了如是评价。
在遭受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境况下,GDP增加1万亿元,实现翻番;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超2000亿元,3年翻一番,2011年实现了由“吃饭型财政”向“发展型财政”的历史性转变。
四川人有理由自豪:灾后恢复重建,是民生优先与整体推进相协调的和谐型重建,是功能恢复与跨越提升相统一的发展型重建……四川力量、四川速度,四川信心、四川奇迹,已在巴蜀大地写下浓重一笔。
群众路线,如何常态且长效
“我把章锁在家里,定期审账、查账时,才拿出来。”邛崃市油榨乡马岩村村民付帮明手里就有一瓣章,他说,每张发票必须由五人签字确认并盖上完整的印章后才能报销。而村里凡有1000元以上的支出时,他们五个人就会派出一个全程监督。“上次有一笔村干部购买公文包的账,被我们驳回了。我们都觉得这不应该作为公共服务的开支报销。”
为了让资金使用更加安全透明,马岩村发明了“五人监督章”制度,凡是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经费支出,必须通过“五人监督章”严格把关。
村支书杨帮华说,原本还担心群众自己决定事情,肯定会乱成一团。结果没想到,群众的事情自己办,不仅办得快,还办得好。“今后,我们要继续把基层民主治理机制同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结合起来,让老百姓把自己的事情办得更好。”
57岁的刘素芬每周总会抽出几天时间和小区邻居们拉拉家常,听听他们的家长里短或者“怨言”,她的职责就是把这些居民的意见或建议转达给社区。作为成都市青羊区文家街道康庄社区文家新城小区里的一名“民情信使”,近四年里,她记不清代表小区居民向社区“传递”过多少次“信件”。
“民情信使”是青羊区康庄社区搭建民意沟通、问政于民的平台之一,也是青羊区开展“群众主体工作法”的措施之一。
和青羊区一样,全省各地纷纷试水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体现做好群众工作“三化”即具体化、职能化、制度化的思想和内涵。
内江市“五·X”群众路线工作方法、阆中“群众带群众”的方山工作法则、“三本台账”的德阳实践……都是“针对群众的实际需要,拿出硬措施,狠下真功夫,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有感受”。
由“管理者”变成“服务员”,这不仅是一个称谓的变化,更多体现在各地的工作中,深入基层、工作重心下沉则是其具体表现。
“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百姓的事大于天。”这是“文建明工作法”的创始人、在基层扎根31年的文建明常说的话,“文建明”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而这些,正是群众路线工作法常态化、长效化基本要义的一部分。
形象和业绩群众说了算
“做好群众工作,要做到‘三支撑即政治思想支撑、政策法规支撑、干部作风支撑”。彭山县明确规定干部每年下基层时间不少于60天,与联系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少于10天。推动干部下基层、接地气。
干得好不好,群众来评说,让干部有了压力。去年以来,广元市元坝区全区45000余名党员、村民代表参与了民主评议,两名表现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被选拔为副乡镇长,先后整建了5个群众不满意班子和调整了13名群众不满意村干部。这些得力举措也让元坝区感受到了成就:顺利完成涉及交通、产业、农房改造等民生重大事项213件,综合打造了一批整体水平高、特点鲜明的示范村级党组织和“春风”示范村。
的确,要做好群众工作,让群众心服,“得过三关:形象关,能力关,业绩关”,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教授牟成文的发言对此进行了分析,“形象包括清廉形象、道德形象、实干形象和创新形象,能力包括知识储备能力、知识提取能力和实践能力,业绩则是能创业绩、创佳绩,必须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
而这些,得群众说了算,社会实践说了算,历史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