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学应分清轻重

2012-04-29 00:44:03赵建萍
课程教育研究 2012年11期
关键词:品德课责任思想

赵建萍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42-01

我国教育是延续封建社会教育体制而发展的,因此,“传道授业解惑”的思想较为浓厚,重教轻学、重书本轻方法、重分数而轻技能一直是课堂教学所遵循的“法则”。社会发展了,时代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初中政治课,必须树立学生本位意识,以知识的构建、技能的培养、方法的指导、心智的培养为重点,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文章就结合初中政治教学,围绕政治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和轻视的内容做简单分析。

一、重启发教学,轻单向注入

启发式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摆脱灌输式、填鸭式、被动式的教学模式,真正看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中以教师为引导,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的教学方式。传统政治课的教学以考试获得高分为基本出发点,因此课堂中教师多为让学生认真听讲,专心记笔记,然后让学生背诵,至于学生接受了多少,理解了多少,是否学会了则较为漠视。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就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

以《有肩就得挑担子》(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责任)的教学为例,教学为了能达到让学生“懂得社会自身的维系和发展离不开个人承担的责任,不同的职业和社会角色具有不同的责任,责任来自于社会道德、习惯和法律的要求。通过学习明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社会角色,不同的社会角色都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知道自己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责任”的目的。教师不是通过“讲解”来让学生去背诵责任,而是以汶川地震的视频来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责任、父母的责任。然后以材料过渡到讨论而得到“每个人都担当着一定的社会角色,一个人由于具有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对于“不同身份有不同责任”则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责任说起延伸到整个社会……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讨论的激烈,得出的结论也是自我的收获,从被动的接受过渡到了自主学习中,学习自然会效率提高。

由此也不难看出,在新课改中,要实现“以学定教”,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还得从教学模式和方法上进行改革。当前,探究性自主学习,任务型教学,活动教学等方法已逐渐得到应用,教学中教师还需因生制宜,从实际出发来选择。

二、重习惯养成培养,轻知识传授

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性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决定了其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逐步扩展的生活”、“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初中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换言之,初中政治并不是一门以知识学习为基本出发点的课程,以背诵教材为目的并不是教学的目的,而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才是思想品德课的重点。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学生思想的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就是重点。当然,轻知识的传授并非忽视知识的重要性,而是要以知识为基础,以习惯养成培养为重点,将知识和养成合二为一,摆脱“以考定教”的束缚,让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思想教育”和“习惯养成”相结合的课程。

如在《法律保护我成长》之《善于法律保护自己》的教学中,对于问题“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两种有效手段维护权益?诉讼可分为哪三种类型?为什么要依法律已、依法维权、与违法犯罪作斗争?我们应如何善于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我们可以向哪些机构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维护合法权益?”是要学生去记住,还是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后能真正用法律来保护自己,这就需要教学中教师真正的从“教”走向引导“学”,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重学法指导,轻机械重复

传统政治课堂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走的是“以考定教”的模式,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获得什么,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则太多忽视。每年中考前都不难发现,大多教师都喜欢用“题海战术”来进行复习,今天做这个省的模拟试题,明天就做那个市的模拟试题,做了改,改了讲,讲了背,如此反复,有的时候,同样一个知识点学生也要身经百战,教师也才会认为学生“融会贯通”了。在这种机械重复模式下的学习,成了一种负担,是一种被动而单调的强迫式学习,学生害怕,教师强求,学习效率很难提高。

新课改为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生机,重是学法指导,就是要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走被动走向主动,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考试依然不可缺少,但不再是重复的解题,而是通过典型问题来引导学生在分析过程中从个别到一半,逐渐掌握科学的问题解决方法,而这也正是新课改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四、重心智培育,轻智育强化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成功并非90%靠的是智力的高低,更多的是靠对科学方法的掌握,需要借助好的学习习惯来作为支撑,也就是说,在学习中,学生的情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很多教师都只会让学生背啊,记啊,一旦学生成绩不佳,就可能给学生扣上“智商有问题”的帽子,甚至认为学生“调皮”、“不听话”,不是进行“思想教育”就是“请家长”、“学校处分”,学生每天纠结于自己和教师之间,学习反而成为“副科”,试问,这样的教学又怎能让学生有所发展。

教育要做的是什么?是促进学生发展。学生个体在个性、习惯、兴趣方面客观的存在差异,“一刀切”又怎么能让他们看见自己发展了?重心智培育,轻智育强化就是要在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心智成熟过程的关注,让学生“跳一跳能获得果实”,“再跳一跳能获得更多的果实”。尤其要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当前,很多高中生出现了自伤、自残甚至是自杀现象,这和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强加智育要求不无关系。

思想品德课不是说教课,也不是理论课,而是以学生思想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基本目标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分清轻重方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猜你喜欢
品德课责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24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新民周刊(2020年5期)2020-02-20 14:29:44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3:10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08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期望嘱托责任
中国火炬(2014年12期)2014-07-25 10:3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