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2012-04-29 00:44曹龙锦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10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

曹龙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纵观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运用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教师仅追求对形式的模仿,使合作学习成为课堂上热热闹闹的表演,而对合作学习的实际作用、价值与内涵缺乏深入的了解,更没有科学有效的操作方法。显然,这样的合作学习是无效的。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笔者有如下建议。

一、建设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

(一)3?式学习小组

3?式合作学习小组由6名学生组成,把班上学生按照性别、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交际能力、智力、性格等方面分成A、B、C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各两名学生,遵循“组内异质,组际同质”的原则。6名学生分成两排,前排按B、A、C坐,后排就可以按C、B、A坐。稍简单的一些合作任务仅需同排的三名学生即可成功完成。较难的合作任务前排的同学只需转过来,就形成了一个6人小组。何时采用3人合作还是6人合作可由组长自主决定。以全班8个小组为例。首先挑选出8名组织能力强、学习成绩好、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然后再与组长协商,根据学业水平、学习能力、性别、性格差异包括同学之间关系融洽程度等将其余学生分配到各个小组,使各组的综合实力基本处于同一个水平。尤其要注意把班上的“调皮鬼”和“特后进生”合理搭配到各个小组中。分组一旦完成,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但也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与轮换。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培训

1.组长培训。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指导他们如何开展组内工作。经常召开组长会议,交流小组管理与协调的心得体会。老师要对一些有效的管理方法予以表扬和推广,同时对组长工作的一些困惑和存在问题要给予适当的帮助,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分工与合作的培训。让所有成员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有适当的分工,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教会学生互相信任,互相宽容。还要教学生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从他人意见取长补短。善于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合作,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3.互助团队意识的培训。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其他层次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他们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对学生的评价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当自己的小组优秀了,自己才是优秀的,通过这种评价方式来提高小组中每个成员的水平。

二、选择有效的合作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任何的数学内容都适合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内容必须具有合作的价值和意义,能够促使学生产生想要和别人交流自己想法的动机,能够保证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展开,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

俄国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已达到的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发现这两者的差距,从而指引学生迅速进步。我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要考虑小组团体的最近发展区问题。例如:某日上海的气温是16℃,北京的气温是7℃,上海气温比北京高多少?这样的问题无需合作学习;又如找出十种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学生即便进行合作学习也未必能找到。因此,合作学习内容应大于学生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不能逾越学习小组团体的能力,这样学生个体在小组合作中可以实现由“现有水平”到“潜在水平”的发展,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形成互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一)重点、难点

有效的合作学习是为了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有效的合作学习内容。在进行重点、难点等知识点的教学时,如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促进学生对问题进行主动的探究,通过团体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知识的生成更为有效。

(二)探索性问题

一个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动机,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更深入地挖掘出问题内涵。例如:求函数y=3x+2与函数y=的交点坐标,就没有多少合作学习的价值,而讨论函数y=kx+b与函数y=的图像交点个数,此时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敢于质疑、提问、反思、推广,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

(三)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具有不确定性、探究性、层次性、发展性、新颖性特点,教师可以把条件、结论完整的问题改造成给出条件,探索结论;还可以改造成运用多个条件,得出多个结论的开放性问题。例如:求过点(1,3)和点(3,1)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这样的问题没有合作学习的价值,而如果这样改一下:写出三个过点(1,3)和点(3,1)的函数的解析式。这就形成了一个结论开放题,结果不仅可以是一次函数,还可以是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此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使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对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以及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具有独特作用。

(四)现实性问题

生活化的数学是新课标倡导的数学理念之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合作不仅能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为学生的合作开辟了空间。结合了现实背景的数学内容,容易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

三、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在课堂教学中并非任何环节都适合合作学习。教学时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够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那么,什么时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是恰当的时机呢?

(一)在个体探索有困难时

当教学内容出现难点,通常多数学生个体探索有困难,内心产生困惑感和强烈的学习需要,此时正是开展合作学习的有利时机。

(二)学生意见不一致时

不同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容易出现意见不一致。例如测量河对岸两点的距离,有的学生认为利用全等三角形测量好,有的认为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量好,还有的认为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测量好,此时老师可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展开辩论找到最佳答案,并通过合作学习达成共识,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一题多解时或答案不唯一时

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当问题出现一题多解时或答案不唯一时需要学生群策群力解决问题。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与小组成员交流看法,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听取别人的见解。这样充分利用个体能力的互补来突破难点问题。

合作学习不能解决我们教学中的所有问题,我们要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促进学习方式转变,促进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学生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