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大学生诚信危机的探索

2012-04-29 00:44陈彩红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10期
关键词:诚信信用道德

陈彩红

摘要诚信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提高诚信教育效果, 完善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提高其道德素质,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各种现象,深入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各方面原因,并就当前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治理诚信缺失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诚信危机诚信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0008-02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言而有信,君子也”“人无信不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诚信具有极其重要的分量。“仁义礼智信”是人们倡导并力求遵循的行为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首次把“明礼诚信”作为国人基本的道德规范,充分显示了诚信建设在建构新时期道德体系和维护社会秩序之中的重要地位。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素质的体现者,这一群体的道德水平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成败。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完善其道德人格,提高其道德素质,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任务。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的伴生物。目前我国仍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生道德体系还没有能够马上建立起来,社会的变迁发展与道德规约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反差,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道德历史真空”,造成人们的社会行为失范,从而产生了诚信危机。所以,诚信危机问题是社会转型期社会道德问题积淀到一定程度必然爆发的结果。当代中国,在诚信制度方面,还存在许多漏洞或者不足之处,社会主义民主的公正、公平、公开的精神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和体现;在政治诚信实践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失信于民又纠误不力的地方,比如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泛滥,虚假风、浮夸风屡禁不止等,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和道德约束,腐败现象的滋生,直接影响了政府的公共形象和公信力。大学生是属于一个知识密集的一个群体,对政治尤其敏感,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缺失

从理论上讲,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强调学生德、智、体全面

发展,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道德教育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抽象化、空洞化、形式化的弊端。首先,德育的指导思想存在偏差。目前教育上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者只管“教”,不管“育”,或把德育当作知识“传输”,忽视情感教育。长期以来,实践中各级学校的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优劣的倾向,使德育的内容过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将道德作为纯观念性的东西灌输给学生,脱离了大学生的道德基础和生活实际,使道德建设仅停留在政策或原则层面,可操作性的内容少,说教成分多,使大学生无法找到道德理想和现实的结合点,导致学生无法认同、接受道德原则,更不可能产生道德情感和引起思想上的共鸣,最终导致道德教育的目标无法实现。

(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通常成长在较为优裕的生活环境中,普遍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意识淡薄,意志薄弱,心理脆弱,存在着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虽然,大学生思维敏捷、思想活跃,善于接纳新事物,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但是大学生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能力,容易受道德价值多元化的影响。因而,他们容易将观察了解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放弃了诚信原则,产生大量的失信行为,而大学生还没有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砺来体验道德素养对一个人的生存所具有的重大作用,对道德失范所带来的后果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同时,由于大学生的社会阅历不深,道德评判能力不强,对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的不良现象,如不正之风、分配不公、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生活水平文明程度等暂存的差距感到困惑,不能辩证地看待一些社会现象,把握不住社会的主流,导致了大学生诚信危机的产生。

二、解决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对策

(一)加强诚信制度建设,严格管理,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诚信机制

制定和完善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规则体系,建立信用档案和失信惩罚机制,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惩治,并对诚实守信者予以奖励,这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同样,在高校,也要建立学生个人信用评估机制,定期、全面考察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详细、及时地记录、反馈、监察、纠偏和指导。通过规范、规章制度的强制性和导向性,促使学生良好的诚信观念和学术道德的形成,让大学生的诚信言行获得制度上的认可和保障,促进学生诚信习惯养成,有助于在校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并且带动整个社会信用理念的提升与诚信氛围的营造,形成诚信良性循环机制。

(二)加强校风师德建设,创设、培育诚实守信的德育环境

高校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校风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以求真务实为核心的学习道德和学术道德建设,狠抓校风建设,把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和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杜绝各种不诚信的现象。校风建设应该充分发挥教师在诚信教育中的表率作用。广大干部、教师在诚信教育中,要以身作则,严谨治学,实事求是,保持良好的师德,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观念,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学识学风等方面以身作则,努力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原则改造主观世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言必信,行必果,自觉接受学生的监督,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和渊博的学识取信于学生,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行正为范,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塑造学生。

(三)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实践,树立真实可信的诚信榜样

诚信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平平常常的身边小事。在学校的学生工作中,以学生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实践诚信,牢固树立起“有信用者荣,无信用者耻”“有信用走遍天下,无信用寸步难行”的社会道德观。在实际工作中,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高目标、低起点,从基本行为抓起,让他们在日常的同学交往、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做到言行一致,如:组织学生在街头商场对社会人士进行诚信观的调查;建设校园网站,要求学生以实名身份进入论坛参与相关问题的讨论;开展以“诚信在我身边”为主题的征文或演讲比赛,引导学生把目光放到周围和自己身上;定期召开关于诚信的主题班会、讨论会,让学生自己解析诚信,关注诚信;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回报意识,对于诚信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表彰,树立宣传典型等等,这些都会对学生诚信观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连凤宝.论大学生诚信的重塑[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9).

[2]郝晓娟.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5,(5).

[3]钟建宁.新形势下大学生诚信教育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4,(8).

[4]高远.试论大学生诚信教育难题的破解[J].黑河学刊,2006,(3).

猜你喜欢
诚信信用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信用中国网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