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海
〔关键词〕 生物教学;教学艺术;导
课;讲课;实验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0—0036—01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掌握了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就能把丰富的知识在课堂这个艺术舞台上传授给学生,尽管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但他们总有共性的东西,掌握了共性,也就掌握了规律。在规律指导下进行教学,教学效果会更好。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导课艺术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课就好比小提琴上弦,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1.针对性。导课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基础、爱好、兴趣来选择不同的导课方式。学生的心理状态、知识基础、兴趣的差异是教师导课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而学生的爱好、兴趣也不尽相同,教师导课时必须尽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否则,会导致一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
2.启发性。导课要对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活动起到指导和启发的作用。
3.新颖性。导课的新颖性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新颖、有趣的导课还能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提高教师的个人威信。
4.趣味性。例如,我在导入“无土栽培”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听过不需要在土里生长的植物吗?你见过工厂化、自动化生产的花卉、蔬菜和粮食吗?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都非常感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简洁性。导课还要简明扼要,用简洁的语言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快速进入讲课的主题,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导入的作用,做到“导而不繁、含而不露”,将导课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二、课堂讲课的艺术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师主导能力。现代生物课堂教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应以学生活动为主,老师则要充分发挥其主导性,尽可能地变换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教学活动。
2.把握课堂教学高潮。课堂教学的高潮需要一些具体的办法去把握。比如,在实验课上,实验伊始,教师可巧设导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其内心的求知欲望,营造积极探索的学习氛围。
3.在教学评价中把握课堂教学。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要看教学的目标是否达到,教学的效果如何,因此,课堂教学的高潮从教学评价上去把握更准确一些。
三、实验教学艺术
1.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实验课既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以蚯蚓为例,学习动物知识前,教师让学生每人挖掘几条蚯蚓,上课时学生观察蚯蚓的形状和运动方式,继而进入课题。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的新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开拓创新。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空气流动会影响蒸腾作用吗”的实验中,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组领取两棵新鲜芹菜,分别插在准备好的玻璃瓶中,瓶中放同样多的水,将瓶口封严。将两棵芹菜都放在阳光下,给其中一棵用电风扇吹风。过一段时间,观察两个瓶中的水面高度并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由于我采取了比较开放的形式,同学们的实验、学习热情很高,经过一番探究后得出的结论是空气流动会影响蒸腾作用,实验在忙碌而愉快中成功结束了。
3.鼓励学生动手制作实验器材。七年级学生在学习生物时由于没有太多的经验而困难重重,所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如在讲授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后,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植物细胞模型。这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适度点拨,掌握技巧。学生在做实验时教师要作适时适度的点拨,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技巧。在探究“叶片正面和背面的气孔一样多吗”的实验中,我同样将学生进行了分组,让每一组都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约70℃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叶片表面会不会产生气泡。如果有气泡,再比较叶片正面和背面气泡的数目,并尝试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有的组在观察所产生的气泡时没有将叶片完全浸入水中,而有的组浸入水中的叶片并不垂直,导致所观察到的现象并不明显,对此,我及时进行了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们在操作中掌握其中的技巧。
编辑: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