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占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但我国农业劳动力每年人均生产的农产品只能供养 3至 4 人,而发达国家却能够供养上百人。这说明我国距离“农业强国”还很远。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必须要立足于国情,以产业理论为指导,以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依靠信息体系的支撑,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推动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农产品营销方式的变革。本文针对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希望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找寻一条适合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发展的道路。
一、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的内涵
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是指在农业生产、运输、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通过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更加有效、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种农业资源。
1994 年,农业部提出了“金农工程”, 由此正式拉开了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的序幕。国家 863 计划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有关项目已经形成了一批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平台技术和产品技术。1996 年我国召开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工作会议,对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工作进行部署。“十五”期间,初步建立和完善了国家级农业基础数据库, 农业监测、预测与预警等宏观调控与决策服务应用系统等, 对农业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011 年提出的“十二五规划”再次重申了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的重要性。经过三十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已初步完成了基本框架的构建,开始进入健全完善和提高阶段。
二、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的现状
1.起步晚,发展快。我国的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发展起步比较晚,始于上世纪80年代,比发达国家晚了近三十年。由于起点低、发展晚,我国的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采取“追赶型”的发展模式,与发达国家前三十年的发展相比,我国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2.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的成果。目前,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农业生产经营信息网络的开发,并初步建立了农用信息数据库,自主研发的农业应用软件得到了推广。初步构建了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平台。初步建立了全面的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发布系统,覆盖农业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农业生产经营信息的处理渐趋制度化和标准化。
3.技术研发成效显著。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在农业生产经营信息技术领域逐渐培养和形成了一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开发并积累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
三、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对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尽管自2004年起,连续七个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予以高度关注,2009年国务院印发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与振兴纲要》,把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信息化服务“三农”水平作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但从各地工作实际来看,有的地方尚未真正认识到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尚未认识到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对农业生产、经营、科学管理与调度乃至对农村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性。
2.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建设发展滞后。信息化不仅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推进生产关系的变革,是体制机制的再创新。因此,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政府主导,实行统筹规划、统一设计。目前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建设缺乏部门间的统筹协调,缺乏宏观发展规划,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
3.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总体来看,我国中央和省级的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建设已有一定基础,但县、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仍很薄弱。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省、地、县三级农业部门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总投资约10亿元,仅相当于新建10多公里高速公路的投资规模,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求。
4.信息资源开发共享机制亟待建立。由于涉农信息分散在多个不同部门,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标准尚未建立,导致信息难以互通共享,为农民提供的信息服务经常出现信息重叠、信息差异和信息滞后等现象。建立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高效开发利用的管理、服务机制和体制显得非常紧迫。
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1.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党中央已愈加重视起农村建设的问题,这就需要其他行业为落后的农业做出贡献,加大对农村信息基础建设的投资,虽然我国整体上信息化建设仍不完善,但城市的普及程度远大于农村,要协调发展,避免恶性循环或差距拉得更大以致失衡,应该大力度的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加强领导,制订规划。信息化工作综合性、技术性、政策性、超前性都很强,政府的组织、引导、协调、推动十分重要。从总体上来说,当前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问题还未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信息化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水平还比较低,应用面还不够广。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完善信息机构,健全信息队伍。
3.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共享机制。加强整合各级部门的涉农网站、网络系统、信息库和科技服务体系。同时,有关部门的纵向网络建设要讲求实效,多点考虑为农村和农民提供综合性的农业信息服务,减少对当地的过多干预和硬性摊派。
4.建立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绩效评估体系。综合效益计算方法:
公式表示为:
式中:k为某一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示范区完成后的总分值。
Wi为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即各分项指标对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目标的影响程度,各分项指标的选取以主要或关键的指标为主。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即
P为各分项指标的实际分值,分值在0~100之间取值。评分信息采用记分制,即分为优秀:90~100;良好76~89;合格:60~75分;不合格:60分以下。通过上述计算,可以计算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总分的高低,以此来评价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活动效果的优劣。
5.合理构建信息网络体系。要完善一个网络体系——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信息服务网络体系,所以用卫星双向接收很重要,还有三网一讯,电话网、因特网、有线电视网和无线通讯。内容有农情、农政与信贷,还有科技与推广、农资市场、农贸市场,科技知识与培训,农村社区信息,接收与应用有机顶盒的电视、电话、网络电话、手机短信、网络计算机人员沟通等等。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