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应尊重学生的主体认知和感受

2012-04-29 12:50利祺
广西教育·D版 2012年11期
关键词:绘画美术作业

利祺

有一次,笔者看到一位老师在学生交来的一份绘画作业上随手打了个“B”便弃置一旁,就留心“研究”了一下这份作业:画面正中,是个小孩子在吃面。整幅画用线随意大胆,涂色不均,整体给人一种粗糙感。尤为稀奇的是,整幅画涂满了鲜艳的红、黄二色,连小朋友的脸也涂成了红色。我分析,这位老师之所以这么随意地给这幅画打了个“B”的评价,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画面不够精致,线条零乱模糊,着色违反自然规律(脸、手都涂成了红色)。但我认为,这幅画真的很有意思。首先,小作者给作品起的题目是“第一次吃辣面”,画面中显眼的红色应该就是小作者在吃辣面时感受到的浓浓辣意,这种色调应是他彼时内心最真实的写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感受。其次,老师对学生的作业没有认真分析,随意评出一个“B”,无异于否定了孩子的“创作”,把它当成了一个不痛不痒的完成作业的符号,而这是不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的绘画兴趣的。

那么,如何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进行恰当的评价呢?笔者以为,在评价之前,教师必须对小学美术教育的使命有个清醒的认识。

一、正确认识小学美术教育的使命

1.美术课作为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美术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美术素质。

2.对于小学生而言,美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并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发掘学生的内心体验,培育其艺术审美愉悦。小学美术的教学目标对技能技巧的要求其实不是很高,教师在教学及教学评价中过早过度地关注学生的绘画技巧,容易导致学生对美术教育产生反感或丧失信心,这与小学美术教育的要求是不相符的。绝大多数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喜欢把画画当做一种游戏,他们的绘画作品往往带着浓厚的“个性情感”,体现着他们的个性感受和个性想法。他们看重绘画的过程,他们在过程中尽情地挥洒情感,用线条和色彩渲泻“自己”的观察与想象,却较少考虑他人对作品的评价。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二年级的学生虽然稚嫩,但他们的美术作品常常让人觉得“达到了一定的审美境界”;而到了五、六年级,学生作品中的绘画、审美功能反而急剧降低。我分析,其中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一是我们的美术教育在小学三、四年级出现了“断层”。这个年段的学生,他们的知识面不断扩大,想象力不断增强,从幼时对学习过程感兴趣逐步过渡到对学习结果感兴趣,而思维过程中的情感多于理性,绘画的技能技巧跟不上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导致了“断层”的出现。二是教师的作业评价一惯以来重技能技巧、轻兴趣情感,评价标准单一,无形中极易抹杀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及想象(创造性),致使学生的主体性难以确立。低年级学生的画画体验是重过程而不重结果,教师却习惯强调技能技巧,“审查”学生画得像不像、构图是不是完整、色彩是不是和谐等,这就扭曲了学生的绘画历程和绘画体验,将学生绘画引向了歧路。

3.小学美术作业的评价应全面衡量学生的认知、操作、情感三个方面,而针对当前的弊端,尤其需要强调作业评价的“情感”色彩。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在谈到学校教育时说:“学校的目的应该包括各方面的情感成果,如果学校不对情感作评价,忽视评价情感目标,最终将导致忽视教育的情感方面,而过于强调了认知方面。”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这不仅应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应体现在对学生作业、作品的个性评价上。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以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环境为参照,了解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可以有效激励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

二、评价学生美术作业的要诀

教学评价对教学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在评改学生作业时,我努力做到:注重情感性,淡化技巧性,专挑闪光点,关注细微处,多从学生自身的发展来纵向评价学生的进步,而不是拿潜力生与优秀的学生作横向比较。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时,我们应坚决抵制“像不像”“合理不合理”两个错误的作业评判标准。家长、教师在评价儿童画时,常常用“画得真像”“简直和真的一样”之类的话来表示赞扬,画得“像”的就说好,“不太像”的就说不太好,“不像”的就说成是根本不好,这是违背美术教育规律的,它尤其不能全面、深入地诠释作品的内涵,如米罗、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显然就不能用“像不像”来评价。“合理不合理”是指儿童画中的事物是否符合客观现实和客观规律。儿童由于自身知识、经验的不足,所描绘的事物往往与客观现实不符,如把人的头画得很大、手画得很小,房间里的摆设一览无遗,甚至让人与老虎、狮子在一起玩耍、嬉戏……如果老师硬要找出儿童画中“不合理”的地方,几乎随处可见。但老师用成人的知识、经验来定位美术作业的优劣,甚至让学生的作业完全符合自己的意愿,这是一种严重的误导。正确的评价,应该是基于学情、基于我们的教学目标的。在日常教学中,我是这样来评价学生作业的:

1.课堂作业评价注重情感上的鼓励。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同学,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我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时,以情感上的鼓励为主,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淡化其作业等级观念。在平时的课堂中,我每节课抽出5分钟时间,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多表扬,多鼓励,让学生带着成功和愉悦的情感积极参与课堂美术活动。我认为,学生在作业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及创造性,有赖于教师的正面评价给予确认和鼓励。

2.以展览的方式进行欣赏性评价。在我校,我们开设有班级、学校两个美术作品展,用来展示全校学生的“美术成果”。我们美术组的每一名教师,都让学生把平时的美术作业,包括书法、绘画、手工制作,通过“展台陈设—全校参观—奖励总评”的形式,展示给全班、全校学生。我在每个学期初布置本班学生为展示作准备。学生为了展出自己的“优秀作品”,每次都会认真对待,作业质量很高。对于学生平时的作业,我不管“结果”如何,总是反复选择,全部张贴在教室里。平时办班级黑板报时,我不会选拔哪一名好学生出来画画,而是让学生轮流去画,每个学生都给机会。展览式评价没有等级,却在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美术作业的质量。

3.在作业等级评价中加入人本化的评语。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作业纸上仅打个等级符号并不能发挥作业评价的正面引导作用,学生拿到作业后,对教师的评价往往只是看上一眼就了事:A——兴奋、喜悦;B——合拢作业,不声不响;C——灰心丧气。为改变这种状况,我采取了“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效果很好。我的评语力求“点”出学生作品的特点,如:“你添加了×××,想象力很丰富”“你的作业整体很美”“你的红色用得好,反映了热烈的气氛”“这次作业的整体造型比上次好”……

4.实施目标分层评价,引导小学生逐渐学会自我评价。小学美术由绘画、工艺、欣赏三部分内容,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教学目标。所谓“目标分层评价”就是把每部分的总目标,先细化成具体的“子目标”,再根据细化了的子目标进行评价。如“绘画”这部分内容,我拟定了以下几项子目标:(1)原色、间色;(2)调色;(3)平涂着色;(4)线描;(5)个性创新;(6)体现生活情趣。针对这样细化了的子目标进行评价,角度小,内容实,选择余地广,老师容易操作,学生容易接受,对每一件作品的优劣大家都能一目了然、容易达成共识,这也使评价的导向功能更容易得到落实。

5.开发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多种形式。让学生自我评价时,往往能发掘出许多稚嫩、天真而又具创造性的佳作。因此,我尽量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机会,如学生自我介绍法(拿自己的作品上台给全班同学介绍)、小组讨论法(组成四人小组讨论评价)、相互评价法(自己找同学来评价自己的作品)等。

总之,教学评价不唯知识目标,将着眼点落实在学生美术素质的发展上;基于学情,尊重学生的主体认知和感受,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教学,进行人本化的教学评价,我们的路还很漫长,有待于我们端正态度,不懈努力,积极探索。

(责编 白聪敏)

猜你喜欢
绘画美术作业
快来写作业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作业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