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2012-04-29 12:50:30李星云
广西教育·D版 2012年11期
关键词:算术代数数学知识

李星云

小学和初中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紧密相连:小学教育是初中教育的基础,初中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发展与延续。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就数学教育而言,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在学习内容、方法、要求等方面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致使许多小学生刚刚升入初中后较难适应这种差别带来的变化,在数学学习方面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实,中小学教学衔接不良的问题已经困扰我国教育界多年,很多人在尝试改变,希望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为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了义务教育课程的整体性,并在统筹考虑九年课程内容和学生发展的生理、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将9年的中小学数学学习时间划分成了3个连续的学段(1—3年级,4—6年级,7—9年级),要求在教材的编写方面体现数学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学生学习的整体性。由此看来,对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加强实践研究,强化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连贯性和延续性,改变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不良的现状,实现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方法等各方面学习中的无缝衔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确实是摆在中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

一、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不良的原因分析

(一)教材编写原因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公布后,因为教材编写是“小学编小学的,初中编初中的”,导致了教材内容的重复,甚至脱节。分数、负数、列方程解应用题、角和线段等知识点,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有着不同的教学要求,因教材编写者未能注意到这些知识点之间的有效衔接,致使小学知识在初中教材中出现了简单性重复,很多初中生在学习相应知识时误以为自己在小学里已经学过,所以不再认真听讲,因而影响了初中学段的学业质量。

(二)教法和学法原因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小学数学知识相对简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往往注重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注重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去体验、理解知识,在体会知识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中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小学数学教学进度比较慢,老师可以详尽讲解。学生只要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基本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进入初中以后,数学的知识容量加大、教学进度加快,而且内容比较抽象,难度有所提高,题目类型更加灵活,教师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无疑大大弱于小学阶段。许多学生面对这些变化难以适应,学习出现一定的障碍,成绩开始下滑。

(三)教育管理方式原因

小学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全面而细致,家校之间联系较多,家长也盯得比较紧,对学生的作业辅导比较到位。初中阶段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老师和家长都不再紧盯学生,中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显得日益重要。所以,一些自觉性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初中的数学学习。

二、中小学数学的联系和区别

习惯上,人们把小学数学叫做算术,初中数学叫做代数。从算术到代数,这是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最主要的变化之一。[1]

算术是数学中最古老、最基础的部分。自数学这一概念出现后,算术就成为了数学的一个分支。在我国古代,算术是指操作“算”(一种竹制的计算器具)的技术,泛指当时一切与计算有关的数学知识,主要是自然数的性质及运算方面的内容。现代小学数学的许多内容与古代算术基本相同,但也存在着差别,现代小学数学中还有十进小数和它们的四则运算,同时孕育有集合和函数等数学基础概念及相关的近代数学思想。

代数是由算术演变而来的,是一种以解方程的原理为中心的、有系统的、更普遍的解决各种数量关系的方法,是对古代算术里积累的、大量的、关于各种数量问题的解法进行总结、提炼的结果。西方人将公元3世纪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看做是代数学的鼻祖,而真正创立代数的人是古阿拉伯帝国时期的伟大数学家花刺子密。在中国,和代数相关的数学内容和方法出现得更早,早在《九章算术》中就已有方程问题。“代数”作为一门数学分支在我国正式使用始于1859年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和英国人韦列亚力共同翻译、出版的英国人棣么甘所著的《代数学》。在如今初中代数中的基本方法有: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换元法、判别式法、待定系数法、构造法、反证法、面积法、几何变换法。

由以上对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到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密切联系,这也决定了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之间的如下关系:小学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初中数学是小学数学的发展与延续。而二者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在于二者心理运算过程的不同:小学数学用的是算术方法,初中数学用的是代数方法。算术方法锻炼和形成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品质、深刻性品质、灵活性品质、批评性品质、独创性品质;代数方法的思维方式更为高级,它的应用面更为广泛。让学生在两种心理运算过程间自如转换,是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策略

“衔接”一词是指事物的首尾连接;有效衔接是指遵循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把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事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研究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必须对二者有系统、全面、整体的认知。中小学数学教学应特别重视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的衔接;要以教学内容的衔接为中心,以教学思想的衔接为基本前提,通过教学方法的衔接,达成数学思想方法上的衔接这一核心目标。

(一)教学思想的衔接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重要性,以较强的责任意识,齐心协力地投入到有效教学衔接的实践中来。但实践能否收到实效,最基本的前提,是中小学教师能否在教学思想上实现有效衔接。

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广泛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数学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之一。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在给予受教育者一定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数学素养。在数学教学中,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的关系,是确立正确教学思想的基础。其中,数学知识是数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训练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载体,在数学教学中处于基础地位。

数学的高度抽象性、概括性特点,可以使学生在简约状态下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分析、想象、联想等思维活动。让学生不断发展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所在。数学方法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缺的内容。而数学思维素质的养成,也只有在应用数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因此,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思维是核心,数学知识是基础,数学方法是工具,应以在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根本诉求。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摆脱自己所任教年级教学内容的束缚,真正从整体上把握好九年一贯的数学课程内容和知识体系,明确每个知识点在每一个学段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对中小学数学中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统一和整合。

(二)教学内容的衔接

小学和中学阶段的数学,在各自的教学内容上,既是独立存在的,又是相辅相成的。研究教学内容的衔接是研究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必然切入点。教师对中小学数学教材进行必要的梳理,熟悉相关内容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各自要求和相互联系,是改变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不良的必需功课。中小学数学在教学内容方面主要有下面几个衔接点:

1.从“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转变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数的范围已从“算术数”扩展到了“有理数”。“负数”这一概念的出现,要求学生打破原有认知结构中“0是最小的数”“被减数必须大于减数”的观念,形成有理数中“没有最小的数”“被减数不一定大于减数”的观念。随着数的概念的外延和内涵都发生了变化,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有些不适应,需要一个过程。[2]

2.从“数”到“式”的拓展

从“数”到“式”,从具体的数到用抽象的字母表示数,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是数学思想上的一次飞跃,是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要注意发掘中小学教材的内在联系,做好由数到式的过渡。

3.从“算术法”到“代数法”的提升

小学阶段解应用题主要是采用由已知量推出未知量的算术法,这种方法将未知量放在了不同于已知量的特殊位置。而中学解应用题则将未知量放在和已知量同等的位置,依据各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未知量。所以,初中数学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算术法和代数法的异同点,在把实际的数量关系改写成代数式方面对学生加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将较复杂的问题化难为易的意识,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和技能。教师应教会学生通过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找出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形成“观察—分析—归纳”的良好习惯,[3]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两种解法作比较,感受代数方法的优越,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清晰地了解代数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的衔接

小学数学教学一般讲得细、练得多,主要采用引导式教学,学生习惯于生活化、体验式、活动化的方法。所以初入初中,学生通常不太适应教师单纯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这一方面需要小学高年级教师注意在教学中通过课前指导预习及课堂上精讲等方式,有意识地培养、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初中一年级数学教师,适当放慢教学节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及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中小学教学方法的有效过渡。

(四)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

数学的丰富内涵主要通过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思想方法共同体现。其中,数学思想方法是将所学数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能力的桥梁,是数学的精髓所在,贯穿于整个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当中,以内隐的方式溶于数学知识体系中。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考虑到小学数学内容的特点要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相适应,因而只是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与中学阶段明确要求学生形成函数思想、样本估计总体思想等完全不同。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的培养,通过数学建模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中慢慢经历、体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获得一种模型意识,从而为初中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另外,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时应努力做到有机、有度、有序。“有机”,即结合教学内容,梳理出其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并为渗透这样的思想方法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时机,适时渗透;“有度”,即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把握好渗透的度,不任意拔高;“有序”,即整体把握数学知识体系,螺旋上升,逐步渗透,不能将数学思想方法在各知识点的渗透中孤立起来。[4]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是值得每一位教师不断深思和探索的课题。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在统一数学教学思想的基础上,在平时的教学中做个有心人,以“无缝衔接”为理想追求,使中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数学思想方法等更多方面真正实现有效衔接,并努力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由小学向初中顺利、平稳过渡,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宗跃,谢世凤.从关注“变化”开始——我眼中的“中小学数学衔接”[J].四川教育,2010,(1).

[2]黄豪杰,戴振祥.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3).

[3]陈丽娟.关于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J].考试周刊,2011,(70).

[4]刘金华.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12,(9).

(责编 白聪敏)

猜你喜欢
算术代数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两个有趣的无穷长代数不等式链
Hopf代数的二重Ore扩张
什么是代数几何
科学(2020年1期)2020-08-24 08:08:06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算算术
学算术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28
小狗算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