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

2012-04-29 12:39丁桂苏
科教导刊 2012年11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广西民族

丁桂苏

居住有12个民族的广西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浓郁民族风情、独特民族文化,在民族语言、民间音乐舞蹈、传统文化节日活动等方面孕育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这一优势,将其很好的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就能有效地促进在多元民族文化背景下儿童的发展。

1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价值

1.1 满足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内在需求

民族文化是世界多元文化的内涵之一,但是,很多少数民族逐渐汉化。通过社会观察及访谈发现,家长很少会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教育,但参加过南宁国际民歌节或看过电影《刘三姐》的幼儿都非常喜欢广西的山歌,说明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喜爱和好奇。人本主义课程以自我实现为课程目标,提出了课程内容的适切性原则。对于少数民族幼儿来说,他们的自我实现就是学习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在未来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同时体现主流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课程内容才是适合少数民族幼儿学习的。

1.2 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纲要》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幼儿园因地制宜,结合民族节庆日和民族艺术节活动,开展一系列本地特有的民族节日的具体活动。例如,毛南族一年一度盛大的传统节日分龙节,家家户户蒸起五色糯饭和粉蒸肉,折回柳枝或竹枝插在中堂,密密麻麻地粘上五色糯饭,名为“丰收树”,意寓农家当年五谷丰登。在此期间,可以让幼儿参加完当地的节日后在幼儿园内摆起“长街宴”,感知毛南族人在过节时会与大家分享美食,体验分享的快乐,实际感受祖国民族文化的丰富与优秀。

1.3 有利于创设特色幼儿园

长期以来,在国家大一统的教育模式下,幼儿园缺乏自主办园权,幼儿园特色被磨灭了,出现千园一面的局面。一个幼儿园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就要看其是否具有鲜明的办园特色,因为只有有特色才有办园质量、办园效益,才会有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②众所周知,幼儿园的中心工作是课程与教学,因而幼儿园的课程与教学工作是创建幼儿园特色的关键。融入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幼儿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是突出幼儿园办园特色的重要举措。

2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传统文化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相连是幼儿园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幼儿园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选择与利用相当有限。

首先是全国大多数幼儿园缺乏地方特色,整齐划一的教育内容与儿童的现实生活脱节。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等文化内容和形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儿童无法感受和体会这部分内容;无法将幼儿园与家庭、社会之间的生活状态看成相互融合的整体,不利于加深幼儿,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和情感,也不利于促进幼儿对其他民族文化的接纳与认同。如在幼儿园的教材中只是笼统地介绍我国有56个民族,而每个民族的民俗风情、服饰、礼节等并没能做详细地介绍。因此,将教育内容与儿童实际生活接轨势在必行,对少数民族教育资源的开发可以为这种连接提供天然的途径。

其次是教师的教育理念局限于将课程组织形式看成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忽略了课程组织形式自身的大量的本体价值。如在儿童游戏活动指导中强调每一种游戏都必须要有意识地让儿童学到什么,而不是让儿童在自身的体验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中成长;强调让教学活动充分成为教育的手段,片面追求将教育内容镶嵌在活动中,而不管活动自身内在的规律,从而降低了儿童活动的质量。③少数民族文化由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来自生活,所以备受儿童喜爱,具有易于为儿童所接受的特点,因此,在发挥课程组织形式的本体价值上具有突出的优势。

再次是价值取向的偏颇。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对本民族传统民间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价值认识不足,不够重视开发利用民间文化。教师组织课程活动习惯依赖于教材,不少教师对于本民族的文化并不了解甚至不认同,认为为了改变本地贫穷落后的现状,根本没有必要将本土文化引入日常幼儿教育活动中。在这些教师的观念中,似乎只有舍弃传统的本土文化才能实现现代化。同样的价值取向也存在于家长的观念中。家长普遍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走出大山,融入主流社会,因而对幼儿园是否组织本土民族民间文化内容漠不关心。

3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

3.1 将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内容

现代学前课程论认为,幼儿园课程的实质就在于提供适宜幼儿的又能促进幼儿发展的知识、经验和活动。为实现广西少数民族幼儿的体质德美和谐发展,幼儿园课程首先应体现民族文化的内涵,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必须与幼儿的认识和经验相符合,方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关键经验,使其在原有知识和经验水平上获得发展和成长。基于此,广西幼儿园课程应适当融入一定的少数民族文化内容,反映一些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节日习俗、民族风情、童谣、故事等等。

面对如此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资源,我们可以从幼儿园课程的五大领域即语言、社会、艺术、健康、科学来分类整理。语言领域可包含故事、童话、儿歌、谚语、寓言、传说等内容,社会领域可包含节日、仪式、礼节习俗、禁忌等内容,艺术领域可包含音乐、舞蹈、服饰、工艺等内容,健康领域可包含饮食、体育等内容,科学领域可包含建筑、历史、人物等内容。④例如,桂林解西幼儿园将音乐与童谣相结合开展了《月亮巴巴》、《打铁歌》活动,田东县第一幼儿园开展了角色游戏《旅游团赶圩》、儿歌创编活动《我爱田东我们的家》,社会领域活动《丰收的季节》等等。幼儿园通过收集与整理大量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与民族资源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

3.2 将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寓于主题教学活动中

结合日常生活中儿童喜闻乐见的少数民族文化来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能帮助儿童形成有关学习和知识的积极体验。主题的确定及活动的安排是否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是实施新课程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根据“本土化”要求进行选择或改造。因为主题内容不应该是封闭的,固定的,而应是开发的、动态的,每个主题的系列活动都可以根据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和理解度加以扩充,调整或创造,计划主题范围中没有的内容,如果幼儿有要求、有兴趣就应该纳入生成主题,若不符合幼儿的需求,或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不感兴趣的,则应加以修改或删除。如幼儿园中班有一个主题是“我生活的地方”中的活动设计是希望引出冬天打雪仗、堆雪人的乐趣,由于广西冬天几乎不会下雪,显然这个活动就不具有代表性。所以教师把活动改成了“我生活的地方——桂林”其中包括介绍桂林的旅游景点、桂林方言童谣《月亮巴巴》、桂林小吃等几个活动。

3.3 努力整合幼儿园、社区和家庭的教育资源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每个地方的幼儿园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教师群体,它们所处的环境也各不相同,拥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环境,所拥有的幼儿也是各不相同。因此,充分挖掘本园、社区以及幼儿家庭的教育资源,形成包含民族文化的支持性环境。如桂林某幼儿园在秋天时,教师充分利用良好的校园绿化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资源,在桂花飘香的时节,随机生成了引导幼儿认识桂花、品尝桂花、了解桂花品种的教学活动;幼儿园还充分利用自身优越的地理条件,进行了秋游活动。小班幼儿参观了古南门、刘三姐景观园 、七星公园等,让幼儿在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景点里了解桂林,爱上桂林。教师融教育于生活之中,使教育目标在师幼的看似随意的游玩当中完美达成。幼儿园还可组织家长开展民族文化宣传活动、节日亲子活动、家园宣传手册等,让家长和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增进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

将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贯穿于幼儿园课程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我们相信,只要继续发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那么一套适合本园的、有特色的幼儿园课程就将逐步形成,它会使幼儿接受多元文化教育,更好的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注释

①侯莉敏,吴慧源,傅小芳.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选择、利用与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J].学前课程研究,2008(5):4-7.

②④郭玮.基于蒙古族文化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③李姗泽.学前教育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论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5(5).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广西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