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心
重读《早晨从中午开始》一书,是在路遥逝世二十周年祭日来临的时候。当我又打开深藏的记忆,才知有一道抹不去的印痕始终还镂刻在心底。
这是十二年前在滇西边城保山与《早晨从中午开始》面对面的时候……其时,我是因工作关系刚落脚在这里的。这样的一座边城从西汉开边设郡,历经了几千年的沧海桑田,至今依旧保存着岁月流变与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的厚重感。这是在无数残留的古建筑遗址依稀还未散尽的古意上,是从布局未变但两旁早已是现代建筑林立的宽窄街巷的复合意味里,是从当地百姓富有地方特色又保留中原意味的言谈举止中感觉出来的。
有天傍晚,我在居住的小院后门口的书店闲逛。不经意在书架上见到《早晨从中午开始》一书。首先吸引住我目光的是路遥的名字,其次便是书名。当时心里在想,路遥起这样一个看似不合时序的书名是什么寓意?取下书翻开一看,才知道这是路遥在生命弥留之际,躺在病床上为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写的创作随笔。因为路遥是我敬仰的作家的缘故,所以,一看到这本书的第一反应是立即买下想一睹为快,看看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了什么,尤其是想知道“早晨为何是从中午开始”的意思。
从书店回到居住的小院,当晚即迫不及待地挑灯夜读。打开书页,对书名的疑惑首先在第一小节末尾的一段文字中得到了解释。路遥是这样告诉为什么起这个书名原因的:“在《平凡的世界》全部写作过程中,我的早晨都是这样从中午开始的。对于我,对于这部书,这似乎也是一个象征。当生命进入正午的时候,工作却要求我像早晨的太阳一般充满青春的朝气投身于其间。”
我的视线反复扫描这段文字,咀嚼体会其中的意味,仿佛是触摸到了路遥那颗充满激情、英姿勃发的心跳。一个人要打破时间与年轮的局限,始终保持一种朝气蓬勃的状态是很困难的,这得有精神、意志和信念的支撑。路遥毫无疑问是做到了。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是那么强烈地被路遥跳动在字里行间的一颗赤诚之心感动和震撼着……我的视线无数次被泪水模糊,在模糊的视线里,当我把眼前小园香径的闲情逸趣写作状态与路遥那肩负时代命运的写作状态比对在一起的时候,即刻明白这二者之间存在的一种天壤之别来。在时空虚设的场景转换下,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小我的寄情托意与大我的精神铸造,为文而作与为生命而作的异同顿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以至于在夜半时分的一片虚寂中,我始终掩卷不能,心生万千慨叹。
可以说,在读《早晨从中午开始》之前,我一直自以为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无论是从付出的精力还是耗费的时间,都已经不是一般人可以相比的。因此,曾经一直为自己是作家而自豪。当我读过《早晨从中午开始》之后,才明白许多文学中人,虽然有着追求与责任,使命与担当,但都不可与用生命写作的路遥相提并论。
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我读出路遥追求文学之梦义无反顾的绝决之心。
《早晨从中午开始》当是路遥生命中最后一滴心血的凝聚,是他用来祭奠十年苦难岁月的祭文。在这本创作随笔中,路遥真实记录了写《平凡的世界》的生活、思想、感情的种种经历。讲述了如何十年磨一剑,用青春和生命才换来《平凡的世界》的艰难问世。我想,这其中酸甜苦辣的种种况味,外人或许只可读出一二,而十之八九当只有路遥自知。
从中篇小说《人生》到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再到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路遥完全是在自我的世界里—“我舞影零乱,我歌月徘徊”,我写自泣血。如此的“路遥式”写作,无疑是超越了文学与生命极限的重合与递进过程,是一道深刻着血沁的印痕,是一座生死轮回的心灵炼狱,是一个文学之梦叠加在生命轨迹上的双重复活祭奠。当我在书中读到他对鲜为人知的近乎苦难写作状态的描述与感受的文字后,有一种不忍多读的感觉。关于这种近乎苦难的写作状态,用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里的话形容就是“在创作《人生》时已经就是超常规地每天工作十八个小时,分不清白天和夜晚,以致浑身如同燃起大火,五官溃烂,经常深更半夜在住所外转圈行走,以致让人怀疑我要寻无常。”而在创作《平凡的世界》时,他更是全部身心扑进去,犹如杜鹃啼血的倾情,折磨身体损耗生命也在所不惜。路遥的创作时间主要是在夜晚进行,通宵达旦,伏案疾书,困了就用香烟和咖啡提神,要熬到天亮才肯休息。到中午醒来,吃点馒头米汤咸菜又开始写作。多数日子一天只吃一顿中午饭,有时晚上再吃点面条。繁重的写作和营养不良,时序颠倒彻底摧毁了他的身体,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致使创作多次难以为继。这期间他也曾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但想到使命未竟,又无法割舍……第一部写完,身体完全透支;第二部写完,大病一场,险些死去;第三部写完,双手成了“鸡爪子”,两鬓斑白,皱纹满脸。路遥完全是在过“苦行僧”的日子,生活的无规律与极简单到了让人不可思议的地步。
《早晨从中午开始》是路遥炽热孤独的心灵自白书。
面对荣誉和鲜花,有的人也许满足并止步,沉浸或享受,但路遥不是。他进行了另外的选择与超越。在《早晨从中午开始》里他这样写道:“作家的劳动绝不仅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如果为微小的收获而沾沾自喜,本身就是一种无价值的表现。最渺小的作家常关注着成绩和荣耀,最伟大的作家常沉浸于创造和劳动。”“尽管创造的过程无比艰辛,成功的结果又无比荣耀,尽管一切艰辛都是为了成功,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在创造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虽然我不拒绝鲜花和红地毯,但我更渴望重新投入一种沉重,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这是路遥写作与人生的肺腑之言,读来无不让人心生无限的敬意。
路遥时刻都在提醒自己“不能把人生之船长期停泊在某个温馨的港湾,应该重新扬起风帆,驶向生活的惊涛骇浪中,以领略其间的无限风光。”他说:“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还要超越胜利。”这洞穿名利的箴言,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于这样的“超越”,没有几个人可以做得到。
对于自己的创作状态,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如是说:“有时要对自己残酷一点,如果不能重新投入严峻的牛马般的劳动,无论作为作家还是一个人,你真正的生命也就将终结。”读这样的文字会让人心弦随之一颤。
路遥能忍一般人所不能忍之苦,做一般人所不可为之事,超越了一般人眼中无法超越的极限,用了世人无法想象和理解的方式行走在自己的文学之路上,“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对生存环境,甚至生命,路遥都可视而不见,他所见的只有如生命般的文学,以及文学带给他的忘我之境。
是的,读《早晨从中午开始》,正是于无声处谛听路遥生命将逝前的沉痛心语。这样的一种其情也哀、其言也善的悲怆,绝对是令后人为之动容并永怀悼亡纪念之情的。
文学是寂寞的事业,不可被浮华虚云包裹,不可被名利所困。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可以进入其中做苦行者,才可以或快乐或痛苦或现实或空灵地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和灵魂的栖息地,才可以超尘拔俗,特立独行,义无反顾而目标纯正。许多人是因耐不住寂寞或早或迟而退步抽身了,也有不少人是依然坚守住寂寞的。而能够穿越寂寞,度过生死此岸者到达涅槃彼岸者,路遥如是。
是的,在路遥二十周年祭日重读《早晨从中午开始》,我只能又一次情不自禁地接受一种覆盖和接引,似乎又被书页中文字间掩不住的灼痛卷裹了起来,竟觉得无数书页变作了一道文字的链条。这链条上,一节扣着坚韧不拔的意志,一节串着错综复杂的情感,一节响着命运的不屈抗争,一节在吟咏内心的彷徨孤独,一节燃烧着生命的火焰。
进而,我又翻来覆去读着的时候,这排列组合的字句,不知不觉就幻化作一只荆棘鸟。这一生总不停寻找坚硬之刺将身体钉在上面歌唱的荆棘鸟,这以一曲凄美绝唱而结束生命的荆棘鸟,将一道自然界罕见的奇光绝影幻化为路遥生命的化身与精神的象征。
荆棘鸟是自然界的一曲绝唱,而路遥是文学界,不,他不仅仅是文学界的一曲绝唱!他的这一曲生命的绝唱,穿越时空,成为文学的灯塔,精神的丰碑,永久地激励着所有不懈追求的奋斗者勇敢坚定地去实现自己人生的理想。
(责编:魏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