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锡进 肖启
当今世界正遭受着深重的生态危机,人类以超过地球再生能力百分之二十在使用着地球,人类的母亲——地球深陷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人口爆炸等“疾病”的困扰。而这一切又都根源于人类的“文明进步”。纵观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基础上获得的,特别是自工业文明以来,人类所取得的富足的物质文明更是建立在对大自然的大肆盘剥之上,而伴随着工业文明产生的消费主义思潮更是加深了人类与大自然的矛盾,助长了人类对大自然的征服改造力度,让本已不堪重负的地球雪上加霜。消费主义的泛滥,不仅激化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更是人类陷入精神危机的根源之一,消费主义衍生享乐主义,使人们沉迷于物质享乐而不能自拔。因此,要想摆脱人与自然的对立的发展模式,走出现时代人类的精神危机,必须变革思维方式,转变价值观念。
1 消费主义的产生根源及影响
1.1 消费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消费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条件下产生的。在资本主义初期,早期的资产阶级在新教伦理的支撑下,还能奉行勤俭节约,努力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发展,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高,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的机器化大生产,产出大量的物质产品,亟需人们的消费,于是原来那种奉行节约的消费观已经不能适应甚至束缚资本主义的发展,一种鼓励消费的思想就应运而生。这种消费主义的产生确实带动了生产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是这种消费主义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消费主义的盛行对大自然产生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消费文化的满足需要大量的物质生产作为基础,这样人类就必须加强对自然的压榨,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给已经不堪重负的地球增加了负担。耗费了大量的资源生产出来的消费品,其利用效率又是相当低,据统计,大量的消费品只有不到3%利用效率,然后大多数又以废弃物的形式丢弃回大自然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另外,消费主义所孕育的消费道德也对人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加重了人类的精神危机,“许多人把无度的消费、物质享乐和消遣当做人生的最大的意义和幸福,把消费水平当做衡量人的尊卑、贵贱、荣辱的尺度。”①
1.2 催生精神危机的消费观
由消费主义派生出的享乐主义或者称物质主义,不仅激化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更是引发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对于现代文明下的精神危机的产生,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指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精神已经被大机器生产、科技手段、经济利益、消费欲望、享乐主义所吞噬了。②人们因为精神萎靡转而去追求物质满足,而资本主义社会为满足其经济发展而想方设法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培育一种消费文化,从而又加重了这种精神危机。③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等通过对现代技术的批判来揭示现时代人类的精神危机产生的根源。由于人类失去了道德的“拐棍”,现代技术发展成为一种异己力量,使人类陷入了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泥淖,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道路上,忽视了对精神的追求,从而深陷精神危机之中。马克思也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含有自己的反面……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圣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物质的的黑暗的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具有理智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④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技术出现异化,它背离人的善良目的逐渐成为一种与人类相对立的异己力量,成为排挤人、奴役人的力量,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受到技术的操纵和奴役,体会不到传统劳动中带来的乐趣,人的身体虽然变得自由了,而精神却进一步被束缚了,这种困境加重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从而助长了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盛行,于是人们只有通过不断地追求物质享受来寻求快乐,但这种物质满足所带来的快乐又是非常短暂的,因此人们在得到短暂的物质享受之后便会变得更加空虚,为了弥补空虚,人们只能又去追求新的物质享受,从而陷入了一个不断追求又不断空虚的怪圈之中。工业文明时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破坏自然的工具,而物质力量的强大也反而渐渐成为控制人类精神世界的主导力量,这种力量导致了人类走向精神堕落。
2 重构合乎生态伦理的消费观
2.1 摈弃消费主义的反思
人类自原始渔猎文明到奴隶、封建社会的农耕文明,再到现在的工业文明,人类在逐步远离野蛮和蒙昧,人类的需求也在不断进步。以前的人类只是为了维持和再生产自己的生命就够了,但现在的人类却需要更多,他们不只是简单地满足于人类的个体的生命延续和种群的延续,人类不断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幸福的生活,这是值得我们必须肯定的。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们不仅需要满足基本生理需求,还需要爱与归属以及自我实现的满足,这是人类得以进步的动力。但是在当代,人们逐渐陷入了消费主义的误区,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失去了道德和精神的追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助长了这种思想的蔓延,通过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来达到保持经济活力的目的。俗话说,欲望就像海水,越喝越渴,而人越渴就越需要喝。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空前膨胀,但是人们却并没有因为物质欲望的满足而变得更幸福,反而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人类成为欲望的奴隶,被物质所奴役。因此,消费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2.2 绿色消费
消费主义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深化生态危机,并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要实现自救,走出生态危机,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除了运用科学技术的手段,还必须用一种新的、人与自然能和谐共处的伦理道德指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从消费维度出发,转变消费观念,建立新的消费文化成为人类的必然选择。生态伦理学所提倡的绿色消费正是在基于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之上提出来的。生态伦理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人类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主张改变那种认为人是唯一的价值主体的传统思维,强调自然的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其经济资源价值。“生态伦理学目的,既不是单纯地为人们重新设定规范,也不是在更大的范围放纵个人,而是力求将人的生存与道德要求相结合,在共同的责任面前通过对话、协商形成对整个人类都有约束力的道德规范。在生态伦理学的领域中,任何放纵自我、损人利己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任何放弃对整个人类共同体的责任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绿色消费旨在要求人们合理消费,遵循生态伦理学的道德规范,以实现人类共同体的整体利益为目的,回归一种具有东方智慧的“天人合一”、节制欲望的生活态度。绿色消费要求人们合理消费,它主张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消费方式。我们要建构一种新的消费伦理,通过新的伦理道德的指引,改变人们落后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改变物质化的人的存在,实现以生态和谐的为精神追求消费观念的转变,从而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真正提高生活质量。这种改变需要改变那种追求漂亮房子和豪华车子的贪得无厌,需要改变以物质财富多寡衡量生活质量高低的评价标准,改变奢侈的畸形消费方式。未来的生活方式应该是怎样的,罗马俱乐部的总裁佩西博士认为,未来生活方式应当是一种“低熵”的生活方式,即把能量流动降低到最低限度,人们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也将发生变化,会将能耗降低到最低限度,不再为占有物质财富而争斗。
3 价值建构的困境及未来展望
我们在对未来进行展望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这种转变过程中的艰难,否则我们会很容易陷入理想主义的幻想之中。在当今社会,提倡绿色消费也被一部分人所接受,但其所影响的范围非常有限,消费主义文化依然泛滥在我们这个世界当中。究其原因,一是发达国家不可能放弃其高能耗的富足生活,他们甚至不愿意承担对环境损害所应负的主要责任;发展中国家面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而当今的国际竞争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推动着发展中国家不惜以牺牲本国的环境为代价去获得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博弈中,依然选择了经济发展优先,依然“先污染、后治理”的黑色发展道路上前行。二是依靠刺激消费来带动经济发展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鼓励消费、拉动需求从而带动的经济发展的传统思维没有改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很多人依然选择传统的生活方式,追求物质享受,奢侈浪费,过度消费的现象大量存在。三是为人们所接受的新的消费文化依然没有深入人心,合理的绿色消费伦理观念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干预依然很弱,现时代的人所失去的道德“拐棍”没有被重新捡回来,人们的精神空白没有得到填补。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胜利一二百年以后,北方世界才在其全社会中第一次解决了温饱。这是巨大的福音,但也从此抽掉了以往多数人生活意义的基础。于是西方世界前所未有地发生了精神空虚、失去意义等病症,这是对全人类意义系统的挑战。在精神上社会未能提供出充实亿万众生的新的意义之时,物欲便接着生产的发达填补了精神的空白,于是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占了压倒优势。”⑤在当代,这个充实众生的新的意义依然没有成长起来,而人类依然生活在依靠物欲来替补精神空白的困境当中。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相信人类社会会越来越好,随着人们对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批判,新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会建立并发展壮大,新的合理的消费文化会建立起来,并逐步为人们所普遍接受。那时,我们就可以真正生活在既拥有物质富足精神充实、又拥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美好社会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