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12-04-29 00:44郭朝霞镇玲闽敏
科教导刊 2012年11期
关键词:资源管理创新能力环节

郭朝霞 镇玲 闽敏

近几年,中央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对本科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部 《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能力可以分为应用型创新能力和研究性创新能力,前者以生产需求为导向,强调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后者则更注重培育科学研究中的创新精神。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如何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把实践教学作为理论与实际、知识与能力的融合点, 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创造精神,是当前各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

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应用性强,专业跨度大的学科。随着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入;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工程化、规范化的推进和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融合,社会对土地资源管理人才的应用创新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有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却不能很好的满足这种需求,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纵向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缺失

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环节的纵向体系,体现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创新的原则。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当包括四个层次;认知性实践、基础性实践、综合性实践和创新性实践。每个层次又包括若干个具体环节,在专业培养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如图1所示:

但从现有的培养方式来看,实践教学主要还是局限于课程试验和课程实习等基础性环节,重点实现的是基础知识和基础方法的传授,其它层次的关键性实践环节严重缺失。通过对多个高校培养方案的研究来看,认知性实践环节通常仅仅体现为入学教育和不定时的讲座,指向性和系统性不足,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体系缺乏全景式的了解和感性的认知,从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综合性实践中的综合实习环节普遍缺乏;社会实践受到实习环境和考核机制的影响几乎形同虚设,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方法,但缺少将其综合应用于专业工作的意识和培训,也就无法实现应用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性实践中最为重要的毕业实习,虽然表面上占有较大的学时比重,但由于和大部分毕业生考研、找工作的时间相冲突,实际未能发挥应有的培养研究创新能力的作用。

1.2 实践教学的各门课程间缺乏联系,不能形成完整有序的横向课程体系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的学科跨度大,应用性强,很多专业知识都来源于实践,因此,专业开设的包含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门类多,范围广。这些课程虽然内容形式各异,但围绕着土地管理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着紧密地联系,在时序和内容上具有拓扑关系,从而构成一个完整有序的横向课程体系。但现行的实践教学模式却较少考虑到课程间的这种联系,还是以单门课程为单位进行的单一性实践教学,学生虽然能掌握每门课的基本方法,也就是能掌握实践工作的每一个层面,却不能从全局的角度认识土地管理的完整流程;不能将这些方法和技术融合贯通,综合运用在土地管理的实际工作中,更不可能在此基础上实现应用上和科研上的创新。

1.3 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和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不相匹配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也不尽合理,首先,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普遍比较陈旧,和生产脱节的现象较为严重,学生对土地资源管理的前沿知识和热点问题接触较少,难以打开创新的思路。其次,受到课程体系不完善的影响,实践教学内容没有经过统筹安排,存在内容重复的问题,使本来就比较紧张的实践学时更加捉襟见肘。最后,实践教学内容偏重自然科学,忽视社会科学。各个高校开设土地资源管理的背景和基础不同,但即使是以经济管理为专业特色的高校,其土地资源管理的实践教学内容也以测量、遥感、土地等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为主,几乎完全没有土地制度、土地政策等社会调查的内容。而社会调查实践其实是土地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实践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以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为主,较少运用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等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式教学方法。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对知识进行自我组织、加工和应用的空间和动机,不仅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也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2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应当以建立完善系统的实践教学纵向教学体系和横向课程体系为重点,同时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主要问题,改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并改革考核制度,从而切实发挥各个环节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1 以认知性实践教学为起点,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认知性实践教学是在教学之初,通过实地参观、讲座、座谈等方式使学生对即将学习到的专业知识有一个全景式的、概括性的了解,以范围广、深度浅、趣味性强为特点。应当强调认知性实践的重要性,使之系统化、规范化,贯穿在培养创新人才的全过程中。首先,可以通过入学教育加强新生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总体了解,培养对专业的热爱和自豪感。其次,在不同阶段的教学活动开始前,固定一定的学时,通过组织到相关单位的实地参观、参观成果展览以及学术讲座等形式,使学生建立起对专业工作实践和专业发展趋势的感性认识,以帮助他们在学习的各个阶段树立学习的目标,激发创新的热情。同时,定期开展业内知名专家、企业家和学生的座谈活动,解答学生的专业问题,鼓励他们走上创新之路。

2.2 以课程实验实习为根本,夯实学生的创新基础

课程实验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要加强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同时掌握专业的基础技术和工作方法,为后续的综合应用和研究性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的培养创新人才,课程实验改革的重点应当理清课程间的关系,加强课程间的联系上。要认真按照土地资源管理的不同研究应用方向对课程实验实习进行研究分类,梳理同一分类课程间的时序拓扑关系。在此基础上将不同的分类方向化为不同的实践教学模块,比如地图制图学、测量学、遥感和土地信息系统等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可以构成“土地空间信息”模块。同一教学模块内的课程在时间安排上弱化学期的概念,强调顺序性和连续性;在教学内容上和生产实际接轨,注重不同课程间的衔接;在教学方法上,以传授为主,适度加入项目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引起学生思考。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掌握更深入,夯实他们下一步进行应用创新和研究创新的基础。

2.3 以课程协同实习(设计)为主导,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课程协同实习是在一个模块的实践教学完成后组织的集中式教学实习,实习的过程中把学生放到“仿真的”的土地管理相关课题中,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课程实验实习中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应用创新能力。还是以“土地空间信息处理”模块为例,在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后安排了为期三周的课程协同实习,实习中模拟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流程实施了地籍调查、地类调查、地籍测量到数据建库的“土地空间信息”处理全过程。通过这种“全程全真模拟”的方式,全面检阅了该模块学生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学习效果。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实习中的大比例运用,要求学生在老师下达的任务书的基础上,主动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为学生提供了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进行自我创新的机会。

2.4 以社会实践为窗口,丰富学生的创新思路

社会实践是鼓励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后,走向社会,为社会服务,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更多的了解社会的需求,在未来的学习中,更有针对性的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针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多门课程都涉及到社会经济状况调查,但相关实践环节缺乏的特点。应当改变过去松散的社会实践,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条件设定调查的目标和区域,编制调查问卷,并利用暑期实施实地调查,完成调查报告。社会调查帮助大学生建立了理论知识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拓展了创新的思路。

2.5 以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为导向,综合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是在完成其它实践教学后,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学习环节。目的是要学生通过实习,进一步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发现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但是环节在时间安排上与学生找工作、考研的时间重叠,要保证其有效时间,应当加强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跟踪管理和调控,特别是加强对实习任务安排、实习阶段性成果评定、论文资料收集、论文评定等关键环节的监管和考核,使毕业实习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敦促学生完成一篇具有实践价值和创新性的高水平毕业论文。

2.6 以本科生科研计划为契机,进行差异化的实践教学,选拔研究性创新人才

本科学习结束后,部分高素质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并由此进入土地资源管理的的科研领域。为给他们将来的研究打下更好的基础,有必要在本科阶段就对有科研创新潜力的人才进行选拔,并对他们实施差异化的培养。包括SRF等本科生科研计划正为此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校对本科生科研计划一直非常重视,对优秀的科研小组大力资助,并配备了导师进行全程指导,吸纳其中的优秀成员加入教师的科研项目,极大的提高了这些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3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3.1 增加实践教学时间

首先,从总量上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使实践教学时间占到总课时的40%左右。其次,在总的实践教学学时中,增加综合性实践教学和创新性实践教学的比例,使之占到总实践学时的50%以上。最后,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暑期时间进行科学研究、社会调查等自主性实践,以弥补计划内实践学时的不足。

3.2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擅长专业理论课讲授,要能熟练指导实习操作,同时还应具有把学生引向生产实践和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学校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加强和企业的科研合作,或参加各种培训,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科研素质。同时还可聘请合作单位有丰富经验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组建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3.3 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的建设

为保证创新性、自主性实践环节的顺利进行,实验室除了配备良好的教学实验设备以外,还应建立开放式的实验室运作模式以适应实践教学的更高要求。同时还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争取和相关单位建立长期的、相对固定的合作关系,建设一批培养方向明确,业务种类齐全,技术含量高的实习基地,为更好的实现“产学研”相结合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

3.4 建立更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反馈机制

建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监督考核机制,重点是要加强对社会实践、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关键性薄弱环节的监管和评估,保证这些环节的主要作用得到确实发挥。另外,实践教学考核不仅仅是评价学生的各项技能,更重要的是评估通过实践教学培养的学生素质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偏差,通过反馈,使实践教学体系得到修改和完善。

猜你喜欢
资源管理创新能力环节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