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明 李晓丽
一、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内涵
目前,关于产业集群的概念众说纷纭,众多关于产业集群的概念也都是从集群理论鼻祖—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 “集群”的概念演化而来的。波特指出,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因共用性和互补性而相互联系的公司和机构在地理上接近而形成的群体。根据波特给出的关于集群概念,笔者认为旅游产业集群是指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围绕着旅游者进行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旅游企业及旅游相关企业和部门,彼此之间存在竞争和合作关系,为了共同目标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而形成的旅游经济集聚的群体。
二、内蒙古旅游产业发展与现状分析
(一)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历程
内蒙古旅游业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近十几年,内蒙古旅游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见图1、图2所示。
图12001-2010年内蒙古旅游接待人数
图22001-2010年内蒙古旅游收入
从图1、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1999—2006年是党中央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五”规划时期。在此期间,内蒙古旅游产业起步并开始增长(其中, 2003年旅游接待人数相比较2002年减少是因为“非典”来袭,使得旅游业遭受重创)。随后, “十一五”规划的落实,使得旅游业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都较之前有明显的增长,增长态势呈现持续攀升状态。只有2008年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相比较2007年而言有所下降,追究其原因,是因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致使旅游产业受到了一定影响。
(二)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现状
据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区旅游业共接待旅游者人数5329.47万人次,同比增长15.34%;旅游业总收入889.55亿元,同比增长21.41%。
图32010年全国各大省份旅游收入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
由图3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尽管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旅游收入不断创新高,旅游业发展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但旅游收入与全国各大省份相比较仍处于低水平。遥遥领先的是广东,2010年实现12383百万美元的旅游收入,紧随的是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分别实现6341、5045、4783、3930百万美元的旅游收入,而内蒙古旅游业的收入仅为602百万美元,在全国各大省份的旅游排名第18位。
结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内蒙古旅游业凭借3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其发展目前仍处于落后地位,没有发挥出旅游资源禀赋优势。只有认清内蒙古旅游业目前的发展现状,才能为进一步提高旅游产业竞争力寻找有效的途径。
三、内蒙古旅游产业的区位熵分析
区位熵是由哈盖特(P.Haggett)首先提出的,它被各国学者普遍用来分析产业的专业化程度,是产业效率与效益分析的定量工具。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选择多种指标分别进行计算,为了使区位熵能够更好地分析我区旅游产业专业化程度,本文采用了产业总产值、产业增加值以及企业数量3个指标分别进行计算。
区位熵系数(LQ)的表达式为:LQ=(Eij/Ei)/(Ekj/Ek)。
其中,Eij指地区i产业j的产值;Ei指地区i的总产值;Ekj指国家(地区)k产业j的产值,Ek指国家(地区)k产业的总产值。如果区位熵LQ大于1,则认为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若内区位熵LQ大于1.12,呈现出很强的专业化趋势,那就意味着具备产业集群优势。
根据区位熵公式,需要运用内蒙古旅游产业总产值、内蒙古自治区总产值、我国旅游产业总产值和我国总产值4个数据来计算。我们把全国和内蒙古的相关资料列入下表,并计算出内蒙古旅游产业相对于全国的区位熵。
表12001—2010年内蒙古旅游产业区位熵
数据来源:《内蒙古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由表1计算结果可知,内蒙古旅游产业LQ 值在2003年之前都小于1,说明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后的中期,专业化水平较低。到了“十一五”规划时期,专业化趋势加强,并在之后几年都表现出了高水平的专业化,说明开始具备了旅游产业集群的优势。简而言之,内蒙古旅游产业集群现象出现相对较晚,但是形成后集群优势明显,且不断加强。
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我们得到内蒙古旅游产业增加值区位熵,需要运用内蒙古旅游业产值增加值、总产值增加值、我国旅游产业总产值增加值和我国总产值增加值4个数据来计算,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 LQ 值波幅不定,2003年和2004年都小于1,其他年份的旅游产业增加值LQ 值要明显比旅游产业LQ 值大。从这一结果来看,说明产业集群已形成,并表现出高水平的专业化。
表22001—2010年内蒙古旅游产业增加值区位熵
注1:数据来源根据《内蒙古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而得,同时在计算过程中对产业增加值的数值做了绝对值处理。
表3 2001-2010年内蒙古旅游企业数量区位熵
注2:数据来源根据《内蒙古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而得,由于年鉴上未有2010年我国旅行社单位总数的统计数值,所以无法计算相应的区位熵数值。
在内蒙古旅游企业数量区位熵方面,需要运用内蒙古旅行社单位总数、企业单位总数、我国旅行社单位总数和企业单位总数4个数据来计算,见表3。由表3计算结果可知,内蒙古旅游企业数量LQ 值在2001-2009年间都大于1,且数值呈递增趋势,仅在2009年初有所回落,即使这样,旅游企业数量区位熵值仍然远远大于1,说明产业集群不仅存在且表现出高水平的专业化,集群优势十分明显。
综合以上,无论是采用产业总产值、产业增加值,还是企业数量进行区位熵分析,都得到了一个结论:内蒙古旅游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形成后集群优势逐步加强、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
四、发展对策
(一)扩大产业规模。相关企业相对集中会促进产业集群产生,反过来,产业集群的存在也会促进企业的进一步集中,这种相互作用会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所以,应加强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更旅游技术设备,扩大产业规模,抓好产业拓展和延伸。
(二)树立旅游品牌。内蒙古目前旅游产值大部分来源是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和包头市3个地区,由此也使得这几个地区的旅游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相对较快。而像乌兰察布市等地区,人们对其旅游品牌模糊不清甚至不知道,所以要加大广告宣传力度推广地区性旅游品牌,促进整个区内协调均衡发展。
(三)全面提升人员素质。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具有改造外部环境的能力,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会加大改造的程度。近几年,内蒙古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旅行社的收入不断提高,吸引了大量优秀高素质人才加入这个队伍。当然一些诱导游客购物等不良现象也是存在的。对此,建议建立一种评价系统,以达到最真实的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以便提出更好的改进措施。
(四)加强企业间合作实现共赢。集群中紧密相关的企业作为大的主体,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合作共赢的理念对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是极其有利的。所以,要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甚至是不同地区的企业的合作,不仅要将成本缩到最小、节约地区的资源,还要有创新的思路,为旅游产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五)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一个时期国家政策的出台是这段时期内国家发展的方向和指南。根据各地区不同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又会有不同的政策出台,目的是用最适宜的方法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2008年,“9+10”区域旅游合作协议的签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与像北京这样的旅游热点城市合作是难得的机遇,会让我们借鉴到他们好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并通过建立两地旅游这种多层面的合作机制,更好地带动我区的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