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芸
在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企业管理者的能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管理者的“幸福、健康、高效”是让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才干的最基本保障。然而,中国企业管理者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职业压力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给中国企业管理者带来了各种疾病和健康问题。
1号“职业病”:心脑血管病
2011年7月2日,百事通首席运营官、总编辑吴征游泳时突发心脏病去世,39岁;
2011年3月12日,汉帛(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志伟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去世,59岁;
……
心脑血管疾病扼杀高管的斑斑劣迹,数不胜数。
所谓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其中,心血管疾病常见的病种有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等,脑血管疾病常见的有脑血栓、脑出血等。
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可改变的,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性别、年龄、种族四个方面;一类是可以改变的,包括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缺乏运动、精神压力、糖尿病、超重、过量酒精摄入等。
可是,看看我们的企业精英们在本可以改变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上是怎样“不作为”的:没完没了的会议、电话、出差和应酬,按时吃饭、好好休息几成奢望;不是在会议桌、办公桌前就是在觥筹交错的餐桌前,要么就在汽车、飞机上,除了坐着还是坐着;为了在长时间高负荷的工作中始终保持精力充沛的状态,香烟、咖啡不离手;天天在市场竞争大潮和复杂人际关系中运筹帷幄,精神时刻处于紧绷状态……
难道高管们不知道这种生活状态会威胁健康么?非也。他们只是觉得身不由己,常常安慰自己“等忙过这一段时间再说”,结果一等再等,而等待的后果很可能是一次就致死致残。临床上,有一半的心血管病患者第一次犯病就是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
有一次,胡大一教授在电视台做节目时,曾经和现场观众做过一个游戏。他让经常抽烟的观众先往前走一步,再让应酬多、经常吃喝的观众往前走一步,然后让天天工作忙、不运动的往前走一步,结果形成了三个方阵,走在最前面的是30~40岁的男性,大多是企业界、文化界人士,其次是中青年女性,最后面的是退休老人。
因为疏于保养,很多中青年人的身体都快赶上老人了,华为老总任正非就曾在《我的父亲母亲》透露他的健康状态:以前不管我在国内、国外,给我母亲打电话时,她都会唠叨,“你又出差了”“你的身体还不如我好呢”“你年纪轻轻就这么多病”“糖尿病参加宴会多了,坏得更快呢,你的心脏又不好”……
2号“职业病”:癌症
2012年6月8日,天使投资人薛蛮子发出直肠癌手术后的第一条微博:“手术后第一天。真真奇妙,一个缝了三十针的大手术居然不疼!我已经下床三次。刚才在楼道上转了六圈。大夫和护士们都说我恢复得不错!”
薛蛮子是幸运的,他能及时发现癌症,并及时治疗,而且治疗效果还不错。事实上,癌症在威胁着中国老百姓生命的同时,也在不断残害着高管们。以下就是几个不幸的患者:
2011.6.28,德尔惠原董事长丁明亮因癌症去世,终年52岁;
2007.7.4,富士康董事长郭台成(台湾首富郭台铭三弟)在花掉上百亿的医药费后,因血癌去世,终年46岁;
2007.5.13,世郭广告董事长陈晓旭因乳腺癌去世,终年42岁;
……
目前全球每年大约有1200万人被确诊为癌,700万人死于癌。2008年,我国大约有260万人被诊断为癌,其中肺癌约48万人,肝癌约26万人,胃癌约24万人,位列前三。
我们已经知道,有些癌症与遗传基因密切相关,比如有一半的乳腺癌和卵巢癌病人都有家族史。但是,单纯的遗传因素并不能引起癌的发生。后天的环境因素可以作用于人体内已经存在的癌易感遗传基因,这才是引起癌发生的根本原因。遗传基因是不可改变的,而环境因素的改变大有可为。这里说的“环境因素”包括吸烟、饮酒、不健康饮食、经常熬夜、环境污染、感染等,其中很大一部分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因此某些癌症有“生活方式癌”之称。
比如,90%的肺癌是由吸烟引起的,还有三分之一的癌症与吸烟有关,如膀胱癌、食道癌、肾癌、口腔癌、胃癌和胰腺癌等,且吸烟史越长、吸烟的量越大,得癌的风险就越大。
又比如,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进食过量的亚硝胺食物都是胃癌的重要诱因,饮酒也是胃癌的元凶之一,因为酒精会使胃黏膜表面细胞内的蛋白质发生凝固而导致癌变。
此外,在正常人的身体内,有些细胞时刻都在发生不同的变异,之所以没有演变成癌,是因为人体存在着有效的免疫系统,能够及时又准确地识别发生变异的细胞并加以清除,如果精神过度紧张,心理压力过大或过度劳累,就有可能使人体免疫功能降低,失去防癌的能力。
企业家群体存在的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生活方式不健康,其中尤以心理压力大、过度劳累的现象最为严重。比如兴民钢圈董事长王嘉民,熟悉他的人说,“王嘉民是一个非常敬业的人,没有什么业余爱好,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他平时身体良好,没有什么大的疾病,去世前一个月都在工作。他的离世非常突然,抢救无效”。
“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就是大多数企业高管的生活写照,他们可能看起来 “身体良好”,但实际上身体内已经在悄悄地发生着可怕的变化。也是,如此“劳其筋骨”,怎能使我们的身体机能保持最佳状态,防范一切敌人,包括癌的侵袭呢?
3号“职业病”:心理疾患
2010年11月12日发布的《中国企业家健康指数白皮书》指出,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家有7成患有心理疾患。
在《每日经济新闻》统计的2010年1月到2011年7月离世的19名高管中,有4名高管系自杀而亡,分别是华光股份总经理贺旭亮、万昌科技董事长高庆昌、珠光集团浙江钢结构有限公司董事长卢立强、包头惠农集团董事长金利斌,占比21%。
第八届中国EAP(员工援助计划)(2011年)的调查显示:高层管理者的总体幸福感和生活幸福感均显著低于其他职群。
高管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已故企业家王均瑶在世时曾说过一番话:“很多人看我做到现在的样子都说不错,但这‘不错两个字里是我20年的酸甜苦辣……”。
可见企业家成功的背后,隐藏着几多辛酸。
就人生阶段而言,除少部分少年得志者,一般成为企业家的人,多数已经人到中年。一方面,身体机能由成熟稳定逐渐转向衰退,许多生理疾病开始萌发,有力不从心之感;另一方面,随着事业越做越大,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大,商场上的竞争激烈而又残酷,让他们丝毫不敢懈怠,同时还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包括媒体、政府、供应商、投资人、大众等各个方面,稍有差池,便会陷入各种危机,而且步入中年后老的老、小的小,家庭责任也越来越重,各种压力纷至沓来,此时若不能及时排解,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积极功能,是一个预警机制,它提醒你心理系统出了什么问题,若及时调整或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可以远离危险。但是,作为社会“精英人士”,很多企业家在患上心理疾病后难以自我察觉,或者即使有所察觉,也因为觉得难以启齿或者难以接受“我有心理问题”这一事实而不愿正视自己、改变自己,结果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走向自杀。
作为现代企业中最重要的角色,企业家的身心健康,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兴衰,也会对于社会造成广泛的影响。因此,重视心理健康,对于现代企业家来说,是与成功同等重要的大事。
4号“职业病”:糖尿病
记者曾经采访过一位糖尿病患者,至今记忆犹新。采访时,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现在就是每天花20万,也花不完这几十亿家产。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我一定把健康及早重视起来。”一语惊人。
原来,这位患者已患糖尿病近20年。他白手起家,全身心扑在事业上,30岁出头就被确诊为糖尿病。但他仗着自己大学时是校队篮球健将的身体底子,同时也没感觉出身体有什么不适,于是,一直放任不管。
结果,两年前他开始出视物模糊,开始以为是工作压力大,休息一段时间后就会恢复。可没过几日,他的视力接近完全模糊,于是赶紧去北京同仁医院就诊。医生对他进行了多次激光手术治疗,但视力只恢复到从前的一半。
出院后不到两个月,他又因腿脚麻木、浮肿等症状,再一次住进了医院,检查结果:肾病晚期。医生告诉他,往后的日子只能靠洗肾来维持生命。奋斗多年以后,他本以为现在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好好享受生活了,没想到却落得个疾病缠身的结局。
糖尿病号称“甜蜜的杀手”。目前我国有糖尿病患者9240万,除此以外,还有1.48亿高危人群。也就是说,中国10个人中有将近1个人患有糖尿病,另外还有1个多人已经接近糖尿病。虽然目前还没有机构统计过中国高管患糖尿病的人数。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第六医院贾伟平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发现,在上海每年新增的10万糖尿病大军中,20~39岁年轻人比例为3.2%,40~55岁的已达到4.5%,白领糖尿病人已占很大比例。
糖尿病不可怕,但由糖尿病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却十分可怕。打个比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就像一根藤上的三个苦瓜,如果不加控制的话,那么这三个苦瓜上的藤就会无限延长,让这根藤上长出更多的苦瓜,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眼病、肾病、足病等,每一种疾病发展到严重时都能致人于死地。
不过,如果能及时干预并控制好病情,糖尿病患者也可以跟正常人一样生活,像张学良、陈立夫等糖尿病患者都活过了100岁。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患了糖尿病的高管们会不好意思承认自己有糖尿病。所以,经常会有人吃饭前偷偷跑到厕所去打胰岛素,还有人为了吃饭前不让客户见到自己吃药,就干脆免了,结果导致血糖过高。其实,高管们可以尝试使用胰岛素泵,这种治疗方式可以避免很多尴尬,也能帮助控制好血糖。
5号“职业病”:肥胖
肥胖现在是一种世界性的“流行病”,我们国家的超重及肥胖者也越来越多,企业高管这一群体也不例外。而且,中国人有一点很“吃亏”的是,我们对体重增加的敏感度比西方人更强一些,也就是说,同样的肥胖程度,中国人的患病风险比西方人大。所以,国际上通用的划分标准为BMI(BMI=体重/身高的平方)大于25为超重、BMI大于30为肥胖,而在中国,超重和肥胖的划分界值则分别修正为24、28。
根据脂肪在全身的分布,肥胖可分为全身性肥胖和中心型肥胖(又叫“向心型肥胖”“腹型肥胖”)。中心型肥胖,即脂肪主要蓄积在腹壁和腹腔内,对代谢的影响很大,是多种慢性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尤其需要重视。
目前公认的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积(即中心性肥胖)程度的最简单、最实用的指标就是腰围。一般来说,男性的腰围应该控制在85厘米(两尺六)以下,女性的腰围应该控制在80厘米(两尺四)以下。可放眼我们企业经理人群体,太胖的也许不多,挺着个“将军肚”、腰围超标的还真不少,究其原因,都是饮食不健康、锻炼不足惹的祸。
关于肥胖的危害,北京阜外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光伟教授的一个比方最是贴切,“一口大锅里煮着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紊乱,肥胖就是下面炉子里的柴火”。研究表明,男性腰围达到或超过85 厘米,女性腰围达到或超过80厘米者,患高血压的危险约为腰围低于此界限者的3.5倍,患糖尿病的危险约为腰围低于此界限者的2.5倍。所以,有一句俗语说“腰围长一尺,寿命缩十年”,可见“腰围事大”,高管们不能不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