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槐 银雪
62年前,刚刚褪去战火的山城重庆,铁路建设的烽火随即点燃。1950年6月15日,时任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区司令员的贺龙,在重庆西南军区大操场上,亲手将一面绣有“开路先锋”的锦旗授予参加成渝铁路建设的筑路大军,成渝铁路建设大幕就此掀开。在气势磅礴的筑路大军之中,有一支英雄的队伍一直伴随着建设洪流高歌猛进,他们穿越巴山蜀水,踏遍云贵高原,汗洒湖广大地,为共和国铁路建设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他们就是中铁五局六公司(以下简称“六公司”),一个曾经以铁路铺轨为主业的专业性新线铁路运输处,在历经市场经济大潮洗礼后,几经阵痛终于化茧成蝶,开始了从铁道“线”上的铺架施工向其他领域“面”上拓展的展翅飞翔。
滚滚向前的新线铺轨
就在成渝铁路开工的前三天,六公司的前身新线铁路运输管理处(以下简称“新运处”)在重庆菜园坝组建成立。这支年轻的建设队伍,在共和国旗帜的引领下,义无反顾地投入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热火朝天的大会战之中。
刚剛起步的共和国,百废待兴的制造业根本无法向社会经济建设提供现代化的设施,凭着原始落后的钢钎、大锤、十字镐等工具,筑路大军们用超乎寻常的毅力,肩扛手抬,手抓钢轨,挥臂打钉,绞车拖梁,一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设者们用潮涌般的心血将西南人民半个多世纪的铁路梦想变成了现实。1952年7月1日,由成都开出的第一列火车发往重庆,标志着全长530公里的成渝铁路全线通车。毛泽东主席欣然为成渝铁路题词:“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这是刚刚起步的共和国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对新中国铁路运输建设事业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就在成渝铁路通车的次日,新中国又一条铁路干线宝成铁路破土动工,这是四川从陆路穿越秦岭、通往陕西、走向中原的大通道,其政治意义与经济意义十分重大。但该工程因为要穿越难于上青天的秦岭,再加上施工手段简陋、工艺落后,其施工难度可想而知。然而,建设者们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尤其是新运处的广大职工,崇山高没有他们的意志高,困难大没有他们一往无前的决心大,他们全部采用无动力装置的架桥机成功地将871孔桥梁安装到位,创造了钢桁梁每小时拖拉45.44米的施工纪录。面对大智大勇的建设者,巍峨的秦岭也不得不低下佩服的头颅。宝成铁路打开了“天府之国”对外开放交流的大门。
马不停蹄的铁路铺架施工,使新运处足至白山黑水,相继承担完成了湘黔铁路和枝柳铁路铺架。尤其在黔桂铁路都贵段铺架中,新运处勇挑重任,不辱使命,争分夺秒地提前半年时间将铁轨铺到贵阳,结束了贵州省会不通铁路的历史。
1964年,铁路建设掀起西南大会战,新运处分别在贵昆、川黔、成昆铁路同时施工,队伍骤然扩大到一万多人,会战高潮迭起。为了快速推进施工,新运处积极改造技术装备,特别是在贵昆铁路开始革新使用铺轨机铺设混凝土枕轨排,由此开创了铁路机械化铺轨新局面。会战期间,新运处由于勇于创新,创造了首次在整体道床上铺设长度为500米的无缝线路、首次架设柔性墩桥、首次采用硫磺锚固轨枕螺栓、首次铺设轨枕板等新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多个第一。
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铁道部“北战大秦、中取华东、南攻衡广”战略引领下,新运处再挑重担,先后承担了三茂线、衡广复线、浙赣复线、云浮支线等工程的铺架施工。一场场令人惊心动魄的硬骨头仗、一处处叫人寝食不安的艰难险阻,纷纷被新运处的建设者们化险为夷、成功破解。三年决战衡广线,他们圆满完成了全国最长的大瑶山隧道和南岭隧道的铺架,创造了当时隧道内日铺轨枕板道1.8公里的高产纪录,并以优异成绩荣获了全国建筑行业最高奖——鲁班奖。
新线铺架滚滚向前,壮士断臂所向披靡。新运处在斗衡广、搏枝柳、攻南昆、拼宝成的征战中,以全新的新时代工人阶级的特殊风采,铸就起了共和国一条条促进社会经济腾飞的大动脉。
寻求转变的破局之役
然而好景不长,因铁路建设压缩,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任务大量减少,加之枝柳线移交正式运营后,新线铁路临管运输基本中止,大批员工待工,新运处进入举步维艰的困难时期。未来之路如何走?严峻的现实引起了新运处领导深沉的思考。新线铺架固然是新运处主业,但是仅仅在“两条线”上走四方难道就是企业孜孜不倦的终身追求吗?更何况,拥挤在这条狭窄“线”上“吃饭”的不但人满为患,并且受国家政策影响特别大,“朝饱晚饥”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此,企业不得不深谋远虑。在审时度势中,新运处开始了新的探索。
1992年1月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如春风沐浴使得神州大地生机盎然,新运处领导毅然决定“找米下锅”,寻求“线”以外的发展之路。一时间,衡广复线换碴工程、房建、浦市排洪工程等非铺轨的中小施工项目纷纷光顾新运处,企业似乎获得了一丝生机。
然而,这仅有的“救命稻草”并不能真正解决向新运处日益逼近的生存危机。1997年至1998年,随着铁路建设进入低潮期,新运处因生产任务严重不足,致使企业一批批青年待工、一台台设备闲置,企业完全跌入深渊。
必须寻求破局之策、开辟振兴之路,新运处在苦苦挣扎中痛定思痛。
思想解放成为振兴的先锋。1998年初,新运处召开党建政研会,掀起了以学(报告)、拓(思路)、思(改革)、求(发展)的“二次创业”大讨论。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处领导的视野注入了曙光。全处形成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既成为全处的共识,更成为行动的准则,那就是:凡是有利于公司振兴发展、有利于公司整体实力增强、有利于绝大多数职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善和提高的事,就要大胆地去试、去闯、去干,并以此来定决策、论功过、行奖惩。于是,主业要精、线下要强,并向铁路铺架相关上下游产业寻求发展的新思路,成为新运处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方向。
有思路必须有历练,有历练务必要准备,有准备就一定要善于抓机会。就在新运处思想解放寻发展的1998年,一个重大机遇向新运处迎面走来,那就是进军株(洲)六(盘水)复线工程,担负线下5.23公里的综合性施工,这就意味着新运处将第一次跻身铁路线下施工领域,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仅仅在“线”上出击的单一性施工,这无疑是企业寻求转变的破局之役。
新运处集思广益、倾其全力,以必胜的信念与决战的姿态投入株六复线工程。在5桥4隧及土石方的会战中,新运处处处以精品的要求、零缺陷的施工、安全有序的推进,最终圆满地完成了所承担的全部任务,其中,他们所建成的新幸福1号桥被建设单位树为样板工程。
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积累中壮大胆量、丰富智慧,新运处趁势扩展,果断进入我国首条客运专线秦沈铁路箱梁预制架设领域,打破他们在制梁上零的历史。没有一番寒刺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在一番搏击后,当新运处站在新的起点上回望历程时,他们似乎感到了自己今非昔比的分量,他们不仅勇敢地突破了传统的局限,并且在新的领域里已经拥有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一席之地。特别是他们在国家重点工程——京九铁路施工中创下的日架24米钢筋混凝土梁10孔、32米钢筋混凝土梁8孔、日铺轨5.7公里新的高产纪录,被铁道部等相关部门命名为“铺架王牌军”、并获得1998年鲁班奖时,他们不但拥有了面向未来的坚定自信,更拥有了搏击市场的强大实力。
另辟蹊径的妙手回春
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一日千里,所带来的竞争更加白热化。为顺应潮流,新运处改制成为“中铁五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但是如何穿新鞋不走老路,并在新的征途上有所斩获?
判断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是否经济起飞的标志,那就是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是否已经起步,那是经济起飞的“前夜”,没有这个“前夜”,黎明的曙光就不会那样光焰。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见事早、行动快、积极应对,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添推动力。”而中铁五局六公司在转变的“前夜”又进行了哪些准备呢?
解放,解放,再解放——只有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勇士才更适合去挑战市场。公司党委再一次在政研会上发起了“学、拓、思、求”思想解放大讨论,人们的思想认识在相互交融中真正找到了“短板理论”的核心内涵所在,于是,一个全新的“创新”理念由浅入深地走进了人们的头脑。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五大创新”工程,如春潮漫及公司各个角落,春的信息、春的复苏、春的生机开始在企业涌现。
2003年,胶新线项目部在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果断地挥舞起责任成本管理这个神奇的“魔杖”,把握住一个“细”字、注重一个“全”字、突出一个“严”字,紧紧抓住责任成本测定、控制、考核兑现三个环节,有效地释放了生产力,控制了施工成本,提高了项目经济效益,在完成责任成本指标外超额实现利润370多万元。这种有效的项目责任成本管理方式迅速融入企业所有施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由此带来了项目部管理水平的提升、员工积极性的空前高涨和项目部经济效益的大幅度增长。
做强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的强与否关键要看核心竞争力如何,而强“核心”的重要之举在于“归核化”,善于有机地將企业业务向核心能力靠拢,将企业资源向核心业务集中,推动企业主营业务专业化、精细化,彰显独树一帜的差异化,以此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六公司相继完成了剥离非核心业务、处置亏损资产等改革改制工作,着力在企业“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上觅到合理的平衡点和结合点。
高瞻远瞩地实施战略性转移。重庆作为新兴直辖市,具有地域、交通、功能、人才、公共关系等诸多政治经济人脉优势,把握并借助这种优势,将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利益。远在千里之外的中铁五局六公司人,慧眼盯住了重庆。2008年,公司战略转移迈出重要一步,公司总部由湖南怀化全部迁移到重庆,一座总面积达6 6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巍然屹立在直辖市两江新区内。
凭借着内陆高地厚积薄发之势,六公司追寻的步伐逐步加快。六公司在“强身健体”中智慧地作出了“四轮驱动”的发展规划,那就是以“铁路铺架、制梁、城轨、临管”四大板块为发展主业,并将以做强公司铁路铺架、预制构件、地铁城轨“三大品牌”为龙头,努力争当“中铁五局旗下排头兵”!“归核化”使六公司进一步深刻认识到“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辨证内涵,在智慧的进退中真正实现“退一步”而“进三步”。
实践也为六公司战略转移作出了有力佐证。公司在搬迁之前的2007年,经营额只有9亿元,2008年迁到重庆后,当年产值就达到17亿元,2009年又跃升至19亿元,2011年再创22.26亿元产值新高,2012年有望突破30亿元大关。“铺架王牌军”名声四传,六公司市场影响力与日俱增。
2012年9月20日,中铁五局六公司第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科学规划了未来四年的发展之路,那就是突出“一个主题”、推进“两大转变”、实现“三次经营”、建设“四型企业”、确保“五大目标”、打造“六大优势”。
目标志存高远,激情铿锵四射。
从线到面的全面突破
正当中国铁路公路建设如火如荼之际,六公司乘着强劲东风以超乎寻常的进取,既在“线”上做强做精,更在“面”上多路出击,开始了从“线”向“面”的全面突破。
——挺进城市轨道交通,开辟施工主业新领域。颇具远见卓识的六公司领导,很早就预见到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巨大潜力,有的放矢地率先开始了城市轨道交通的投石问路。上海地铁四号线工程的投标获胜,使六公司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由此而成为最早进入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的企业之一。在不负众望的搏击中,六公司有力地捧起了上海市政府授予的“白玉兰杯”市政优质工程奖,意味着六公司在城轨施工新领域的尝试获得了成功。
乘势而进的六公司,再接再厉地在上海轨道交通7个标段工程中大展身手,且个个好评如潮,在7号线施工中更是捧回了全国市政工程金杯奖。在此期间,六公司又陆续发兵进军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而深圳地铁则成为了他们出奇制胜的另一个主战场。在“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益”的改革开放前沿——深圳市,六公司以优质快速的惊人之举,创造了100天完成40多公里的全国地铁施工最高纪录,再一次刷新了“深圳速度”。到目前为止,六公司先后在北京奥运线、上海世博线、广州亚运线以及南京、沈阳、成都、重庆等城市轨道交通施工中战绩频传,饮誉内外,其中,六公司参建的沈阳地铁一号线工程荣幸地获得了中国建筑鲁班奖。
——开辟高铁施工战场,制梁与铺架双拳出击。2009年,六公司受命担当哈大客专大石桥段无砟轨道板的预制与铺架,在高寒地带预制具有世界最高水平的无砟轨道板,这是六公司“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在他们精心的操作下,所承建的无砟轨道板场及其预制的无砟轨道板成为铁道部组织认证通过的第一家单位。在以后的武广线、成锦乐线、兰新线等铁路客专和高铁建设中,技高一筹的六公司制架梁,常常以快人一步、优人一等的品质,颇得业主好评。近4年来,六公司总共完成铺轨1 904.7公里、制梁7 484孔、架梁8 947孔,先后获得鲁班奖2项、詹天佑奖1项、铁道部优质工程火车头奖1项、国家级优秀QC成果2项、省部级优秀QC成果7项、铁道部优秀QC成果1项。
——拓展临时运营管理范围,以优质服务赢得社会回报。早在成渝铁路修建之初,新运处就开始涉足新线临时运营管理,以后又在宝成、内昆、黔桂、川黔、枝柳等干、支、专用线上进一步拓宽临管范围,完善临管设施与服务,做到了铁轨铺到哪里,火车就开到那里;火车通到哪里,为社会服务的商务运输就办到那里。据不完全统计,新运处共开办新线临管14条线(段),累计运营里程3 954公里,运送物资4 350万吨,发送旅客2 066万人。如今,六公司进一步做强临管运输业务,尤其在湖南长沙华电专用线上,他们以一流的服务、优质的运营确保用户道路畅通、高效安全,赢得了用户好评。
——既注重施工规模扩张,更注重发展质量提升。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成为六公司遏制粗放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六公司在加大力度做强、做优、做大施工规模的同时,全面实施精益化管理,努力在提升施工品质的同时创造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仅在2011年,在国家铁路建设“换挡减速”的形势下,六公司加大规模扩张,注重路外市场经营开发,先后在武汉、沈阳、广州、上海等城市中标地铁建设工程和长沙华电铁路运输项目,合同总额达10.74亿多元,创造了六公司有史以来承揽路外经营业务最为突出的一年。公司还加大科技开发力度,自2008年以来,共开发科技攻关项目11项,其中,主持研究的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城市轨道交通梯形轨枕减振道床施工等,已取得了成效,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梯形轨枕减振道床施工技术研究》已提交中铁五局验收;《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静态精确调整施工工法》《地下铁道交叉渡线道岔内置式钢弹簧浮置板整体道床支架法施工工法》等,已报上级部门参加评审;《一种门式起重机移动供电装置的集成器》等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并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这些技术创新为企业提质增效带来了巨大的效应。
运用管理创新促进公司发展迈上新台阶。在项目层面上,六公司大力推行项目“四化”管理,即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和信息化,通过“四化”建设,落实“六严格”作业,实施“五制度”管理,推行架子队“四作业”施工,真正使项目标准化施工管理落到实处,实现预期。在公司层面上,六公司结合施工实际,加大监管力度,实施资金、物资、设备和外协队伍的“四个集中”管理,先后组建了物资分公司和劳务管理中心,细化了物资集中管理与劳务人本管理的相关细则;增设了安全稽查队、科技开发部、企业发展部等机构,全面加强安全稽查、科研开发、工法总结推广、内控体系建设、架子队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公司整体的盈利水平和发展能力。
——既注重硬实力投入,更注重软实力建设。近四年来,六公司新增设备投入2.1亿元,公司主要施工设备达到了700余台套,总功率达到5.34万千瓦,继续保持了公司在铺架施工行业科技、设备、人才的领先优势;企业注重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员工,加大人本关怀,员工人均年收入由2008年的27 887元,到2011年增加为45 060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5.4%。与此同时,公司党委大力发展软实力,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将政治优势和文化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公司制订出台的架子队党建工作八项制度、项目党建与项目行政工作“五同步”举措、企业文化体系建设与项目文化达标机制建设,有力地推进了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和员工文化自觉的树立。强化“核心作用”、发挥“龙头作用”、夯实“素质营地”、筑牢“堡垒阵地”、构筑“文化高地”,“在拓展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上展示新作为”,六公司党委书记陆劲松描绘的发展愿景已经初露晨曦。
从“线”向“面”的全面跨越,使六公司收获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和行业的诸多荣誉。近年來,六公司先后获得了“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重庆市百强企业”“重庆市优秀施工企业”“重庆市建筑业先进企业”“最具影响力的重庆知名品牌企业”等集体荣誉称号;深圳地铁等项目获得了建设单位多项表彰,德靖、湘桂、成绵乐等项目多次被建设单位确立为全线示范观摩点;公司党委荣获了中国中铁党委授予的“百千万创先争优示范工程”基层示范党委称号;公司工会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多项荣誉;公司青年工作获得“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中央企业五四红旗团支部”等光荣称号。
回望历程,六公司人感慨万千,“是全公司政通人和的良好基础;是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和勤奋实干的干部职工队伍的根本保证;是推行标准化、集约化管理的必由之路;是确保工程安全质量的必然要求”。六公司总经理曹良华如此客观地评价道。
(责任编辑:李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