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珍宝”嵊州竹编

2012-04-29 07:20正裕
百姓生活 2012年11期
关键词:竹丝嵊州市嵊州

正裕

浙江嵊州市是中国竹编之乡,全市有竹林面积22.5万亩,竹编工艺分布15个乡镇产竹区。2006年5月,嵊州竹编工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2月,“浙江省最具地域特色文化符号(民间手工艺)网络评选”榜单揭晓,嵊州竹编工艺被评为“浙江最具地域特色民间手工艺”。

据史籍记载,嵊州竹编始于战国时期,至汉晋时工艺已臻精细。明清两代,嵊州竹编工场生产的竹制品已相当精致,成为民间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并远销杭州、上海、南京等城市。全国解放以后的上个世纪50年代,嵊州竹编艺人合作创立了嵊县(州)篾业产销工场,后改名工艺竹编厂,以艺人众多、工艺高超被誉为“中外竹编第一家”。1957年,嵊州竹编制品开始出口海外,成为出口工艺品的中国著名品牌。到20世纪80年代,嵊州市常年从事竹编行业的有3万多人,形成了一批竹编专业企业和专业村、专业户,开发研制了360多种竹编图案,竹编产品畅销到日本、美国、意大利、德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赢得了“东方珍宝”、“世上精品”的赞誉。

嵊州竹编以编织精巧、工艺繁多、花色丰富见长。其编织方法粗细并存,细者能在一寸长度内编进150根竹丝,精巧细腻,薄如羽翼;粗者能充分利用竹材的弹性,巧插灵编,粗犷豪放。产品不但制作精细、巧夺天工,而且富有传统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竹编品种主要有篮、盘、罐、盒、瓶、屏风、动物、人物、建筑物、家具、灯具、器具等12个大类7000余个花色品种。2007年6月,嵊州竹编工艺代表性人物俞樟根,被文化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年80岁的俞樟根是动物竹编创始人,曾当选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浙江省劳动模范,为高级工艺美术师,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在长期创作实践中,嵊州竹编形成了4大工艺特征:竹编模拟动物、竹丝篾片的漂白、篾片烫印花筋和蓝胎漆器。竹编的制作工艺复杂,一般要经过设计、造型、制模、估料、加工竹丝篾片、防蛀防霉、染色、编织、雕花配件、装配、油漆等工序。仅竹丝篾片工艺,就有剖青、锯竹、卷竹、剖竹、开间、烤色、劈篾、劈丝、抽篾、刮丝、刮篾等诸多步骤,编织技法更有龟背、插筋、弹花、穿丝等100多种。

嵊州竹编产品造型精巧、编织细腻、气韵生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享誉中外。早在1954年,竹编《六角花篮》在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获奖;上世纪80年代,竹编“烫金花瓶”曾在广交会一次性成交36万只,开创广交会一次性成交量新纪录;1986年,大型竹编《昭陵六骏》参加英国世界理想家庭博览会展出,当时的戴安娜王妃前去剪彩,轰动一时;竹编《九狮舞绣球》、大型竹编山水画屏《雁荡山》、《绍兴东湖》陈设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深受观众好评;大型竹编《沧海还珠》,被选为浙江省人民政府赠给澳门特区政府的唯一礼品。嵊州竹编产品自1979年以来,先后获得国家银质奖、全国金杯奖、出口产品金牌奖等多项奖牌。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各种塑料制品代替了竹编日用品,竹编制品需求量日益减少,竹编艺人生活难以为继,嵊州竹编工艺后继乏人。为保护与发展嵊州竹编工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市委、市政府和嵊州市高度重视,全面开展对竹编工艺的传承和保护,努力使嵊州竹编工艺在新时期得到创新发展,重放光彩。

猜你喜欢
竹丝嵊州市嵊州
嵊州市鹿山街道农合联农事服务中心
嵊州小笼包
嵊州市优秀书画教师作品选登
浙江甬金高速嵊州服务区车辆管控云平台探析
打造隐喻、自恰、克制的视听空间 浙江嵊州上岛名苑
绘画的新形式
竹丝工艺产品的再设计方向研究
竹丝镶嵌屏风
嵊州根雕网络专场拍卖会启动
嵊州市水库除险加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