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
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发展体能的媒介,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地利用场地与器材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那么,如何利用场地与器材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需要体育教师对影响学生活动的场地与器材进行分析,减少影响体育学习的场地与器材的不利因素。
一、活动场地
1.根据光线与温度选择场地
自然环境中的光线、温度环境因素影响着学生活动水平。光线过强、温度过高,往往造成学生练习吃力、注意力不集中、心率加快、易于疲劳、学习兴趣下降、头痛恶心,产生幻觉等症状;一旦热负荷超过了身体调节体温的能力,身体可能因大量出汗,体液丢失而出现血量下降,导致运动能力下降,甚至还会造成热伤害,如中暑、热痉挛等。在冷的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也会带来不利影响,如保暖的服装使人运动时动作不便,衣服单薄时机体散热增加,周围血管收缩至皮肤和皮下组织,血流量减少,骨骼肌的粘滞性增大,关节韧带僵硬,运动能力受到影响,关节、韧带、肌肉易于受伤等,易于发生运动性疾病(如冻伤等)和运动损伤等。所以,合理利用光线、温度环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可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灵活机动的选择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可降低练习要求及动作难度,减轻运动负荷,改变教学内容或变动练习场所,尽量避开过冷或过热的锻炼环境(排除利用恶劣的自然环境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对教材的安排,冬季宜进行活动量稍大的项目如耐久跑、各种球类(篮球、足球等)、健美操等,而不宜进行一些器械类项目如单杠、双杠、支撑跳跃等;夏天温度过高可安排运动量较小的项目如技巧、太极拳等项目;对安全系数较小的运动项目尽量避开较冷或较热的天气,如支撑跳跃、单杠、双杠、实心球等,因为在较冷或较热的环境下运动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分散,较易发生伤害事故。充分利用学校环境,使光线与温度的副作用减到最少,且能对教学起到一定的作用,阳光较强时可在学校的树阴下进行运动量较小的项目,在有风的冬季利用学校建筑物挡风,减少不良因素;在进行中长跑教学时,应尽量安排在下午的课中进行,因为下午光线亮度低些,可以降低周围色彩明度,使学生感到柔和一些。场地上的光线过强、温度过高,容易使学生烦躁不安,课堂上的不友好行为和冲突性行为便会随之增加,课堂秩序不易维持。
2.场地要干净整洁
体育场地设施是体育教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条件程度的不同必将对学生的心理、生理产生变化。当学生处于一个整洁优美、器材完善齐备、生机盎然的环境中时,能产生轻松、愉悦、安宁等积极的情绪体验,往往表现得活泼开朗、自信大方、朝气蓬勃、乐观向上,并且富有同情心,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易于接受别人的意见,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跃跃欲试。如果学生生活在一个肮脏杂乱、噪音不断、空气污浊的环境中,往往会表现得萎靡不振、郁郁寡欢、情绪低下。实践证明,经常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学生,常常表现出暴躁、怪癖、不友好、攻击性强等不良性格特征。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排除因场地带来的消极因素,如尽可能使操场整洁、平整、舒适。
3.合理利用场地
合理利用场地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上课班级多、班级人数多的场地使用。当班级规模过大,人数过多,学生的个人活动空间受到他人挤占时,学生课堂行为会发生一系列变化。随着班级人数增加,学生表现的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攻击性行为便会明显增加。因此在教学中可根据器材数量与班级人数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如在教授学生双杠动作技术时,因双杠数量不够而采用分组循环的教学方法;上课班级较多时,运用小场地合理地进行组织,也减少了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接触与干扰。当活动场地足够大,可充分利用场地增加学生的活动范围,提高学生的运动密度;第二,巧用、“借”用场地。体育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活动场地,这种选择可巧用、“借”用现有的场地,如上投掷实心球可借用篮球场的边线作为投掷的起点;上排球课时对于一些身材矮小、技术不佳的女生可用羽毛球场地进行初级的排球比赛;利用学校的现有场地组织学生进行越“野”跑,发展学生的耐力。总之,合理地使用场地既能给每位学生提供合适的活动空间,为学生创造易于学习的环境,也能为体育教师减轻额外的负担,大大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益。
二、体育器材
1.利用色彩为教学服务
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与场地、器材、标志物的色彩等环境因素有着密切联系。例如,体育教学中,场地、器材、标志物等的色彩会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产生影响。心理学归纳出了色彩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联系,如表1所示。
总之,不同的色彩环境,会引起学生一系列较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这种变化会直接影响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效果。如利用红色做他们短距离跑的定向标志会使他们感到兴奋、有劲,有利于速度的发展。在跳跃项目教学时,尽量安排在绿色场地上进行练习,使学生情绪稳定,减少失误。在投掷教学项目时,铅球、手榴弹、铁饼刷成浅黄色,标枪刷成浅蓝色,因为这两种颜色会使学生感到心情平稳,呼吸深沉,精神集中,同时会有器械轻盈向前的感觉。因此,把各种器材刷成适宜的颜色有利于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充分利用器材增加练习密度
根据笔者的经验,学生对于器材类项目比较感兴趣,学生手中有器材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奋性与学习积极性。所以,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体育器材上课,而且器材的多少对学生的练习密度与运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投掷实心球项目安全隐患比较大,体育教师大多都通过控制实心球的数量来减少安全隐患,往往采取四人一球、单排同向投掷的组织练习形式,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投掷次数有限,运动密度远远不够。在实心球数量足够的情况下,可安排两人一球、间距足够大、同时对掷的方式,只要教师时刻注意场上变化,让学生服从指挥,时刻调控学生活动,学生的练习密度会大大提高。再如在一些球类的准备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每人一球,尽管多了些队伍的调动,但增加了学生练习的机会。总之,为了提高体育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最大化地利用器材,增加学生的练习密度。
3.器材的多功能使用为教学赢得时间
让器材一物多用。如跳绳不仅仅可以用来跳绳,还可以用作“接力棒”组织接力游戏,又能布置成圆形进行跳圈练习。体操垫不仅可以用来做各种体操动作,可以当作“栏架”进行跨越,还可以当作“桥”组织学生进行跳跃练习。这种器材的多功能使用,因减少器材更换次数节省了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体育活动与学习技能。比如,有位体育教师围绕着实心球开设了一节《多种方式抛掷实心球》的公开课,开始部分运用实心球摆成各种图形,让学生围绕图形做热身慢跑的准备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而结束部分则将实心球摆成一定的间距让学生跳跃,还用脚夹球前抛,花样很多,学生练习的热情非常高,不仅学生上肢力量获得了锻炼,同时也发展了各种跳跃能力。由此可见,体育教师只要开动脑筋,根据器材的特点与功能,转换视角与思维方式,任何器材都能开发出不同的使用功能,获得不寻常的上课效果。
4.合理布置器材
合理布置器材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练习,并在练习中易于学生观察,也便于体育教师组织与管理,有时也会具有美观的作用。如体育教师在课的开始将器材放在哪个位置很重要,因为器材的摆放位置与放置的情况决定着学生是否在最短的时间内容易取到器材,学生在课堂中因取放器材造成时间的无谓浪费是得不偿失的。我校毛双平老师每次上乒乓球选项课课前都将乒乓球事先摆放好,尽管自己有些麻烦,但学生能在第一时间内取到器材,也避免造成学生哄抢现象。有位教师上了一节支撑跳跃的《横箱分腿腾越》课,他一改过去常见的同一方向的横箱摆放形式,改为逆时针方向的正方形阵型,教师在讲解示范时不仅方便学生观看,也很容易观察到同组间同学的学习情况,而且教师的指导、调控与管理也更加方便。在学习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与身高差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将横箱调整到与学生身高相适应的高度,这种基于学情的器材布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布置器材要根据需要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原则,其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