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朴
摘要: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日趋增多,就业压力相应地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就业指导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探讨了有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旨在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高校扩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但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突增,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强调,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我国目前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
一、现阶段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发展现状
1.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质量评价体系不一
高校毕业生是普高教育的“生产产品”,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更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广大大学生,而且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利益。而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各个高校的评价和衡量的标准并不一致,众多高校采用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特色相结合,与自身发展特色相结合,与学生特点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从而为毕业生工作科学指导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就业指导队伍日趋专业化和职业化
就业指导队伍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重要保证。前几年,很多就业指导队伍都是由行政人员或学生辅导员等人员兼任,并没有统一的规范性和统筹性,导致每人都有一套方法,换人就产生过程衔接不顺畅的现象。由于目前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指导队伍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业务能力,有的高校选择部分人员到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了解企业文化、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员工晋升通道、薪金待遇等问题,亲身体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有的则组织参加专场招聘会,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选拔方式及职工岗位技能、职业发展要求等情况。通过各种就业指导培训,目前从事就业指导的队伍不断专业化和职业化。
3.就业指导形式及内容需要不断丰富
许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内容仅限于方针政策讲解、就业信息发布、择业方法、技巧指导等,且多采用报告会、讲座等形式进行。即使有教材,也基本上是“照本宣科”。这种做法已很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满足不了毕业生对就业工作的各种需要。
二、现阶段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问题
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还未设立单独的就业指导学科,部分高校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还不够,对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不够多,只为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针对的只是一些基本的面试技巧解析。部分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诸如就业心理不成熟期望值过高、容易受挫或缺乏诚信素质等问题。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或者选择到异地就业因通讯方式的变更造成毕业后跟踪不到位,无法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及满意程度,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难以进步。
三、高校有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一)高校应该提高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程度
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根据实际的需要加大投入,保障有一定的教学条件,要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教研室,负责就业指导工作研究和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要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以必要的学时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应该和其他专业学科一样建立一套有效的质量监督和质量反馈系统。
(二)高校应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就业指导课程不应该仅仅针对求职面试技巧及政策解析,它还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及设计、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等,是一个涉及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甚至法律等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参与就业指导授课的教师具有多种文化背景和知识,才能够更好指导和服务学生,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及设计、职业能力训练、就业指导服务的咨询和引导。而现今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由辅导员兼职授课,要上好就业指导课程,仅仅靠辅导员的自学还不够,高校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培训、辅导及相互交流,提高就业指导老师的业务素质。一方面,从事就业指导工作要不断地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经验和一些典型的案例,提高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在心理辅导、应聘技巧、劳动合同法规、国家政策、就业观念等专业知识上不断学习,提升就业指导能力,增强效果[1]。高校不仅要鼓励任课教师参加有关就业指导的培训班、报考职业指导师和高级职业指导师,参加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而且应该提供各种让就业指导课教师外出进修学校的机会。高校还应该优化相关政策提高教师的积极性,鼓励和促进高校就业指导人员投入到科研之中。
(三)高校应该合理设置就业指导课程
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不仅仅是给毕业生提供一流的就业服务平台,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完善就业指导工作,促使大学生自觉地规划人生,主动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努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就业指导应该作为一种整体规划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对就业有一定的知识储备[2]。对一年级大学生可以开展一些就业形势、职业规划等讲座,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范的熏陶;二年级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的职业规划、职业能力训练,帮助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尽早明确奋斗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并能为顺利就业做好知识与能力的储备;三年级可以通过就业指导课程为学生讲授一些有关就业形势分析及政策、创业教育、就业派遣、求职材料准备、面试技巧和职场礼仪等,通过情景模拟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面试过程和面试礼仪,举办一些创业与就业、模拟面试等比赛;四年级可以为学生订阅相关的就业指导报,还可以邀请一些往届的毕业生回校作交流会,最重要的是要及时为学生传递相关的就业信息。
(四)高校应该加强就业指导中的德育工作
就业指导不仅是一种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而且是一项学生管理工作。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已不仅仅限于学历或成绩,社会需要的是一种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除了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理论、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和思想素质,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德育的重要性。高校应该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促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和发展潜力,加强诚信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指导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克服从众心理,培养独立分析的决策能力,确立合理的就业目标,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3]。这也是辅导员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势所在。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老师,熟悉学生情况,对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挫折能及时发现并妥善疏导,针对学生的疑惑能迅速地解答,不仅仅在课堂上,在平时的级会、班会甚至在个人辅导中,也要坚持以人为本,将德育工作与就业指导紧密集合,让大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下能积极应对,树立信心,接受不同的挑战,找到理想的工作。
(四)高校应该关注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就业
特殊群体,诸如少数民族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等,在就业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高校在贯彻国家或者各省市的相关政策的同时应更多地给予心理辅导及关注,发动大学生党员或大学生干部一帮一扶助,增强这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高校应该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库建立工作
毕业生就业信息库包括毕业生基本信息、就业去向、联系方式等内容,毕业生就业信息库的建立,对就业指导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高校应充分利用辅导员、毕业班学生党员、毕业班班委等资源,及时收集毕业生毕业后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便于发现典型,传递信息,为今后的毕业生树立榜样,也有利于及时准确地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及对教学改革的建议,有利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4]。
综上所述,就业指导教育是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关系到毕业生成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应通过就业指导协助每位大学生科学地规划人生,为大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漪.当前如何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2,(3):42-45.
[2]赵军涛.浅谈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J].徐特立研究,2010,(5):42-45.
[3]李游.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德育工作[J].电力职业技术学刊,2011,(1):86-89.
[4]安隽.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新方法初探[J].科技信息,2010,(10):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