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构成特点及其影响作用探析

2012-04-29 06:13张崴王续琨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2年11期
关键词:科研团队研究型大学异质性

张崴 王续琨

摘要: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团队作为研究型大学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对大学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都起到重要作用。根据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的特点,分别从团队成员的个体能力构成、团队角色配置和构成异质性等方面,分析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构成各因素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各个构成因素的特点对科研团队工作效率和团队创造力等方面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角色配置;异质性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1-0079-03

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团队是在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专业资源和人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承担理论研究或科研开发任务的科研合作团体,是研究型大学从事科研活动的主要力量,对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都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团队发展迅速,各院校分别在重要研究领域建设一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的科研团队,依托重大研究项目,在相关领域和学科建设发展中都起到引领作用。

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团队,除了具有与一般科研团队相同的以科学研究任务为团队的工作目标以外,还同时兼有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团队工作任务和功能。因此,不同于企业、政府组织或研究机构中的科研团队构成,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团队有其自身的构成特点,即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在成员的个体能力构成、团队规模、角色配置、构成异质性等方面,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建设需要,面向不同的科研领域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团队成员大多由研究型大学不同学历水平的教师、专职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博士或硕士研究生等组成。依据科研团队任务目标的不同,在团队构建的过程中,自然会形成具有不同特点的团队构成类型。不管是哪一种类型、哪一种专业领域的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都在其成员的个体能力构成、团队角色配置、团队构成异质性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特点。

一、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成员个体能力构成特点及其影响

科研团队的个体能力构成特征,即团队成员的个人知识和专业技能特点。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成员的个人知识和专业技能主要是面向各专业学科背景的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一般说来,团队成员大多具有较高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基础,而同一团队的成员大多具有相仿的科研背景和研究方向;同时,其成员还有着一般科研工作人员所具有的好奇心、开拓精神、抽象式思维习惯、善于思辨和讨论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个性特点。不同构成类型的科研团队,其成员的个人知识技能特征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导师—学生型团队中,导师和学生的知识背景和专业背景较为相似,个人的知识技能特征也有着更多的共同之处。而在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学科型科研团队中,其成员主要包括本学科骨干教师、专职科研人员、研究生、技术员等,成员构成较为复杂,成员的知识背景和专业背景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个人的知识技能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1]。但从总体上来说,团队成员都是面向同一学科领域和学科方向开展科研工作,其知识技能的差异程度有限。

相对于一般的工作团队来说,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成员的个体特征有着更显著的特点。团队成员的个体知识技能需要满足科研工作任务的需要,即达到一定的科研水平,就需要具备某一科学研究领域或相关专业一定程度的知识背景和学历背景,需要具有一定的独立或合作科研能力,才能够胜任科研团队的工作任务;同时,成员的个体知识技能背景需要符合科研团队整体的发展要求。正如,科研团队的整体团队创造力并不是单纯的每个成员的科研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加总,每个团队成员的个体知识技能、科研能力和创造性能力都综合作用在团队整体的创造力水平、创造氛围等方面,并可能对团队的创造力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在团队构成与团队创造性绩效的关系研究当中,许多研究者发现,当团队工作任务需要大量的思考来创造性地解决复杂问题时,具有高能力、高智商的团队会表现得更为出色[2]。因为,这样的团队成员更能够有效地调整自己来适应工作任务的变化,并利用原有的知识背景来解决当前的问题。科研团队成员的个性特点对团队的创造行为和创造性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在大五人格模型中就曾经提及,团队成员的个性特点对团队行为和有效性的影响,外向性、随和性、责任心等个体特质都与团队的有效运作相关,特别是在需要合作开展的团队任务中,成员这些方面的特质会影响到团队的合作性、有效性乃至创造性[3]。同样,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的团队工作意识也会产生有益的影响。

二、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角色配置特点及其影响

在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团队中,根据不同的团队目标和团队发展需要,其团队成员必然处于一种既定的或潜在的团队角色状态中。团体是角色开放的体系,每个团队成员都扮演着自己的特定角色,接受来自于团队的角色期待或评价标准[4]。个体成员作为角色输出者,在团队中的角色行为被社会化,同时又对角色期待形成反馈。根据团队角色理论对团队角色的定义,从一般意义上讲,主要的团队角色包括领导者(组织者)、控制者、生产者、联络者等领导角色、主要任务角色和一般角色[5],这也基本符合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的成员角色构成特点。领导者负责树立团队目标,控制团队运作、团队规范,考察、调节并强化团队规则,是团队中的核心人物,在科研团队的构建、运作和发展中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科研团队中的领导角色对团队的发展、科研项目和活动开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多数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团队领导者一般都是本校相关学科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他们大多具有深厚的学术研究背景、职称和学历背景,以及丰富的科研经验。具有较高职称和学历背景、科研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一般充当主要任务角色,他们通常协助科研团队领导者完成团队科研目标的制定、团队自身的管理,负责传达领导者的任务指令,并参与完成团队科研任务。一般来说,青年教师和在读研究生往往在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中担当一般科研任务工作,他们通常需要完成大量的基础性科研工作,为团队科研活动的开展起到支持和辅助作用。

在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团队中,通常情况下,团队成员都各自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分工,团队结构扁平化,团队成员由于各自不同的专业或知识技能背景而产生知识互补或相互合作的需求。团队成员既定或潜在地充当了不同的角色,有的团队成员还需要同时充当多个角色,而团队成员由于不同角色配置的需要在团队协作中所承担的任务,可能产生不同的科研成绩。团队角色配置的合理、适当与否,对科研团队的构建和运作过程的诸多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团队成员的个体能力特征与实际的或潜在的团队角色配置是否相匹配,潜在的角色搭配是否符合科研任务需要等以及由此引发的角色重复、角色缺失、角色模糊等问题,尤其是重要团队角色的缺失和角色模糊会加剧团队的不信任感和团队冲突水平。团队角色配置的影响作用涉及团队成员的个体科研能力发展、团队内部的沟通环境和创造性氛围,成员个体能力发挥是否与团队科研任务相匹配等,这些会对团队整体的创造力水平、创造性成果产出等产生影响。合理、科学的团队成员角色配置,可以让不同的团队成员都能够在科研团队中找到适合其自身知识技能、个性特点或经验背景的角色配置,能够让他们在团队中更充分地发挥作用,更大程度地发挥科研团队的工作有效性和创造性。反之,不恰当的角色配置和不合时宜的工作角色安排就不能够有效地发挥科研团队的作用,甚至会对团队科研工作的有效性和创造性产生阻碍影响。

三、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异质性构成特点及其影响

团队是由多个人组成的有共同目标的协同合作的群体。既然团队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那么成员个体间就必然存在差异,而各方面差异程度较大的群体特征就是团队的异质性。团队构成的异质性问题涵盖了团队成员在人口学特征上,如性别、年龄、民族,以及个体的教育背景、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差异程度。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的工作任务,决定了团队成员的工作需要很强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正因为如此,构成的异质性程度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的科研工作效率和创造性。与一般团队一样,一方面科研团队成员的人口学特征必然会存在着各种人口统计学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由于科研工作的需要,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的成员需要专业化的分工,其知识结构往往属于各自专业的前沿领域,因此,知识结构少有交集[6];再加上许多科研团队都具有跨专业的多学科交叉特点,因此,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必将需要具有多样化的专业特点。相对地,由于团队成员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和教育背景,则成员之间的教育背景异质性较小。

科研团队异质性构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团队成员的人口学特征、技能与专业背景、教育背景的差异性程度等方面。团队成员的年龄构成和知识背景构成应该具有合理的差异,多样化的成员年龄和知识构成有利于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互补,提高团队的创造力。例如,许多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团队中,一些团队领导者和主要成员由中老年科研人员组成,而青年科研成员较少;还有一些科研团队的情况正相反,这种团队年龄构成上的趋同现象,可能导致团队成员间缺乏来自另一年龄层的优势补充,如仅由中老年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可能缺乏开拓创新性,而仅由青年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又可能缺乏足够的科研经验等。理想的团队年龄构成,需要考虑各年龄层能够为科研团队的合作和创造力所带来的益处,合理的年龄搭配可以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提高科研效率和团队的创造力。在团队工作的相互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文化和受教育背景的差异会逐步显现出优势[7]。同样,专业背景和科研背景的异质性也有利于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的运作和发展。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由于任务的复杂性,必然需要运用到各专业领域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而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成员的科研合作,有利于各种科研手段的综合运用与开发,有利于各种科研思路的交流与融合,能够促进团队持续地科研创新。同时,科研背景的异质性构成,有利于团队成员在科研实践经验上的优势互补,同样有助于科研团队的良性发展。当然,团队的异质性需要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成员个体间过度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也有可能会干扰团队的运作。也就是说,团队构成的异质性所带来的冲突,需要保持适当的水平才会对团队的创造力产生有益影响;反之,过度的团队内部冲突将加剧成员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团队合作,甚至阻碍团队的科研产出和团队的创造力。

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的成员主要由研究型大学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专职科研人员或博士、硕士研究生组成,根据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面向人才培养、科研攻关和学科建设的任务需要,其团队构成在成员个体能力构成、角色配置和团队异质性方面都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并对科研团队运作、科研成果产出、科研创造水平产生不同影响。

从总体上来看,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成员大多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科研素养、知识技能和专业水平,并根据不同的团队类型,在知识结构、专业背景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团队角色配置上,学科带头人自然成为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的领导角色,同时,具有相当科研经验和资质的骨干教师作为科研团队的生产者和维护者也同样承担主要的团队角色;在团队构成异质性方面,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由于团队任务工作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往往呈现出多样化的学科交叉特点,而教育背景的异质性反而较小。在科研团队的构建和运作中,综合考虑这几方面特点所产生的影响可以看出,成员个体的个性特点和创造风格倾向能够促进团队的创造气氛和创造力发展;适当的角色搭配和成员的角色任务安排能够促进科研创新成果的产出,否则,不仅会加剧团队的不信任感,甚至会瓦解团队的整体性,降低科研成果的产出。另外,团队成员年龄的异质性构成可以起到有效的经验互补作用,能够提高团队的科研效率,专业背景和科研经验的异质性构成也同样能够促进团队持续地科研创新。需要注意的是,团队构成异质性只有保持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才会对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的发展产生有益影响。

参考文献:

[1]卜祥云,唐贵伍,蔡翔.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概念、特征及功能[J].科技管理研究,2008,(10).

[2]C.E.Shalley,J.E.Perry-Smith.Effects of soci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on creative performance:The role of informational and controlling exp-ected evaluation and modeling experience [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Process,2001,(1).

[3]G.A.Neuman,J.Wright.Team effectiveness:beyond skills and cognitive ability[J].Journal ofApplied Psychology,1999,(3).

[4]C.M.Ford,D.A.Gioia.Factors influencing creativity in the domain of managerial decision making[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0,(4).

[5][美]斯蒂芬·P.罗宾斯,蒂莫西·A.贾奇;李原,孙健敏译.组织行为学:第1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36.

[6]方勇,王明明,刘牧.创新视角下高校科研团队的组织结构设计[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5).

[7]S.Mohammed and L.C.Angell.Surface and deep-leveldiversity in workgroups: Examining the moderatingeffects of team orientation and team process onrelationship conflict[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4,(12).

猜你喜欢
科研团队研究型大学异质性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建设高水平大学数学教学团队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策略
研究型大学中教师角色分析
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创建研究型大学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国内计算机领域科研团队结构分析
现代社区异质性的变迁与启示
基于组织学习的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研究
1949年前译本的民族性和异质性追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