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深度报道中如何运用平民化视角

2012-04-29 06:13:06旺堆阿旺旦增
中国广播 2012年11期
关键词:深度报道政治立场基层

旺堆 阿旺旦增

摘要:本文阐述了深度报道坚持平民化视角的必要性和如何坚持平民化视角,即要勤于采访、善于采访,深入群众和基层,搜集和掌握大量相关资料和背景,积极关注基层百姓的生产、生活,平等地和他们交流,如实报道,多替老百姓说话、思考。文章最后阐明了在民族地区从事新闻工作,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外,更要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

关键词:深度报道 平民化视角 基层 政治立场

一、坚持平民化视角的必要性

平民化视角是指新闻从业人员改变高高在上和俯视看问题的思维方式,积极主动地关注周围基层百姓的生产、生活,平等地和他们交流。换句话说就是“替老百姓说话、思考和办事”。

广播作为民族地区的主流宣传媒体,既要做好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把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又要服务人民群众,确保上情下达渠道畅通,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记者和编辑在进行报道时要坚持平民化视角,准确传达党的政策措施,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急百姓之所急,反映他们的心声和意见,正确引导舆论。

深度报道能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事实背后的事实。由于深度报道的题材重大,篇幅比较长,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要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激发受众的兴趣,就必须坚持深度报道的平民化。这个“平民化”是指以受众为中心,对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选题展开调查分析,剖析事物的特点、本质、演变进程和根本原因,既向人们叙述客观事实,又揭示其中深刻的道理。深度报道的“深”在于通过记者的深度挖掘使日常获得的信息变成“解惑性”的深度报道。深度报道不能一味追求所谓的理论色彩,从概念到概念,从推理到再推理,在语言表述上堆砌词藻,故弄玄虚,这样会使报道听起来艰涩难懂,引起受众反感。记者做深度报道时要充分利用手中掌握的大量生动的事实材料,用事实说话,不仅要让人听懂,更要激起受众的兴趣,引发思考,给人以启示。

二、如何运用平民化视角

1.要勤于采访

现在获取信息的渠道很丰富,有些记者习惯从网络和相关材料中拼凑信息进行报道,很少深入到事件的现场或者找寻目击者、当事人进行详尽的采访,没有经过询问、核实情况,更不注意查找相关的历史资料。这样出来的作品,不能反映现实,话说不到“点”上,看起来就很肤浅。比如,在西藏自治区两会报道中,如果记者只是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的材料,就很难让受众深切地感受到这几年我区各地的发展变化。相反,如果记者采访从各地来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和述说,能使受众感同身受地了解这几年我区发生的巨大变化和美好的发展前景。而且,如果记者能在调查过程中,深入基层,掌握大量真实材料,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分析,就能准确报道,牢牢把握正确的引导方向。

2.要善于采访

深度报道的采访比一般报道的采访更为复杂、更为艰难。这种采访形式不同于一般性采访的格式,是从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多种类进行的全面而系统的采访,是利用一切机会主动而深入的采访。深度报道不是把重心放在事件的结果上,而是关注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按照事物内在本质及其规律实行全程式的采访。这种采访可以避免那种角度单一、思维单一、前因后果单一的束缚,不再被动应付而是深入现场,系统调研,获得全方位的事实。这就需要记者事前用较多的时间寻找线索、收集资料,通过深入生活,对社会现实状态和发展进行研究分析,收集并分析背景资料,包括补充性的历史资料、展示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资料、提供人物经历的资料、数据性的事实资料等等。这些对报道的全过程也有深远的推动作用。在采访时,应根据被采访人的特点,熟练运用各种提问技巧。以西藏自治区实施的西藏和平解放60年重大题材“百幅唐卡工程”的采访报道为例,如果要对此选题进行深入的报道,首先要求记者对西藏的唐卡历史、画派及制作过程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对采访对象的技艺、风格乃至生活习性也要掌握。毕竟很多唐卡画师不善言谈,如果想要挖掘他们内心深处的东西,就必须掌握足够的素材,以便和他们更深入地交流。在采访中,也可以通过观察和倾听采访对象的言谈举止,来捕捉采访问答中不易被察觉的选题亮点。所以说,深度报道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背景和珍贵的新闻亮点,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只有做到这些,采访对象才会打开心扉,采访过程才能顺利。

三、重大新闻事件和专业性强的新闻事件中的平民化视角

重大新闻事件往往会以其显著的政治经济文化意义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极大影响。实际上,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立刻会在事件发生地及其周围形成强大的舆论场和舆论冲击波,而随着新媒体和微博等自媒体的快速发展,有关这些重大新闻事件的各种传闻也会不胫而走,这些传闻往往真伪交织,虚实难辨。比如,有段时间,一些境外媒体经常通过人际传播渠道或者是自己的妄加揣测,散布各种有关藏族文化毁灭论的信息和谣言,并对这些虚假的信息不断加以炒作。这时我们就应该立足事实,采访文化工作者、民间手工艺人,通过他们的亲身感受和经历,来展示这些年西藏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背景下本民族文化取得的丰硕成果和繁荣景象,通过平民化的视角来展现最真实的客观事实,让那些虚假的信息和谣言不攻自破,没有生存的空间。另外,媒体日常就要站在群众的角度,及时准确地传达好党的富民政策和措施,让广大老百姓在第一时间感受到这些好政策,并及时进行消化理解,让他们明白惠从何来,从而激发他们永远跟党走的决心。媒体要通过报道,真实记录和反映百姓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党和政府更好地决策部署提供参考。

对专业性强的新闻事件的报道既要坚持平民化视角,又要注意受众的理解能力。关于经济、科技方面的发展和进步,老百姓不仅亲身感受而且能受益于这些变化。但是如果我们堆砌一大堆数据来报道经济发展的成绩,老百姓是不爱听也听不懂的。比如,我国发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很多主流媒体在报道过程当中都尽量避免了专业的航天航空术语,尽量让老百姓听起来轻松,而且易于理解。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说,他们眼中的经济、科技发展是身边鲜活的事实,有时还是与自己生活切身利益相关的每一点变化和改善。作为广播更要做到让老百姓喜欢听、听得懂,尽可能运用生动的现场录音报道、形象易懂的语言文字,来报道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变化。

只要我们在深度报道时真正从平民化视角去发现选题,在报道中处理好高屋建瓴与通俗易懂的关系,平衡深与新、深与浅、深与活、深与实的关系,就一定能将那些题材重大的深度报道做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当然,民族地区的新闻工作者还应该坚定政治立场,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在采写稿件的过程中,始终带着一颗对党、对人民赤诚的责任心和崇高的政治觉悟,引导受众,服务受众,完成好每一件新闻作品。真正让自己成为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一条纽带,成为既代表党和政府的声音,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

(作者单位:西藏人民广播电台)

(本文编辑:宁黎黎)

猜你喜欢
深度报道政治立场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2:20
基层在线
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 02:47:54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08-20 03:54:10
论政工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及策略研究
青年时代(2017年22期)2017-09-06 14:36:44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党建(2017年3期)2017-03-13 15:18:11
新媒体时代,图片故事应有哪些坚守和创新
中国记者(2016年9期)2016-12-05 02:59:57
我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现状
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 10:25:18
SWOT分析法下网站新闻深度报道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5:16:50
走基层
大众摄影(2016年4期)2016-05-25 13:19:48
新媒体环境下深度报道的现状与生存转型思考
出版广角(2016年4期)2016-04-20 01: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