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宏斌
读完《丰碑》、《传承》两本书以后,我深受感动,思绪万千,想起了自己的成长之路。
我是1995年7月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到会计师事务所的,当时我们事务所是宁波市审计局下属的事业单位,资产评估也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营业务。从此我便与评估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今已整整十六载。16年来,在资产评估行业各位前辈和同仁的言传身教下,我逐渐从一个大学刚毕业的毛头小伙成长为一家评估机构的负责人。
我接触到的第一个资产评估项目是1995年宁波市二建公司股份制改造评估,当时评估的人员大部分是退休的老工程师、老会计师,基本上都具有高级职称,我们称其为“外聘专家”,在评估队伍中,我是最年轻的。评估的方法大都是物价指数法,主要的依据是《清产核资固定资产价值重估统一标准目录》,账面原值乘以物价指数就得出了重置完全价值。评估的手段是用算盘或计算器,计算机采用的是WPS系统文件,而不是现在的WINDOWS,打印机是四通打印机。应该说我是幸运的,因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正是带我入行的王文旌老师。王老师是从宁波市审计局退休反聘到我们事务所的一位老专家,工作认真负责,同时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宁波市二建公司当时是一家集体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下属七十几家分公司及子公司,在全手工操作的年代,工作量可想而知,为了在三个月内完成该评估项目,王老师制定了详实的评估方案,对各个项目组评估人员进行了培训,对我这样的绝对新手,培训效果尤其明显。我当时被分配到设备评估组,跟着两位从镇海炼化聘请来的老工程师,整整转了一个多月,才把外勤工作干完。接下来便是抄写评估明细表,填写评估工作底稿,送到打字店打印,然后校对出正式稿。记得机器设备的评估明细表一共有60多张,为了赶时间进度我天天加班做底稿,那阵子被同事戏称为“注册校对师”,仅校对工作就花了一个多星期。评估项目完成后,我基本了解了资产评估的工作程序,同时初步掌握了机器设备评估的工作方法,在这个项目中我最大的收益是懂得如何“待人处事”和如何正确做到“内外有别”。
在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从一个评估“菜鸟”慢慢地成长起来,陆续参与了一些评估项目,知道了91号令是什么文件,了解了评估行业的一些通行做法,1997年又通过了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此时,《评估操作规范意见》已经出台,第一批注册评估师已经上岗,计算机技术也有了很大发展,Excel和Word开始使用。那年夏天,宁波化机厂破产评估项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宁波化机厂是宁波市化工局下属的一家国有化工机械生产企业,主要产品为储气罐、搪玻璃反应锅等。我当时是该项目的设备评估组负责人,同组的还有两位外聘的退休高级工程师。在炎热的夏季,为了核实机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在高温的搪玻璃车间穿着厚厚的石棉服逐台清点设备,我这样年轻的小伙子一天下来都感觉吃不消,但两位设备工程师从头到尾坚持到一线生产车间勘察设备运行情况,中间甚至中暑病倒过,但身体稍一好转,马上又忘我地投入到评估工作中。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甘于奉献的工作意识和职业操守。
2000年全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脱钩改制时,我们所也顺理成章地进行了改制,而我作为执业注册会计师和注册资产评估师,也就按上面政策的要求,做了发起人,成为所里的股东、董事,也担任了业务部的部门副经理。这时宁波市国有企业全面进行了改制工作,我们已经用上了评估软件,工作效率与从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这真是评估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也渐渐接触到宁波市的一些评估业内专家,通过参加评估协会的一些讨论和检查工作,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不断拓展,也开始按照自己的工作思路渐渐设计起了工作底稿。王老师也逐渐从一线评估工作转向所内的评估复核工作,但他还是那么热爱学习评估新知识,每次评估培训,他总是坐在第一排,认真的听课记笔记,并且马上就能把培训班上学习来的新知识指导我们应用到评估工作中,反应之快,丝毫不像年过七十的老人。同时在他的指导下,我们也十分注意日常评估资料的积累,当时我们已经开始进行互联网采价了,并且建立起了所内房地产评估价格指数记录文件。在如今大部分评估数据都已经电子化的时代,翻看当初复印下来的报纸杂志和相关文件,着实令人感慨。
根据中评协相关文件精神,2008年评估机构从会计师事务所分立出来,我也成了评估机构负责人,将近八十高龄的王老师站好了最后一班岗——制定出了我们机构的资产评估操作规范体系。我也因参加中评协举办的各种评估培训班,认识了国内评估行业的一些精英人士,眼界更加开阔了。现如今,中国的经济发生着巨变,中国的评估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们的执业水平也在步步提升。从中外合资企业的设立到破产清算、司法诉讼,从国企改制到企业并购,从金融不良资产评估到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评估目的涉及面越来越广;从“91号令”到“91号文”,从“操作规范意见”到“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等各项评估准则的不断发布完善;从学习照搬国际评估准则到积极参与国际评估准则的制定,再到走在国际评估准则之前,评估行业标准越来越规范;从简单的指数法到广泛询价,从只注重实体性贬值到考虑其他无形贬值,从单纯使用成本法,到收益法、成本法并举,评估的方法越来越完善,评估的结果越来越精准。正是因为有了一批批像王老师一样的评估人忘我的工作、无私的奉献,才有了今天评估行业欣欣向荣的景象;也正是因为有了一批批像王老师一样的评估前辈毫无保留的“传帮带”,才有了评估精神的代代传承,评估事业的薪火相传。
(作者单位:宁波世铭资产评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