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勇
摘要: 非语言交际在人类交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传统的外语教学,只注重言语本身,强调语音、语法、词汇、句型的练习和掌握,忽略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若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非语言交际有效地运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关系就会得到改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关键词: 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非语言交际
1.引言
中国的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受结构主义语言观的影响,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较重视,忽略了语用能力的培养。每年国家都有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针对英语专业的专业四八级考试。从题型看,这些考试检测了学生的听力、阅读、语法、写作、翻译等各方面的能力。普遍推行的交际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学生在交际活动中尚缺乏跨文化意识,所操练的内容常常只是中国式的英语,或是带有中国文化内涵,不符合英语的句子,从而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当今,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的结合成为普遍现象,而其中的非语言交际越来越受到重视。
2.文化、语言与交际
现代社会中,“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所谓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一种文化会受到多种条件的制约,其中自然环境和社会物质条件的因素影响最为关键。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各自的语言环境会产生不同的语言习惯,形成不同的社会文化。语言是文化整体的一部分,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总而言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而某些语言形式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才能产生相关的语言交际意义。比如说,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常常贬低自己抬高他人,尤其是对别人的称赞予以否定或是自贬。西方文化则不同,他们会把这种否认看做是对谈话对象的无礼。交际能力既包括四种语言能力(听、说、读、写),又包括社会文化能力,即能够与另一种文化的人进行和谐交际的能力。有效的交际不是仅仅学会语法、词汇和造句这么简单。它要求通过语言这个载体,透过文化内涵,促进交际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达到和平共处,互惠互利。因此,在跨文化背景的语言学习环境中,最大的障碍是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缺乏对文化的了解,必然会造成交际无法顺利进行。
3.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
一般来说,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过程。更准确地说,跨文化交际是文化认知和符号系统不同的人们之间所进行的交际,而这种不同足以改变交际活动。近二十年来,随着人类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人们一旦接触,不论愿意与否,或者是否意识到了,他们的所有行为都在交流着某种信息,即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接收信息和传出信息。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中信息交流的重要形式,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者的外语知识掌握得不够,或交际者不了解异族文化的特点,或者说文化背景不同,经常会在交际中出现语言运用上的失误,造成交际的失败或交际冲突。比如:红色是中国人最常用也最喜用的一种颜色,象征幸福、喜庆、吉祥、欢乐,有兴旺、发达、顺利、成功之意。中国人对红色的偏爱犹如对白色的避讳一样,认为白色除了象征高洁、纯洁之外,更有表示低贱、凶丧之意。而西方国家则不同,他们的红色概念中没有那么多的文化内涵,却认为白色是高尚、纯洁、善良的象征。不同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意义的不同,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障碍。因此,深刻理解词所包含的文化背景是学习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如今,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的结合成为普遍现象。现今的教育者认为,英语的教育不应只是单词和语法这么简单,应该在教授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比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其在交际的时候能够运用语言所承载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正确、恰当使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际。
4.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人类交际可以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种方式。长期以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只注意语言交际,过分强调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作用。传统的外语教学也是如此,只注重言语本身,强调语音、语法、词汇、句型的练习和掌握;对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也主要集中在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上,忽略了对非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而非言语交际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语言交流手段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专家指出:言语交际最多只占整个交际行为的30%左右,70%为非言语交际。作为言语交际的重要补充形式,其话语音调、眼神的交流、姿态、手势、触摸及面部表情等都在交际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非语言交际有效地运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关系就会得到改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4.1非语言交际的定义
所谓非言语交际,是指借助非言语符号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以求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无时无刻不用非言语符号进行交际活动,运用非语言符号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态度和意向。
4.2非语言交际的功能
非语言行为有五个功能:重复、替代、强调、抵触、协调。重复是指我们可以用非语言行为来重复言语内容。替代是指用非语言行为替代言语内容。强调主要用来强调语言信息或其他非语言信息的特别或重要之处,比如讲演者常用挥拳、鼓掌等动作和一些面部表情来体现语言信息,往往起到增强效果的作用。抵触指的是非语言信息与语言信息不一定相一致,语言传达的并非真正的信息,而非语言行为传达的反而才是真正的信息。协调是指通过用非语言行为暗示别人该做或不该做某事,起到调节两人之间传播交流的作用。
4.3非语言交际的类型
非语言交际研究包括四个领域:身势学、空间学、副语言研究及时间学。身势学研究的是身体动作,如面部表情、目光接触、手势和身体接触等。空间学研究的是人类和动物在交际中的空间使用。副语言研究关注的是交际中声音要素和声音信号的适应。时间学研究的是人类的时间观念及其对交际的影响。
5.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让教育者们不断认识到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差,师生间缺乏有效的非语言交际的后果是课堂效果不佳。
5.1眼神
人的眼睛能传神、会说话,最能表达细腻的感情。因此,目光是最富于表现力的一种体态语言。英语教师要学会用眼睛说话,用眼神传意。教师如果在课堂上能艺术地运用好眼神,用多样化的眼神影响学生,就会有利于辅助教学,增强教学效果。首先,教师上课时要保持视线的有意识的自然流转,而不是长时间停留在教室的某一个角落或是某个学生上。通过眼神的交流,全班同学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提高参与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要学会从學生的表情及变化中,判断自己的教学效果,辨析学生听讲的状况。如果发现学生目光呆滞,哈欠连连,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状况适当地调整课堂内容。最后,教师也可以利用眼神鼓励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亲切感。总之,教师的眼神,应当是自然、亲切的,饱含着对学生的信任和期待,切不可瞪、盯着学生,传达对学生的不满,让学生产生敌意或是压力。
5.2面部表情
教师的脸孔是放大了的晴雨表,是情绪的显示器。在教学中,教师站在讲台上纵观整个课堂,其面部表情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心理。经常以微笑面对学生的老师会给学生带来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从而可以迅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融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3手势
富有表现力的手势,往往对加强语气、语调内容、配合语气起到较好的突出重点的效果。它的运用往往与讲述、面部表情相配合,是一种重要的无声教学语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了手势语的配合,有声语言表达的重点就能够表示得更鲜明、更突出、更生动、更形象。此外,教师的手势在一定情况下能给学生以安慰和鼓励。如拍拍学生的肩膀,对学生竖起大拇指,等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但运用手势也有个“度”的问题,不宜过多,也不宜重复,避免夸张、单调。
6.结语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与跨文化交际密不可分。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应用不容忽视。教师要正确掌握非语言交际的运用艺术及其特点,使教师准确、适当、自然协调地运用非语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更加充分地表达自己,更加完美地展现语言的内涵,让学生更加深刻准确地掌握语言,使非语言交际在英语课上充分发挥优势,更有效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Guoming Chen,Willam J. Starosta..跨文化交际学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