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明荣
贯彻新课标理念与提高教学质量要做到和谐统一,必须课堂与课外并举,数学与生活并存,教学与巩固练习并重,才能两面兼顾,一举两得.
新课标的颁布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总体风向标,但是,作为农村小学数学教育的衡量标准,依然是一纸试卷和试卷所表现出来的数字. 如何在教学中既能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又能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确是摆在农村小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笔者作为一个长期在小学教学岗位上工作的小学数学教师,深感其中的难处,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尝试,笔者有着深切的体会.
一、课堂与课外并举
课堂教学是贯彻教学思想,落实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不管任何时代,教学方式如何变化,搞好课堂教学仍然是第一要务. 采用一定的有效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依然是教学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在课堂上用好有效的教学时间, 在课堂上既传授知识又激发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激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和及时的肯定与表扬,激发学生的各种创造动机,启迪他们的创造精神,这样既讲授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思维. 只有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才能谈得上提高教学质量.
但并不是只重视课堂教学就忽视课外的积累,课内打基础、课外出特长,把课内知识引向课外,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 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课外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要教会学生在课外注重数学知识积累和应用的能力,在课外遇见问题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丈量土地,计算面积,算平均数,等等. 在实践中,学生自己培养了动手能力、动脑能力、想象能力,进行了大胆的发明与创造,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在求知道路上所必需的坚强意志.
二、数学与生活并存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们在不知不觉地应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所以新课标思想的一个重大改变,就是将数学知识有效地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 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从丰富的现实生活中收取资料. 经过加工、消化,引入到数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分类”时,要求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先到学校的小商店里去看看,或者去问问售货员,商店里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然后在课堂上问学生,从而引入数学“分类”;再让学生对自己书包中的书进行“分类”,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将自己的书包整理一新;最后让学生汇报自己按什么标准分类?有的按学科分:数学一类,语文一类;有的按用途分:书一类,本一类;有的按大小分:大的一类,小的一类. 这样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激发兴趣,教师适时点拨,把生活引入数学,把数学融入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多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一个单元确定一个课题,确定好本单元的活动目标,制定好本单元的活动方案,认真实施,做到有的放矢. 一步一个脚印,有计划、有目的地分步实施,方能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实际数学能力的目的. 也能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教师要把生活中的数学引入教学中,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感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探索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三、教学与巩固练习并重
我在教学活动中始终认为,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教会学生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但是只听不做、不讲、不练、不背、不经常复习,就算听懂了也会忘记,难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新知识的探究、操作和复习中都会尽可能多地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以加深巩固和强化学生所学的知识. 只教会知识还远远不够,要将教会的知识有效的巩固,还得做练习,才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考试才会做题,才会有一个好成绩. 有人认为,只有大量的做题才能达到这个目的,量大了学生会负担加重,反而会适得其反,不会有好的效果. 如何掌握这个度,就成了一个问题. 所以我在练习题的安排上注意要有梯度,解题不仅仅局限于完成书面习题,有时也可以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变化的学习方法比单调的练习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作业我一般利用下午自习的时间,让学生做半节课的题,剩下的时间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当时集中讲解,这样就能事半功倍.
而练习题的设计也至关重要,练习题的设计要注意与实际的联系,强调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如: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编,乃至低年级的让学生补问题补条件等等. 要体现操作性,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要因材施教,兼顾学生差异,呈现训练梯度;还要有效促进学习方式的改革,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 让每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教学目的达到了,成绩也能提高.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的学习,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独立的思维活动,主动积极的认知过程. 这个认知过程是其他任何人不能代替的. 所以,我认为,要想在教学中达到既全面贯彻新课标的理念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就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能单方面想问题,要同步并举,方能做到两面兼顾,一举两得. 这样学生才能自我发展,朝气蓬勃地走向明天,走向未来.